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過歸於一
書籍目錄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
釋頌文科判為三:
二、開演正教義
丙、正教授引導弟子之次第
第四、明一生之修法者
第五、明修心之量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第七、義明修心學處
甲四、正明主論
乙一、出離心
乙二、菩提心
乙三、正見
丁二、斷相違法
丁三、正贊無過大師
丁一、此法為求解脫者堪入之理
眾過歸於一

眾過歸於一



第二、正行

頌曰 眾過歸於一

   過藏文「嫩勒」,有追原禍始之義。我從無始至今,受一切苦,禍首是誰,曰我愛執是。今令我欲得不得,不欲得者偏得,禍首是誰,曰我愛執是。此頌謂一切過患,皆歸罪於唯一之我愛執。一切苦,以不善業為因,不善業以煩惱為因,而煩惱之根本為我愛執。世間訟事,與其求直於公庭.而罪我之敵人,毋寧歸罪於己之我愛執。以己若無我愛執,則人不得因我而獲罪也。財物被盜,亦勿歸罪於盜,而歸罪於己之我愛執。以已若無我愛執,安得財物以資盜乎。其餘殺、盜、婬、妄、貪、瞋、癡、慢,皆為我愛執所為。致我以不意樂之等流果,多如雨點,此我愛執為一切罪惡之淵藪。開衰損之門,塞安樂之路,咄,汝我愛執。我知汝為我之大仇人,我以瞋恨大仇人者,瞋恨於汝,我決不與汝共存,誓與汝絕。作如是決絕。思維我愛執盤踞我之心中,手執邪劍之凶器,斬斷一切善根,我之增上人天安樂,與究竟解脫安樂等果,皆被屠殺罄盡,是真屠伯。又如大盜,以三毒囊,盜我信、聞、捨、戒、慚、愧、慧等七勝財。我愛執不僅如盜,又如妖巫所為之貓頭鷹蠱,其名曰反貓首。人身身中,充滿惡毒之氣。彼貓頭鷹蠱,所向人家,神鬼播弄,必遭殘破。我愛執亦如是。造諸惡業,感召非人鬼怪降臨,使我現世後世之善業悉遭殘破。彼種毒藥者,荼毒眾生,成一切痛苦。我愛執播惡業種,灌以煩惱之泉,而成就我之一切苦,亦復如彼。我愛執,為我積聚資糧,令入三塗。我從無始來,與能仁,並無先後,然佛得解脫,而我猶自困於煩惱業力,現是凡夫,受輪迴苦,皆我愛執為之也。在修心大德中,名我愛執為貪心大師,教我作貪。又名為空想大王,令我作種種計較,想望不可必得之利,防範虛無縹緲之害。此大王安坐我之心中,指揮我籌備槍炮人馬,作弒父弒君軍事。修學者應如是思維,我愛執無量過患,諸刻畫我愛執之語,皆是菩薩語非新語也。

   破我愛執後,乃能生起悅意慈心,以引生菩提心。菩提心有二分,一分為利有情,一分願成佛果。僅聞佛法思佛三身四智功德,不可思議,生起意樂,願成大菩提,此衹是具足一分,尚不足為菩提心。或謂希求大菩提,即名菩提心,又謂菩提是佛,菩提心即佛心者,皆非也。所以者何。若菩提心即佛心,則無學外,凡有學位中,皆不能有心。何故。發菩提心者,皆是有學以下菩薩故。彼說不能成立。菩提心須具足二分,即為利有情而願成佛。兩者具備,方得成為菩提心。於此娑婆世界,心生厭離,求生淨土,不知利他而欲成佛,此佛縱成,又有何用。又有慕佛威光,以為一旦成佛,天龍八部,皆來圍繞,一切世間眾生,出我教下。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以此願望成佛者,此是貪心,雜有雜染,不得名菩提心。即無貪雜,亦只得後一分,仍非菩提心。必合前後二分,為利有情而願成佛,如是之心,不假造作,任運能生,乃是菩提心也。先令利益有情之心生起,然後願成佛之心乃得生起。而欲利他有情,又必先令慈與悲之真實心生起。慈與悲,經教中未判孰宜先,孰宜後。觀諸有情苦,心生不忍,謂之悲。於諸有情,心生悅意,常為愛護,謂之慈。此慈與悲,遍於冤親與中庸眾生。凡夫見冤仇得苦,幸災樂禍,見中庸人苦,漠不關懷。此由只自知愛其親,而不能推其愛於冤與中庸。經說愛一切眾生,如愛獨子。苛愛一切眾生,與自愛其獨子無異,則慈心生。關於任一有情,意樂愛重,見其受苦,皆生不忍,則悲心生。今所以不能興慈運悲者,由我愛之執太重故。此即我愛執為梗。於此當思前說我愛執諸種過患。即愛我之執,轉而愛他,由是轉我愛執為他愛執,而生他愛執心。更進而修自他平等相換心。自他平等者,我願離苦得樂,他有情亦願離苦得樂,其願共同,具平等法。相換者,非此身與他有情交換。是我自以愛我之心移作愛他之心。又以我平時蔑視有情之心轉而蔑視我之我愛執。既思我愛執過如前所說,則知世間一切衰損恐怖痛苦等,皆由我愛執所召而來,則思斷彼我愛執。

   我愛執與我執不同。小乘阿羅漢已斷我執,而未斷我愛執。我執以我為實有,具有自性,為其有境。我愛執以愛重自我,不願利他為其有境。此二有境不同。然或說我執我愛執為一者,因二執能生一切衰損恐怖,苦相同故,而說為一。須知我愛執,至不利於我,我於勝己生嫉妒,於不如已者肆欺凌,於同等者又比較爭勝,皆我愛執為之也。有我愛執,在人譽我時,則增長我慢,人毀我時,則增長瞋恨,我挾此我愛執,於一切時處,皆不得自在,而招尋苦惱,故必斷彼也。他愛者,寂天云,世間一切樂,皆由愛他成,天之福報受用,人之暇滿安樂,皆由愛他而成。諸菩薩為利他有情而行布施,故感得梵天帝釋等果。人亦為利他有情而持戒,故感得現在暇滿安樂。然此皆世間暫時安樂。至於究竟安樂,惟佛果能具。欲成佛果,須先發菩提心。欲發菩提心,必先起慈與悲。此慈與悲,以我有恩怙主之一切有情為其對境方能生起。故當感念此一切有情以酬恩故,當安置此一切有情於安樂處,俾永不受苦。而此撥苦予樂功德、惟佛獨有,故願速成佛。此即菩提心。若無一切有情為對境者,何能生此。生菩提心已,依於有恩之一切有情,而行六度四攝,則名菩薩。若無一切有情為對境者,亦何能行此菩薩行。六度四攝依於有情展轉增上,究竟成佛。而成佛後,仍為度脫一切有情。若無眾生,則無一切事業可作。故修學菩提心,須念一切有情,於我最為有恩。寂天云,為利有情願成佛。應知成佛亦由有情,我以禮佛禮有情是也。又諸大菩薩,由愛他故,而成就一切菩薩學行。聲聞緣覺,不知利他,不念有情,不得圓滿成佛資糧,此尤見有情之重要。次思我現在一切資生之具,無不依他有情之因與助伴而獲享用。依他有情織布為因,裁縫為助伴,而我乃獲衣之享用。其他一切受用,亦皆如此。若無他有情者,我一切資生之物,皆不得成,遑云受用。或謂如是,我出錢買得,何足言恩。須知錢亦不是生時帶來,依他有情而後有也。無一切有情,尚不能成現世安樂,何況興慈運悲,發菩提心,究竟成佛等事。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