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推斷 – 七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病態推斷 – 七

病態推斷 – 七



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 1 則生痿躄 2 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 3 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爲筋痿。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爲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滅,發爲骨痿。 (素問痿論)

詞 註

1・「著」:是附着留而不去的意思。
2・「痿躄」:吳崐說:「躄」,足不用也。肺主氣,病則不能充於周身,故令手痿足。」
3・「樞折挈」:王冰說:「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汪昂說:「樞紐之間,如折如挈。」總的是形容關節輭弱,像已折斷了樞的門戶,轉動不靈的樣子。

語 譯

   肺有熱,則肺葉受到薰灼,不能把精氣布輸到皮毛之間,於是在表的皮毛虛弱乾枯,久之會發生痿躄的病症。心氣有熱,能使血液上湧,血液奔集於上,下部經脈中血液便減少,因而成痿,以致關節軟弱,像折斷了樞紐的門戶一樣,所以下腿弛緩軟弱不能行走,肝氣熱,膽汁外泄而口苦,筋脈失去營養,而爲筋痿。脾氣熱,能使胃中乾燥而作渴,肌肉不仁,而成爲肉痿。腎氣有熱,便要薰灼骨髓,腰脊不能伸直,成爲骨痿。

按 語

   機體所以能舉止動作,是憑依臟氣的灌溉營養,然後皮毛、肌肉、血脈、筋骨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所以五藏有熱,更加之遠行疲倦,或入房太甚,思想不遂,或長期居處潮濕,都能導致皮毛、肌肉、血脈、筋骨失其濡養而形成痿題。所謂「痿躄」,雖有五藏的區別, 但它的主要症狀是身體軟弱,四肢無力,舉動不能,又五痿的形成雖各有其主因,但是都和肺藏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張景岳說:「肺主氣,以行營衙,治陰陽,故五藏之痿,皆因肺氣熱,則五藏之陰皆不足,此痿躄之生於肺也,五痿之症雖異,總皆謂之痿躄。」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痺也 1。其風氣勝者爲行痺,寒氣勝者爲痛痺,濕氣勝者爲着痺。 (素問痿論)

詞 註

1・「痺」:閉塞的意思。這裏所說的「痺」,是由於外邪侵入人體後,使血氣凝滯不行而產生的結果。

語 譯

   風、寒、濕三氣雜合侵襲到人體,因而形成痺症,在三氣中如風邪偏勝的,便會形成行痺;寒邪 偏勝的,便會形成痛痺;濕邪偏勝的,便會形成着痺。

按 語

   素問痺論中對痺的分類,名目是很多的,以受病的季節不同而分出了皮、肉、筋、脈、骨等痺的名稱,以病久不愈,影響到内臟器官的不正常活動,以症狀上觀察所及,又定出了心、肺、肝、腎、脾、腸、胞等名稱,更有傳及六府的。但是盡管其名目繁多,而其主要的病因素,不外乎是風寒濕三氣,能把握了這一主要關鍵,那麼對痺症的處理便不致心中無數了。

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爲痺 1。凝于脈者爲泣 2。凝于足者爲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 3,故爲痺厥也。 (素問五藏生成篇)

詞 註

1・「痺」:這個痺與上文的意義不同,應當作麻痺解。王冰說:「痺,X痺也。」(X音頑) 丹波元簡說:「手足麻痺也。」因爲痺病的範圍很廣,所以加X字說明是麻痺、失去知覺的意思。
2・「泣」:音義與澀同,滯澀的意思。
3・「空」:與「孔」同,血行的孔道。

語 譯

   在睡眠剛起身時,衛氣沒有完全到達體表的時候,而感受了風邪,影響血液的運行,如果在皮膚,可引起頑麻不仁的痺症,在脈管可形成血流滯濇而不滑利,在足部便要引起厥冷,這都是由於血行的周流循環不能舒暢而產生的後果。

按 語

   本節所講的痺,與金匱血痺相似。臥出而衛氣虛,這也不等於絕對的虛,亦猶麻黃湯症與桂枝湯症所說的表實表虛情況一樣,是相對而言的虛實,本症若與痺論之痺相比,也只能說是相對性的虛實。金匱血痺虛勞篇:「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感疲勞汗出,臥不時搖動,加被微風逐得之。」又「外症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黄耆桂枝五物湯主之。」因此,本節經文與金匱所說,可以彼此互參。

   至於「凝於脈者爲泣」,「脈」既是指的血管,「泣」既是指的血行澀滯,症狀雖然未詳,要亦不外乎「痺」與「厥」等症候,僅在程度上和部位上(深內外)略有差異而已。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