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觀照自己的苦,來學
書籍目錄
注意觀照自己的苦,來學

注意觀照自己的苦,來學

習實踐佛教的本質



佛教

   在接近尾聲之際,所要講的要點是:“宗教”這個名詞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請各位好好的觀察思考。“佛”譯爲“智者”,佛陀的宗教肯定地被譯爲智者的宗教。佛陀的四衆團體被譯爲智者的團體,佛教徒也被譯爲追隨佛陀的行者,或稱他們爲歸依智者宗教的行者。“佛”這個名詞譯爲覺悟的人,佛陀覺悟些什麼呢?其實佛陀最終所覺悟的,即是真正知曉萬物的真理罷了,所以我才這麼解釋:佛教就是一種能使人明了“什麼是什麼”的宗教,讓人們明白真理的宗教,我們必須自修直到能完全明了之後,再也不用擔心,甚至害怕各種各樣的欲望煩惱,它們將完全被智慧所摧毀。當顛倒妄想的無明生起時,立刻就被智慧所觀照而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說各式各樣的行持無非是要增長智慧,明了“什麼是什麼”罷了!各位必須應用這種修持方式來引導這心,使它堅固且確定地沿著佛教的道路前進,這必須以明了“什麼是什麼”做爲基礎,也就是真正徹底明了“什麼是什麼”的“知識”;這裏所指的“知識”並不是一般世間的“知識”,也不是那一知半解錯誤的“知識”-使自己迷失在不好的卻誤以爲是好的,或迷失于會生起苦,卻誤以爲不會生起苦的事物中。這兩句話只不過是一個例子,希望各位能盡力在“苦”這一方面觀照,盡量使己能逐漸明了“苦”的真相,如此才是正確符合佛教的本質。

   能以這種方法盡力去觀照,雖是文盲如樵夫者也能真正地逐步進入佛教。若每天只顧埋首于經藏中,但卻不在“苦”這方面下功夫觀察,雖佛學程度不淺,卻還不可能真正進入佛教。爲什麼像我們這一群,偶爾也會有明覺的心念,但卻沒有能力去觀察出“什麼是什麼”的真理?每當接觸任何一種事物之後,就必須去學習它,直到徹底明了、確定那些事物到底是什麼?所生起的“苦”正停留在內心煎熬著我們,使我們熱惱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的?是從那裏來的?假如每一個人都提起覺念注意觀照自己心中的“苦”帶來的苦受,在這種情形下學習,才是最好和最直接的進入佛教的方法,那些只拿著經典來學習的人,是不能和他相比的。只是沈迷在經典中讀死書的方法,以爲這樣就是學習佛教的方法,僅僅記憶語言文字是無法明了“什麼是什麼”的。雖然在經藏中充滿著“法”的解釋,這個東西是怎樣的,那個東西又是如何的,聽了之後也不過像鹦鹉學話一般,只是記住罷了,但卻無法進入萬事萬物的真相,只有在觀照著身心的真理中,才能進入“苦、煩惱、大自然及所接觸之事物”的真相,才是真正的明了佛教的本質。

   那些不曾聽過或看過叁藏經典的人,卻曾微細地去審察、觀照每一次所生起的 “苦” 和正在燃燒著內心的“苦”,比起那些打開書研讀叁藏經典,但只是將它記住和明白的人,更能直接正確而又清楚地學習著經典。我們試著想想現在是否已經很熟悉地認識自己了呢?是否可能類似那些每天都在觸摸著經藏的人,但是卻不知道存留于叁藏經典裏的寶藏-那不朽的佛法。“什麼是什麼”這主題告訴我們擁有我們這個自己,利用自己來修持,我們所做的都是和自己有關系,但是我們還是不能認識、了解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完全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我們依然有著苦,有著各種貪愛、欲望的“苦因”,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和累積,這正是因爲不認識自己罷了。我們還不認識那正在形成的自己,那主宰著生命的自己,或者被稱爲 “自己” 的 “我們”。

   確定並明了叁藏經典,或去了解隱藏在叁藏經典裏面的奧秘,比起了解其他事物更複雜。因此,我們務必要回過頭來以實際的學習來認識佛教的本質,也就是從名色的和合去學習認識生命中的身心,它有著“感受”和“思考”,正處于欲望中,有意地隨著欲望而行事,甚至動手去做某一件事情,其果報是在滋養那有意的“造作”,使其增長茁壯,無止境地延續下去,不可避免的,我們必定在苦海中流轉不息,其主要的原因是不明了「什麼是什麼」罷了!

   我要總結今天所講解的題目,“佛教的原則是爲了明了“什麼是什麼”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程序”當我們正確而又真正的明了「什麼是什麼」 之後,不必別人來教導,也能正確地去實行每一件事,習氣煩惱會自然消失。只要一開始我們就能明了「什麼是什麼」,就能正確地去實行,那時,我們就立刻成爲佛陀或證果的聖者。同時,無論我們做任何事物,都是那麼圓滿無缺,能最正確又直接的明了「什麼是什麼」後,我們就獲得生命中最崇高的寶物-悟道、證果、涅槃的境界。  

Bg R

◎每個人都可以注意觀照自己的苦,來正確地實踐佛教的本質。

◎觀察出苦爲生命的真諦,即是脚踏實地實行著三藏經典。

◎我們應從身心——「佛敎的本質」中學習,來認識佛敎。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