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義章〉說:「歸投依伏故曰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皈依的意義由此可以明白,是歸投依靠,不止於信仰而已。
佛教之所謂「皈依」,是皈依三寶,在〈大乘義章〉裏面對皈依三寶的解釋說:「依佛為師,故曰歸佛。」即捨一切外道邪師而事正師;「憑法為藥,故名歸法。」即捨棄邪法而修正法;「依僧為友,故稱歸僧。」即捨邪友而近正友。總之,皈依是以佛法僧三寶做為我們歸投、信仰、依靠的對象。
我們常以世間的一切為可靠,諸如金錢、財物、干戈、飲食等,甚至國家、社會、父母、子女,然而世間的一切都能永久不變嗎?假使這些都是可靠的話,千古的財富、物質、將相、名士,現在還留存有多少?因為世間現實存在的,生生死死,存存滅滅,都不足以依恃;縱使超世間的鬼神,其虛偽詭怪,也不是究竟的依恃,所以孔子要說:「敬鬼神而遠之。」
遍觀世間無一可靠,唯有三寶才是真實歸依處,三寶好似黑暗中的光明,歧途上的指南。皈依三寶就等於漂流在大海中得到了救濟;就如孤兒得到依怙;有八種殊勝功德:一、成為佛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礎。三、減輕業障。四、能積集廣大福德。五、不墮惡趣。六、人與非人都不能嬈亂。七、一切好事都會成功。八、能成佛道。
皈依三寶是信仰佛教的入門,皈依後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但必須以信心為體,以立願為本,深信三寶的功德,立願做一佛弟子,祈求三寶的救濟,而邁向至善光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