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推斷 – 二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病態推斷 – 二

病態推斷 – 二



帝曰:實者何道從來?虛者何道從去?虛實之要,願聞其故?岐伯曰:夫陰與陽,皆有兪會 1,陽注于陰,陰滿之外,陰陽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帝曰:風雨之傷人奈何?岐伯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于皮膚,傳入于孫脈,孫脈滿則傳入于絡脈,絡脈滿則輸于大經脈。血氣與邪,並客于分腠之間,其脈堅大,故曰實。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帝曰:寒濕之傷人奈何?岐伯曰:濕寒之中人也,皮膚不收 2,肌肉堅緊 ,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 4,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帝曰:善!陰之生實奈何?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帝曰:陰之生虛奈何?岐伯曰:喜則氣下 5,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 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素問調經論)

詞 註

1・「兪會」:張志聰說:「兪者三百六十五兪穴,乃血脈之所流注;會者三百六十五會,乃神氣之所游行,皆陰陽血氣之所輸會者也。」據此則俞穴是經脈氣血所會之處。
2・「皮膚不收」:張景岳說:「皮膚不收而爲縱緩。」高士宗說:「不收,汗出不閉密也。」總的意思是指汗出後,皮膚鬆弛,失卻致密的功能。
3・「肌肉堅緊」:張景岳說「肌肉堅緊而爲瘦削。」是形容肌肉瘦削的樣子。
4・「聶辟氣不足」:張景岳說:「凡言語輕小曰聶,氣弱不能行曰辟。」張志聰說:「聶,懾同,辟積也。」高士宗說:「肌肉皮膚聶聶然而辟動也。」諸家之說不同,惟丹波元簡氏則稱:「聶辟,也」似較恰當,因爲衛氣不足,所以皮膚多鬆弛而有皺紋,如衣服之折皺。
5・「喜則氣下」:按舉痛論中「喜則氣緩,恐則氣下。」本文「喜則氣下」應作「恐則氣下」爲是。因以上談實 證已有「喜怒不節」之說,則此言虛證,未必亦以喜爲致病因素。
6・「熏滿」:此二字,應從甲乙經改爲「動藏」。這「藏」字,就包括了內在臟腑。「動」字,可作「影響」的意義講,實際上寒冷的飲食物,的確能導致臟腑爲病的。如陰陽應象大論說:「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形寒飲冷則傷肺。」據此故以「寒氣動藏」爲妥。

語 譯

   黃帝說:實症和虛症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消除的?請你講一下虛實形成的關鍵。岐伯說:陽經和陰經,它們都有輸會的地方,譬如,陽經的氣血流注到陰經,陰經的氣血充溢,就向外流於陽經,這樣陰陽得以平衡,以充實人的形體,九候的脈象能表現一致,就稱爲正常之人。邪氣的產生,有由來於外在的致病因素,也有由於內在的致病因素,或生於陰,或生於陽。生於陽的,是受了風雨寒暑的侵襲;生於陰的,是得之飲食起居的失常,以及陰陽失調,喜怒不節等。黃帝說:風雨傷人是怎樣的?岐伯說:風雨傷人,是先侵入皮膚,然後傳入孫脈,孫脈滿再傳到絡脈,絡脈滿就傳輸到大的經脈。血氣與邪氣並居,停滯在分肉腠理之間,其脈堅大,所以說是實症。實症外表有堅實充滿的樣子,肌膚上不能够按觸,按觸則發生疼痛。黃帝說:寒濕傷人是怎樣的?岐伯說:寒濕之傷人,使人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濇滯,而流行不暢,衛氣散失,所以說是虛症。大凡虛症,多半是皮膚鬆弛而有皺紋,衛氣不足,如果按之,則使氣足而感到溫暖,所以覺得舒服而不痛了。黃帝說:你談得很對。那末陰分發生的實症,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例如喜怒不加節制,則使陰氣上逆,而下部卽虛,下部的陰氣不足,陽氣也就逆而上走,所以說是實症。黃帝說:陰分發生的虛症,是怎樣的?岐伯說:由恐懼而使氣下,悲哀而使氣消,氣消則血脈就顯得空虛,如或吃了寒涼的飲食物,寒氣充滿於內,則血行濇滯而氣耗,所以說是虛症。

按 語

   從本節經文,可以體會到陽氣是衛護人體,抵抗外邪之重要機能,故六淫外感之病的虛症實症是從陽氣的多少存亡來決定的。又心主血,爲神明之所在,肺主一身之氣,若因邪氣擾亂,使氣血上逆心肺,故其運行道路閉塞而爲實證;如氣血下消,則心肺絡脈空虛,而爲虛症。所以內傷七情的實症、虛症,又因於氣血運行的失常(上逆下消)。

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内寒。 (素問調經論)

語 譯

   陽氣虛弱,外表便要形寒怕冷,陰氣虛損,內裏便要產生虛熱,陽氣亢盛,因而形成全身發熱,陰氣過盛,因而形成内裏虛寒。

按 語

   人體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陰陽是平衡的,若出現反常的病理情況,就是陰陽偏勝的結果。本節所論,正是陰陽偏勝的表現。關於治療方面,雖陽虛能導致陰盛,陰虛亦能導致陽亢,但當補虛爲主;雖陽盛的不免要損及陰分,陰盛的亦能阻遏陽氣,但陽盛的還當清泄熱邪爲主,陰盛的以消陰霾爲主,這也符合「治病必求於本」的經旨。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1。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詞 註

1・「糯瀉」:指一般的水瀉。

語 譯

   風氣太過,可使人顫抖,或手足拘攣。熱氣太過,可使人發生紅腫。燥氣太過,可以使人枯槁。寒氣太過,可使人虛浮。濕氣太過,便要引起泄瀉。

按 語

   明確了五氣致病所出現的特徵,使我們在臨床工作上,從複雜的症狀中,可以掌握這些特徵,又能依據這些症狀來探求疾病的原因。但是必須說明的,這些症狀動、腫、干、浮、濡瀉的產生,其原因亦不完全局限於五氣,而只能說五氣致病,這些證狀是比較其它原因爲易見,不是一個絕對的標誌。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