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各論
書籍目錄
空色各論

空色各論


Bg j82

  「空」「色」二字,千載以來,爲佛家招來世俗社會無窮的誤解,難怪乎「下士聞道,拍手大笑」,原來眞理的語言,祗是對「上士」來說的。


  佛家的思想義理,本來祗有智者才能悟入其堂奧,所以「佛不渡無緣之人」,當然是有其深義。

  照一般常識解說:
 空——除了表示特定的「空間」而外,它所代表的,就是消極面上的「空虛、渺茫、天地間曠無一物」。而在人們心理上,則表示「死亡、絕望、空洞、往事成灰」的無奈之感喟。
  —— 則如孔子所謂「如好好色」之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之色,「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天香絕色;以及在「色彩、色澤、色調 …… 」的美術意義上的繽紛其色。世人對「空與色」的概念,簡約不過如是。


  佛家的普通「名相」,常常成爲世俗的觀念障礙,而且這種情勢,一拖幾千年,不僅匹夫匹婦如此,許多讀書人也不例外。對之理解最爲曲桀者,又莫過於所謂「儒生、儒學家」,眞是釋迦之遺憾!


  現在,對這兩個字,從印度原始文義,略作詮釋。
 空:(Sūngata)原是宇宙的本體,萬事萬物消長的本性,是世間事物變遷的原則;凡事經過「因緣」湊泊而成的事物,因爲它底本質缺乏「實在性」,所以設名為「空」。〈維摩經〉說:「諸法 (事物)究竟無所有,是空義。」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此之空,並非「虛空、死亡、毀滅…… 」它是萬古長存的宇宙本體,它是永恒的眞理。是理性,是絕對,是純一的形而上;它是一切生命的原來面目。 


 色:(Rūpam),是宇宙的現象,由於現象缺乏不變的性質,所以它永遠都在「此生彼滅」之中。同時,它彼此間有對立、有衝突、有排斥,也有生滅的多樣定性所以它底自我不見永恒的意義。佛經上說:「由變壞故,名爲色。」又說:「質礙爲色。」換句話說,「色」即「物質」。色,包括世間一切形象。世間沒有一種實體的東西可以永垂不朽,因此,色之本質,除了有視覺上的價值,便與因緣同其死生。


  空與色,彷彿水之與波。平常一點,便是「精神與物質」、「本體與現象」,「理性與世情」。其實,這種二分法,也是錯誤的。色即空之一部份,因宇宙本體不容再析;如妄分爲「空色」,已是落於「語言說教」。在得道者的眼眸裏,空不異色,色本是空;由於色之「不眞」,所以「空」乃論定。


——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五日


・論情根
・母難日餘論
・論聖賢分際
・論聖賢的模擬形象:
・論神秘現象的眞象
・論下層結構(一)
・論下層結構(二)
・「南宗定是非」論
・論中華「白蓮」聖
・「懷疑」論
・「經驗」論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