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自性相品第五-3
無自性相品第五-3

無自性相品第五-3


Bg f10

撥一切相皆是無相

撥除一切相都是無相,誹謗撥弄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

說宇宙人生萬法都是空幻無相,只是普遍計度所執著相,本質上什麼也沒有。既然遍計所執相無相,那裏還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


所謂依他起相,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我們以爲有因果三世就眞的受因果三世所牽制;我們若不以爲有三世因果,就解脫於三世因果,根本沒有三世因果依他起相。一向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爲善升天,爲惡下地獄,有前生有來生,循惑業而有現在世,無非是聖人教化衆生去惡爲善,方便施設,寓教於言,那裏眞的有三世因果,知識份子知其教相即可,若跟著愚癡凡夫迷信,以爲實有三世因果依他起相,那就自我束縛,永無出期。所謂圓成實相,若說有創造主主宰宇宙萬象,那是神權時代的遺毒,人類盲目的崇拜行爲;若說自然生,說有形而上本體,是人類目前的知識貧乏,智不及爾,只好推給形而上學去胡思亂想,消遣消遣,以供自圓其說,說自然生;若說阿賴耶識,說法界,說眞如,說性空,也只不過都陷入不著邊際的冥思範疇,空茫自娛,以用欺騙世人。


這一類衆生如是如是撥無因果,誹撥諸法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往往勸告他人把握住現在世,說眼前所見既然都是幻相,不生不滅,決定本來寂靜,決定自性涅槃,佛教建立在人生,幻相中有喜怒哀樂可受,應當建立人生佛法,和平共享五欲之樂,建立大同世界最妥貼。五欲之樂過猶不及,適可而止,逍遙自在,修行何妨自得其樂,二乘人才枯槁斷欲,大乘思想轉而非斷,如是云云。

為什麼呢?爲什麼說發一切相皆是無相,是誹謗撥弄諸法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呢?世尊不是說:『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嗎?


撥一切相皆是無相與了知一切相無相是二種截然不同的知見,不可混爲一談,前者 “斷滅” 邪見,後者是正知正見。撥一切相皆是無相,是睜眼說瞎話,現前宇宙萬象千差萬別,歷歷分明,有富貴有貧賤,有人歡天喜地,有人痛苦哀號,吃飯則飽,不吃則挨餓,如是種種怎能說皆是無相?當知,虛幻即是相,鏡花水月都是相,病目所見空花也是相,若說這些都沒有相,是睜眼說瞎話,撥一切相皆是無相。


而世尊所說:「了知一切相無相』是透過了知,以智慧判斷現前所見一切宇宙萬象,雖然幻化不實,是依他起循業所現,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惑業若不滅彼相必不滅,然則,智者可從緣生道理了知,不待惑業滅彼相也滅時才相信一切相皆是無相。了知一切相無相不是否認現前所見一切相;而撥一切相無相是否認現前一切相,不知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遍計所執相無相方可施設。

由於惑業緣起而緣生宇宙萬象,及平等眞如圓成實相隨順緣起,

所謂遍計所執相方可令一切衆生循業說有,說沒有,或說撥無所有,普遍計度執著,

如果對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無相,
沒有因果緣生相,沒有平等眞如相可證,

他也是誹謗撥弄遍計所執相,
他不了知什麼是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

也一樣不了知什麼叫做遍計所執相,所以說他誹謗撥弄三相。

一切法無二,略說有爲無爲,說有爲,非有爲非無爲,說無爲,亦非無爲非有爲。是故當知世尊不說斷滅無,也不說眞常有,而這一類有情撥一切相皆是無相,便是墮斷滅無,誤解「了知一切相無相』的義趣。『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這一切無相之法包括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但所說『無相』非斷滅無,是除遣增益遍計所執,所以如是說。


說到本文時,爲破除撥一切相皆是無相,說:『若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無相,彼亦誹撥遍計所執相』,是指彼等不見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也就不知遍計所執相是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方可安立,並不是說三相中的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不可見爲無相。一向執有的有情聽聞此說如獲至寶,四處宣揚此說,斷章取義,肯定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是有的,增益遍計所執相,頓時拋棄前面世尊殷勤教誨:不說斷滅無,也不許眞常有。

雖然他於我所說隱密相法要:『謂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生起法想,

信有此法,而誤解義趣,撥一切相皆是無相,撥無因果,於非義中生起義想,執斷滅無相見,

由對於我所說隱密相法要,生起法想,信有此法,及誤解義趣,於非義中生起義想,執斷滅無相見,於是法中信受是法,於非義中信受非義爲義。他雖於法要生起信解而增長福德,然而於非義生起遍計所執相而退失智慧。智慧退失導致應當增長的廣大無量善法也都退失掉了。


