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推斷 – 十
書籍目錄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五別絡
病態推斷 – 十

病態推斷 – 十



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于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岐伯對曰:瘧之始發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内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岐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並于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 1 也。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咳,故欲冷飲也。此皆得之夏傷于暑,熱氣盛,藏于皮膚之内,腸胃之外,此榮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于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衞氣者,晝行于陽,夜行于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内薄于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 (素問瘧論)

詞 註

1・「寒慄鼓頷」:「寒」就是指惡寒時發抖。「鼓頷」是指發抖時兩頷發生鼓動。

語 譯

   黃帝說:一般瘧疾都是由風邪引起的,但是它的發作有一定的時間,這是什麼道理呢?岐伯答道,瘧疾的發作,開始的時候,令人毫毛豎起,繼而時時發生呵欠,繼而戰慄鼓頷,腰背都痛,在發冷以後,便覺全身內外發熱,頭痛得像裂開的樣子,口渴喜飲冷水。黃帝又問:這是由於什麼原因而形成的?請你把原理告訴我,岐伯說:這是由於人體的陰陽相互鬥爭,虛實更移的緣故,當發作的時候,邪氣從陽分並入於陰分,形成陰實而陽虛的狀態,在陽明的時候,可見寒慄鼓頷的症狀,太陽虛,則感腰背頭項疼痛,太陽、陽明、少陽虛的,則肢體骨節都痛,因爲陰實而寒生於內,所以內外都是寒象,接着邪自陰分並於陽分,形成了陽盛陰虛的現象,陽盛了所以外現大熱,陰虛所以内部也熱,因此有口渴喜飲冷水。這個病的原因,是在夏天受了暑邪,潛伏在皮膚之裏,腸胃之外,逗留在營氣的所在地,使腠理開放,易於出汗,到了秋天,由於腠理疏,易於招致外來的風邪,和沐浴時的水氣侵入,這些新感的邪氣,侵入以後,觸動了伏邪,由裏出表,停留於皮膚的裏面和衛氣同行,衛氣是晝日行於陽分,夜間行於陰分,衛氣由陽分進入陰分,邪氣也由表入裏。衛氣在人身的運行是一日一周,所以每日發作一次。假如邪氣留内而深伏,那末,陰分的邪與陽氣在深部交爭,不能隨陽如期外出,所以間日發作。   

按 語

   本節詳細的記述了瘧疾的病因、病理和症狀,在病理方面,是以陰陽的盛衰來作說明的。瘧疾的寒熱發作,就是邪氣並於陰並於陽的關係,這是由於邪氣隨衛氣循着它運行軌度的内外出入,釀成了陰陽偏頗、虛實更迭的現象,所以寒熱交替,發作定時。

卒然 1 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 2 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 2 傷則血内溢,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于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摶,則並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 (靈樞百病始生篇)

詞 註

1・「卒然」:「卒」同猝,卽突然的意思。張景岳說:「卒然多食飲,是食不從緩,多而暴也。」
2・「陽絡」、「陰絡」:張志聰說:「陽絡者上行之絡脈,陰絡者下行之絡脈。」意思是指在上在表的絡脈稱陽絡,在下在裏之絡脈屬陰絡。

語 譯

 突然間飲食過多,腸中谷食充滿過度,或者生活起居不能節制,或者用力過度,都足以使絡脈受傷,如果陽絡受傷,就會導致血向外溢,血從外溢,就會產生鼻衄;如果是陰絡受傷,就會血向內溢,就會導致大便出血;如果腸胃的脈絡受傷,就會血益於腸外,適遇腸外有寒邪所迫,聚留不散汁沫,就與血相摶,並合凝聚,不能四散,那末就成爲積症。  

按 語

   本節經文,指出了上下出血,以及形成積聚的原因。其基本原因,係腸胃爲飲食所傷,復加起居不節,或用力過度等誘因,形成絡脈損傷,血從上下出,爲了便於理解起見,根據原文內容,作如下的歸納。(附表)

猝然 1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