北宋時的金山寺佛印禪師,與大學士蘇東坡,可算是一對僧俗好朋友,時常外出郊遊。
有一次,在郊外散步時,路邊有一尊馬頭觀音石像,佛印看到了,隨即向前合掌禮拜。蘇東坡則在旁觀看,只一直在端詳著那尊觀音雕像,為何手上也拿著一串念珠,很好奇地問說:「我們凡夫拿著一串念珠,拼命在念觀世音菩薩,為的是想祈求觀世音菩薩能保佑我們!
而這尊觀世音菩薩為何也拿著一串念珠,到底他是在念誰呢?」
「他也是在念觀世音菩薩!」
「怎麼自己在念自己呢?」
「求人不如求己呀!」
附註:

蘇東坡雖是滿腹經綸,能出口成章,但因未開悟,用的都是第六意識裡的世智辯聰;佛印則是有修有證的禪師,於事於理都通達無礙,處處顯得悠游自在,所謂「信手拈來無非般若,一舉手一投足盡是禪機,薰者無不醉入佛法之覺性中。」
「心、佛、眾生」,三者本無差別。若能知道自己本來就具有佛性,只要去除妄想、執著,自性佛即能現出原貌,成佛做祖去了!他力只是助我們一臂之力,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所以,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登天難,求人更難。」雖說念佛、持咒法門是靠佛菩薩的加持力,但您若不用功去念佛、去持咒,一樣無法與佛菩薩相應,「天助自助者」,一點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