一切正當行爲都是善行,一切善行都有福德,而一切善行以信解佛法爲上爲最,爲什麼呢?有正知正見得以解脫煩惱而證入無上正等正覺。可惜,這一類有情雖信受正法,卻誤解正知正見,退失智慧,白白糟蹋了福德,反而因爲非義衍生邪知邪見,做種種非法行,於六趣中迷失流浪。
誤解經典文義是件很可怕的事,有關三相的見解,有說無相有說有相,我們非得清楚不可,以免墮入非義中。


一切法相品說:『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過患,遍計所執相當知亦爾。如眩翳人眩翳衆相,或髮毛,輪蜂蠅苣蕂,或復靑黃赤白等相差別現前,依他起相當知亦爾。如淨眼人遠離眼中眩翳過患,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圓成實相當知亦爾。』這是對於三相最明確 的說明例子。譬如眼睛有病的人,眼中所見的空花就是遍計所執相;遍計所執相是眼睛生病產生眼花,依他眼睛生病所產生的眼花遍計執著實有種種空花相,所遍計執著的種種空花相都是依他起相;雖然依病目而有亂起亂滅的空花相,如眼睛未生病前那樣,實際上並無空花相亂飛亂舞,這就是圓成實相。


這三相不是各別三種相,是擧『空花』這一現象來探討什麼是三相,任何一物都具足三相,如以『空花』這一現象說,空花就是遍計所執相,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方可施設;於中依他起相,由有圓成實相及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所謂圓成實相也一樣,由有遍計所執相及依他起相方可施設。三相缺任何一相都不成一法,所以叫做壞失三相,誹撥三相。 


一法三相各有其自性,不可錯亂顛倒,若是錯亂顛倒便不見勝義實相。若從勝義實相觀察一法三相,三相皆無自性性,遍計所執相,相無自性性,依他起相生無自性性,圓成實相勝義無自性性,若違背三無自性性也一樣壞失三相,誹撥三相。


非質直類有情聽聞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後,於非義中起於義想,了知空花是遍計所執相,但有概念言說而已,空中實際上並無花,說它無相,把它否認掉,就像橡皮擦擦掉紙上所畫花朶一樣,請問還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嗎?答案是:『沒有』這種無見及無相見就叫做撥一切相皆是無相,是睜眼說瞎話,導致不見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無相,就叫做誹撥三相。


另有一類有情,誤解一法三相,就固執實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說空花是遍計所執相,可以承認它無相,若是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是有的,不許說無相。此說不合道理,既然承認空花無相,云何還有不無的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顯然彼等是把三相各別看待,空花相歸空花相;依他起相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歸圓成實相,所以空花相可以沒有;別有依他起相;別有圓成實相。若以空花這一實例來說,三相各別看待不能成立:一者擦掉空花相,依他起相是什麼相?若去掉遍計所執空花相,還別有一依他起相,仍然是遍計所執相,只是先前 叫做空花,後時叫做什麼花,都一樣,二者三相各別看待,圓成實相即是一物,若是一物即是有爲法,即是遍計所執相,壞失三無自性性,誹撥三相。 


由此可知,若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無相,是不知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壞失三相。


若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爲有相,是不了知三無自性性,壞失三相,都不如理說。如法如義說,三相怎麼說呢?空花是遍計所執相,但有言說而已,不待空花消失掉,智者可以理喩,空花無相,所說無相不是否認它無幻化相,是了知空花無眞實相,是病目所見,循業發現,業若消,病若滅,空花也滅。在空花未滅前,如果了知遍計所執相無相,類比可知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也都無眞實相,無自性性,若執有相,即是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緣生無生,生無自性性,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病目非自然生,業了病也了,了即業障本來空,於未了時當知圓成實相如淨眼人,本來清淨空花亂起亂滅,圓成實相如虛空如如不動,無自性性,不因病目空花亂起亂滅而損傷。圓成實相顯現在依他起相及遍計所執相上,依緣生法,清淨所緣可通達,乃至證入無上正等正覺。 


若誤解經義,誹撥三相便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廣大無量善法。

又有有情從他聽聞佛法,說這法要爲正法

撥一切相皆是無相,非義爲義,若隨其知見,信受他說,也就於法生起法想,

於非義中生起義想,

撥一切相皆是無相,於是法中信受是法,於非義中信受非義爲義。

由此因緣,當知,同他一樣退失善法。

退失善法往往每下愈況,所以導致如此,是親近惡知識故,誰願意去親近惡知識呢?共鳴使然,物以類聚,自我熏習惡種子性向,同類共鳴,以非義爲義,退失了善法都不知道,


若有親朋好友知其非義,也很難規勸。這是五事未具,惑業驅使,也惟有循緣生法則,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道理來救濟,務必持戒,修福,具足五事,才能再增長善法。

