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問答 十一~二十
禪修問答 十一~二十

禪修問答 十一~二十

 2.「置心一處」

 1

 2.「置心一處」

  答:不可以,那是外道的修法,以意導氣是練氣功,我們不學那些。你要這樣訓練當然也可以,可是我們不鼓勵你,那是外道禪。外面來的東西有很多雜訊,有人這樣修、有人那樣修,你要跟他修,我們不反對,但是來這裡,就不是這樣教。

  答:這跟前面的問題一樣。有人這樣教,吸氣的時候想新鮮的空氣充滿全身,一直到毛細孔的最末稍,這個是作意妄想。吐氣的時候,又想把裡面的氣充滿宇宙虛空,這根本就是妄想。你的氣到底幾千c.c.?怎麼會充滿宇宙虛空呢?這是透過這種方式,訓練用意來導氣。


  我們只需要把你的心、你的「注意力」放在風門上,置心在這裡就好了,你的生命品質就會慢慢地提升,一直超越的關鍵就在這裡。生命本身就有動力會去推動,問題是在當你有很多妄想時,生命本身就不會推動。所以生命要住在一個定點上,穩住以後才會開始推動,所以「置心一處」是總關鍵。


  你要守在風門也好,眉間、喉嚨或者胸口、丹田,哪個地方都不要緊,沒有說一定要在哪裡。基本上說風門只是做一個代表,但不要用意志去轉換,因爲意志本身是晃動、不穩定的,而「置心一處」是要安住在一個穩定的地方。


  若置在一個晃動的地方,你根本就沒辦法定,你會有很多的幻境。我們定位 是站在地上,這是標準的。如果你的定位是站在火車上,雖然你看火車是如如不動的,但火車一直在跑,境界就會一直出現。意就像是火車,所以不要把心安在意上,應該「置心一處」,把自已安在地上,這才是穩定的點。

  答:這可能要去看眼科醫生。閉上眼睛爲什麼會看到?月亮跑到眼睛裡去嗎?這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模擬作用,常會有這些情況。

  答:注意力和呼吸相結合當然是對的,可是你所說的狀況不對。後面括弧說:「注意力會離開風門,隨呼吸的進出」,這樣就不對。相結合後只是停在風門,就像守門人一樣守在門口,對於每一個進出的人都要很清楚。結果是你這個守門人,人家進來就跟著進來,人家出去就跟著出來,到底有多少人進出也不知道,這就不對了。所以要守在大門,看清楚呼吸的狀況長、短,冷、熱溫度變化等,也就是進去的人高、矮、胖、瘦、男、女等都很清楚。

  答:你看看!正確的方法都還懷疑,就是這樣,這樣就對了。你只要注意呼吸,不要管坐姿,那是在還沒有開始觀呼吸之前,禪坐姿勢就要調整好。所以初期階段要先調整好姿勢,這個方法絕對正確,不用耽心。

  答:這是妄想、是魔。從修行上來講,既然已經發現自己起瞋心、忌妒心,還說要怎麽辦?你已經被叼走了。要處理很簡單,再回到一處!回到你的「置心一處」就好,其他不要管。如果要去對治,就是叫「翹翹倒」(台語),再怎麼 對治都是「翹翹倒」,因爲你的心已經被叼走,卻還要去對治,那不是妄上加妄嗎?從修行的立場,你只要再回到那一處就對了,很見單。可能你不太滿意!因爲你要的那一套,如果我講給你聽,就是《心經》要從頭再聽一遍。這個時候不是起心動念、瞋心起跟忌妒心起,是你在生、住、異、滅當中的異跟滅,第三跟第四個階段,並不是第二念,這時已經到第七、八念去了,那要怎麼對治?怎麼對治都沒有用。


  對治是指第二念起的時候就要對治,已經跑到七、八念去了,那要對治什麼?已經失去意義了。其實不只是瞋心跟忌妒心,就算你起的是歡喜心、喜悅心,也都讓你離開「置心一處」了,知道嗎?行者啊!戒慎恐懼就在這裡,不要以爲瞋心、忌妒心要處理,歡喜心、喜悅心就不用處理嗎?照樣要處理啊!

  答:「置心一處」啊!這就是功夫用不上才會這樣。爲什麼妄念紛飛,可見沒有「置心一處」,你還在想梁山伯跟祝英台,不然怎會妄念紛飛?   

  答:這依你的一處而定,你的一處在佛,或在菩薩,就是在那裡。不要一下你的佛站起來,等一下又坐下去,等一下又翹腳,等一下又挖鼻孔。你就是記得「置心一處」,就一個境界、一個地方,其他都不要管。


  要領就在「置心一處」,開宗名義跟你講得很清楚,再怎麼用功,還是「置心一處」。有沒有成就,就看你「置心一處」成就不成就,把心放在這個地方五分鐘跑掉,那你是成就五分鐘,把心放在這個地方半個鐘頭跑掉,就是成就半個鐘頭,看你成就多少。像佛是永遠在那裡,我們卻是永遠不在那裡,所以才叫妄念紛飛。

  答:剛開始這種過程必然會有,因爲想要攝心就不會想打閒岔,可是還不夠圓融。這不用擔心,繼續下去,你不要兩邊都想討好就好。既要雞腿又不想給錢,那只有自己去養雞才有免費雞腿,要不然想買個雞腿吃就要給錢。


  你想理人家就要有理人家的方式,可是現在剛開始初學,功夫不是很純熟,稍微得罪一些人不要緊。等到晚上睡覺前做個功課,總迴向給今天所得罪的人,沒有善待他、引起他的瞋心,或者種種是非謠言等等,願我成就以後,以此爲「善因緣」來度他,這樣就好。有些時候得罪人家,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也可以一起迴向;有時候你知道,只是懶得理他,這是初學者、剛發心勇猛的都會有。有時候你在家裡,家人也會很生氣說:「學佛學成這個樣子!」有些時候你要放下,心平氣和跟他講一下:「現在因爲正在用功,我無心跟你好好聊天,這一點我感到很抱歉。等我修成正果以後,我再送你一顆蘋果,你不要吵。」這不是福報不足,是過程中必然有的情況。

  答:身體有病痛時要打坐,正因爲你有病痛才要打坐。如果你是好好人來修,修到最後有病痛就有問題,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毗盧遮那七支坐相,可能是你哪裡出了問題。

  基本坐姿調理得好,有些慢性病也會轉過來,有一些宿疾也會在禪修過程中復原,會有好轉的現象;這種情形有留意到就好,要注意的還是「置心一處」,只是在上坐前跟下坐後,可以感受到變化。


  只要「置心一處」都會轉化過來,身體越是疼痛,越是需要打坐。尤其是像初學又病苦的人,想要以能觀心觀所觀心,大概觀不上來,就可以用十六字洪名(註:『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置心在十六洪名上,不要觀想佛、菩薩像,就以十六字洪名當作心安住的地方,置心在這一處上就好。這樣病苦自然會調整,惡性腫瘤癌細胞也是能夠自然轉化,你如果有辦法撐兩個鐘頭守心不動的話,病因自然就消失,所以需要自己鼓起勇氣。


  通常我們的意識型態會原諒自己:「病痛啊!我有坐就不錯了。」所以坐在那裡搖來晃去,一直忍著痛,雖然也是「置心一處」,可是這一處不是你要的那一處,效果不大,與其這樣不如乾脆把心安住在十六洪名上。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