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歸趣﹍ 憨山大師註文
愚嘗竊謂孔聖若不知老子、決不快活。若不知佛、決不柰煩。老子若不知孔、決不口口說無為而治。若不知佛、決不能以慈悲為寶。佛若不經世、決不在世間教化眾生。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後世學佛之徒、若不知老、則直管往虛空裏看將去。目前法法都是障礙、事事不得解脫。若不知孔子、單單將佛法去涉世、決不知世道人情、逢人便說玄妙。如賣死貓頭、一毫沒用處。故祖師亦云、說法不投機、終是閒言語。所以華嚴經云或邊地語說四諦、此佛說法未嘗單誇玄妙也。然隨俗以度生、豈非孔子經世之心乎。又經云、五地聖人。涉世度生、世間一切經書技藝、醫方雜論、圖書印璽種種諸法、靡不該練、方能隨機。故曰、世諦語言資生之業、皆順正法。故儒以仁為本、釋以戒為本。若曰、孝悌為仁之本、與佛孝名為戒。其實一也。以此觀之佛豈絕無經世之法乎。由孔子攘夷狄、故教獨行於中國。佛隨邊地語說四諦、故夷狄皆從其化。此所以用有大小不同耳。是知三教聖人所同者心、所異者跡也。以跡求心、則如蠡測海。以心融跡、則似芥含空。心跡相忘、則萬派朝宗、百川一味。
發明歸趣﹍ 圓暘法師 講述
愚嘗竊謂孔聖若不知老子、決不快活。愚:指憨山,我啊!我嘗試的替孔子來這麼樣講話,可以說……,這個竊,就是說我暫時代表孔聖來講話。竊:審察或私自地。我暫借孔聖這個名來講。我過去私自認為孔聖他要是不知道老子,他絕不快活。快活的意思就是說他不可能在請教老子過程的對答裡面,雙方會去問到一些問題,藉著在學生的面前談到一些問題,所以這快活就是在表這個法。當時他們的對答如流,這個就像《易經》裡面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那就是快活。要是有緣 一鼻孔出氣那叫「同聲相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就是聲音會互相對應!「氣」就是大家一鼻孔出氣。
若不知佛、決不柰煩。孔子跟老子他們能夠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種對答,他們怎麼會不知道佛呢?所以代表孔、老他們也知道,大家都知道心照不宣。
老子若不知孔、決不口口說無為而治。所以老子若不知孔他也不會 說無為而治。因為他程度不夠的話,他怎麼會跟他講無為而治的法呢?那你們在座的要是沒有這個程度,你們怎麼會來這裡聽呢?對不對?這個就是要有法的伴侶,大家過去都有因緣,你沒有那個境界,你沒辦法坐在這裡,一樣的道理。
若不知佛、決不能以慈悲為寶。佛就是講慈悲喜捨,這個就是菩薩表的法,慈悲就是佛教最精采的部分,就是「寶」。
佛若不經世、決不在世間教化眾生。哦!如果你說佛是出世,他不經世,那他怎麼會在世間教化呢?所以六祖才說:佛法不離世間覺。六祖就清楚交代了!
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愚意:代表憨山大師的想法。這孔子跟老子,就是佛之化身。給你們的這一本書裡面,有印一張大迦葉尊者的像,我也寫上宣化上人為摩訶迦葉尊者所寫的偈語,他這樣講:「化身老子遊震旦、接引有緣登彼岸、正法住世頭陀力、降伏諸魔梵行全、結集經藏功德廣、勤修六度智慧圓、勇猛精進常抖擞、日夜不懈直向前」宣化上人就把摩訶迦葉尊者的身分點清楚。他就是化身老子來中國,震旦:就是中國,來接引我們這些有緣的眾生達到彼岸。彼岸:就是佛的岸。
正法住世頭陀力:在佛的弟子裡面,行頭陀行的就是摩訶迦葉為代表。這頭陀力就是頭陀行的意思,當時佛住世的時候,佛、阿羅漢都行這個法、頭陀就代表比丘。頭陀行經常有下列這幾個方法:
1.住在寂靜處。寂靜處一定是郊外,它不能是在村落裡面,行頭陀行一定要住在寂靜處,也就是阿蘭若。
2.要常行乞食。過去的僧團不開伙,都是要到外面乞食,給眾生來植福。
3.次第乞食。就是順序而不能跳過,比丘在托缽的時候,沿路過去不能挑戶的,就是讓眾生全部有機會可以植福,你不能說富有的人家就托,貧窮的人家就不托,那眾生就沒有辦法平等的來布施,所以佛就告訴這些比丘,要次第的來乞食,不要用挑的。
過去祖師裡有兩個人,一個就喜歡找有錢人托缽,另一個喜歡向貧窮的人托缽。他說有錢應該讓他植福而來生再有錢,但是有的人說不行,要給貧窮的人植福他來生才會有錢。所以佛才說:你到有錢人的家給眾生來植福,也要到沒有錢的人家給他們植福,規定要次第,就是七家。因此,要有托缽的一個方向,你不能用跳的,每一家你都要乞食。事實上那不叫規定,那就是給自己、給修行人有一個節制,「七」也是一個表法。七在佛教裡的數字,就代表一個週期,像佛七、禪七,都以七為一週期,我們為什麽要一個禮拜七日就是一個週期,或可說以七來表學佛就是要把第七意識心打死不動,證到八識如來藏,那就是一個表法。
4・日中一食,只吃一餐。
5.節量食。以什麼為標準做節量?出家人用缽吃飯,就是節量。那個缽器叫節量器,就是你所托,施主給你的飯菜不能超過缽的高度,不能滿缽,就差不多八分滿,這個就是節量。滿缽就已經犯了節量食。過去佛制戒也很符合規矩,比丘吃飯,不能看別人的缽,為什麼?會有取捨心,哦!今天他托到的比較好,我托到的不好。
6.過午不飲漿。這在小乘裡執行得比較透徹,不喝牛奶。一般人都說喝牛奶很OK啊!為什麼頭陀行不喝牛奶?事實上,這也是在比丘戒裡面比較嚴格的部分,比如說牛奶有腥味,所以不喝……。
7・着糞掃衣。「糞掃」意思是去外面撿人家不要的布,回來把它洗乾淨,由這些不好的布料來製成三衣,這叫糞掃衣。
8.帶三衣。現在大乘裡比丘要帶三衣,你看我出門都要帶這個包,就帶三衣,有五衣、七衣、九衣。九衣是屬於大衣,那在小乘佛教裡頭的三衣不是這個樣子,我們現在所穿的五衣,在小乘佛教裡面,就是他的褲子還有裡面的内衣,還有外面搭在身上的這一條加起來這叫三衣。……
接下「發明歸趣」內容,請看書本。
上冊完,續接是〔第下冊〕,依 “憨山大師” 之註文解說『道德經』,圓暘法師再為大眾白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