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禪修用功時,如果從聞思進入,漸漸發覺到實踐的工夫不足,那麼要進入修慧時,就必須通過止觀法門。如果在聞思的過程中,正見建立得很完整、透徹,止的工夫應用得很好,就能依理或所建立的正見來做觀想。
倘若正見不足,觀想只能很表層而無法深入。雖然過程中也會對佛法有一些理解,乃至對自己的個性等有一些比較深入的了解,甚至有時定修得不錯時,還會有一些境界出現。但是這些境界出現時,如果沒有佛法知見做為引導的話,就不能印證這些境界是否符合於法?所以關鍵的時刻,我們需要完整的知見來幫助,或者能依知見來做觀想,這樣才能通過修行而顯發智慧。
接受事實,才能改變
前面提過,如果只是讀一點點佛書,知道一些佛法名相,背了一些句子,卻不是真正從修行的過程,或者生活中的體驗,乃至從其他知識印證得來,這樣的知見是不 ……
同此章節內標題如下,內文請參閱書籍。
・了解身體内在的觸受
・不要將工夫留在禪堂
・修行不是一直線
以下章節內容,請參考書籍。
返觀自體
・從妄念觀察中體會無我
・因緣不斷在變化
・破了我見,執著即消失
・用無我的理來破除我執
事理無礙
・真正的修養不需美化
・法性和佛性不二
・佛教發展的流變
・信心堅定,修行便有力量
契入法性
・直指人心,契入法性
・相信自己有佛性
・修行不是修給別人看
禪法興衰
・讓惡法減少,善法增加
・生活處處都是禪
・漢傳禪法的發展
・禪法在西方的弘揚
心態單純
・將習氣磨掉、放下
・不要期待境界出現
・修行要依中道
依智生活
・以智慧行菩薩道
・做好本分該做的事
・修行與生活不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