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念佛思想
書籍目錄
盛唐的念佛思想

盛唐的念佛思想


Bg S18

   到唐朝初年,有一位道綽大師,判佛陀一代時敎爲聖道、淨土二門,他將佛陀四十九年(或四十五年)一生的說法敎理,判爲聖道門和淨土門,他並主張時入末法,就是說我們這個時代是走入末法時代,而應以稱佛名號,乘佛本願往生淨土爲契機相應佛陀本懷的法門,在他的書中說正法及像法時代,衆生的善根還比較好,我們可以依聖道修行,如果到佛法走入末法時代,衆生的業障也比較重,業障重又在末法應該修淨土,所以佛陀說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及阿彌陀經就是淨土門,而淨土門就是仗佛力往生,適合業障重衆生修,道綽大師在這個判教下也影響很大,因爲那個時代的人很相信「正法、像法、末法」這種說法,大家都覺得:「是呀!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修聖道門不可靠,所以修淨土門容易成就。」這種觀念對中國淨土思想的弘揚又向前推進一步。


   唐初又有一位大師叫迦才大師,是一位高僧的名字。他說:「於此末法,已少修定修慧之資,宜修福、懺門爲方便。」這在的資料中值得提出來的,都是在那時代很轟動,德望很高,影響很大的大師,故把他們介紹出來。現在我們很少看以往的資料,不大知道這些人,事實如果你一看這些資料,就會知道他們都是弘揚淨土影響很大的人。這位迦才大師,他也是主張這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已經很少修禪定修智慧根機的人,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應修福,多積福德的因緣,多修懺悔勸請念佛的方便法門。


   在中唐時代也出現了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叫善導大師,念佛的人對善導大師應該不陌生的。他把淨土思想又作一整理,他說修學淨土法門分「正業」和「別業」兩種,稱名爲正業,禮拜、懺悔、讚歎、觀察是別業。他說修淨土往生他方稱名念佛往生是淨土的正業,而禮拜、懺悔、讚歎、觀察是修淨土的別業。這個資料爲何值得提出來研究呢?我們跟前面的往生論比較,世親論說五念法門、觀察法門是正業,其他是別業,而來到善導大師時,稱名念佛變爲修行淨土的正業,首倡其風是善導大師。東晉慧遠時他還是提倡實相念佛,依般舟三昧,念佛得定,以定中見佛爲往生根據。來到唐代弘揚到這個法門攝受根機愈廣,而修行就愈易。


   同時善導又倡導「安心法」,因爲學淨土的人最重要是生信心,而且要靠得住,讓這個心不會再懷疑,或者怕退墮。他把觀無量壽佛經談到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說成是安心法門,讓我們衆生修學淨土,心得安穩,再懷疑的一種法門,這是三心的效用。「以深信根機是末法根機,決定念佛能出輪迴,並確信五種心能修。這也是善導大師在中國淨土信仰中比較特殊的,他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中,應該決定念佛能出輪迴,告訴我們出輪迴的方法是念佛,在佛教徒的信仰中出離輪迴是最關切的,參禪修觀都是爲出輪迴。他告訴我們念佛有四種修的方法,第一種是恭敬修,第二種是無二修,第三種是無間修,第四種是長期修,這受到後代很多人的重視及提倡。恭敬修是修念佛法門的人應該生恭敬心而修。無二修是不雜修,念佛要專,若修念佛又雜拜佛、拜懺等都算是雜。無間斷的修是時間的無間斷。長期修是告訴我們不要今天修明天就不修,年靑時修,老了就不修了,這都不屬於長期修。這四種都是善導大師用來鼓勵我們精進念佛的修行方法,近代提倡精進佛七的煮雲老法師,他又常提到這四點——念佛要恭敬修、無二修、無間修、長期修,這也是根據善導大師而來的。


   善導大師在這裏還可以一提的是說:「以深信根機是末法根機。」就是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凡是末法時代的人都屬於末法根機,這和道綽配合起來就是說「我們就老老實實的念佛才是解脫法門。」故此他說:「以決定念佛能出輪迴。」而且善導大師的感應很多,在他的傳記裏記載,他念一聲佛就出一道光,甚至有人可看到他嘴裏一道光中有一尊佛,說念很大聲時佛就很大。念佛用念珠來念也是道綽和善導所發明的,道綽發明用念珠來計算佛號,善導大師也是弘揚此。當他講經時上千上萬人來聽,念佛珠的聲音像風吹樹那麼響,可見當時修淨土的隆盛場面的壯觀。而他感應特多,他走到那裏,就有小孩都跟他念佛,所以唐代洛陽大街小巷,因爲善導大師的弘揚,都可以聽到念佛聲,這功勞要歸於善導大師。他不單自己這樣精進,而且刻苦身體力行,很堅苦的弘揚這法門,感動了當時的帝王大臣士大夫都跟他念。我們知道弘揚一個法門要成功,自己不單要弘揚,而且要能以身作則、刻苦,才能養成一代的風氣攝受衆生。


   從往生論的觀想念佛,到善導大師的稱名念佛才是正業了。我們這種介紹方式,是以比較立體演變方式來談淨土思想,但可以看出淨土在中國佛教的弘揚是多麼的廣。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