如果有有情衆生,不隨順他們的知見,

從他忽聞世尊隱密相法要,

說宇宙萬有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無生無滅,本來寂靜不待斷除煩惱,

自性涅槃不待修證,便生恐怖。心生恐怖後,

說這樣的話:「此非佛語,是魔所說。」

作如此解釋後,對於這類經典,誹謗毀駡。

由此因緣,獲大衰損,觸大業障。

由是緣故,我說,如果有對於一切相,生起無相見,否認有所謂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撥一切相皆是無相,於非義中以非義爲義,處處宣說非義,是生起廣大業障的行爲。由於他陷害無量眾生也都墜入惡知惡見中,令他獲得大業障。


大業障是極惡罪業,墜無間地獄,爲什麼呢?誹謗正法如誹謗食藥,令很多的病人都錯失食藥治病,也使自己不得食藥醫治,以致病苦而死。衆生不得正法不得出離生老病死苦,於五欲中造大業障,最後下場便入無間地獄。


喜歡發表謬論的有情應謹言慎行,不必强不知以爲知,逞一時口快,徒使自己獲得大業障,很不划算。這也是因爲不肯持戒修福,無法消受正法,好比胃腸不健康的人無法消受美食。學佛而不持戒是很奇怪的行爲,好比貪吃的人不健胃一樣奇怪。業力使然,莫奈他何!

善男子,如果諸有情,
還未種善根,未迴向菩提,

還未持戒清淨業障,未使善心成熟相續,

沒有親近善知識,未多聞,未生信心,
也未積集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

所熏習種性不是質樸魯直,
不是質直忠厚類,

雖然有能力思惟揀擇自己所需,
並排除自己所不需,有主見,

而常安住在身見,邊見,自以爲是的見取中

他如果聽聞如是隱密相法要後,
對於所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不能如實了解我甚深密意言說,

也對於此法不生信解,
這一類經典如般若波羅蜜多部都不生信解

於如是正法中生起非法想,於如是義趣生起非義想,
於是認爲佛法不善,視正法爲非法,

於如是義趣執爲非義。大聲說這樣的話:

『此非佛語。是魔所說。』

作如此解釋後,
對於這類經典誹謗,撥爲虛偽,

以種種方法毀滅摧伏如是經典,

對於信解此經的人生起怨恨仇家想。

他先為過去還未清淨的種種業障所障礙,
不但不知向善,反而成熟惡業種子,

由此因緣,又爲現前如是業障所障礙,

如是誹謗毁滅正法的業障,初犯還容易計算罪期也容易救濟,使他改過向善,如是累犯不知慚愧,

墜入無間地獄乃至經過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都無有出期。

俱胝又作俱致,譯曰億。那庾多又作那由他,數目名,譯曰億。俱胝那庾多合起來說就叫做億億。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數目名在深密解脫經,菩提流支譯作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表其歲數很久很久也不能盡。我們千萬不要作這種大業障。

善男子,如是在我善說一切法要,善制一切戒律,是最清淨意願所說,自清淨心所流出,善教法中,一切有情衆生有如是等種類,不論是鈍根種性,中根種性,利根種性,都能依他性向意解種種差別知見,都各別有所得。

爾時,世尊爲了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宇宙萬有一切諸法相,都無自體,無相,

諸法無自相則無生,無生則無滅,
若無生無滅,則本來寂靜,

若諸法本來寂靜,則自性恆涅槃,
不待遍知修證。

誰有智慧説這隱密相法要沒有秘密意趣?

遍計所執相相無自性性,依他起相生無自性性,圓成實相勝義無自性性,

如是密意我在初轉法輪時已顯示,在二時敎隱密相法要已顯示,而此時皆已顯示,

如果不知諸佛如是甚深秘密意趣,無論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若不知此密意,

失壞三相不悟勝義,不得正道,不能勇往菩提殿堂。

三世一切諸賢聖依諸清淨道,而得清淨而得證菩提的,

惟依此一途,別無第二,法門雖無量,都匯歸此途,

所以,於無量門中建立一乘,法惟一乘,

非有情衆生種性無差別,有鈍根性,中根性,利根性。

衆生界中無量衆生,無量趣向,不論趣向何所爲,

惟度一身趣入寂滅,貪欲,瞋恚,愚癡,三毒永斷,

如來大悲千次捨身布施,福德智慧圓滿證入涅槃,

不捨利益一切眾生,入佛知見甚難得,

微妙難思無漏境界,清淨所緣,離諸煩惱,

衆生若於無漏界中無漏,解脫貪瞋癡三毒煩惱,與諸佛等無差別, 

一切義趣所說皆成就,離煩惱,離惑業,離生老病死苦, 

究竟涅槃,別有二種異說,
凡夫所追求,就是眞常和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