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要姑息自己!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不要姑息自己!

第一章 不要姑息自己!


Bg E15

  本來這支香的前半個小時,應該是要讓大家拜佛的,但因為這是我們佛七開始的第一支香,我有一些話,想要跟大家來共同勉勵,也希望今後的每一支香,大家都能照著我告訴大家的方法來共同努力,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次的佛七中得到殊勝的利益。


  大家能夠放下手邊的一切,一起回到農禪寺參加佛七,是很殊勝的因緣,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要發起殊勝的心來用功。我相信在座的每位法師和菩薩們,都是因為深深感受到淨土法門對我們的修行、我們的生死、我們的學佛之途,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每個人都自動自發、非常歡喜地來參加這次的佛七。既然如此,就要真正地發起大心,好好地精進努力。不要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或者身心的一些小障礙,就覺得被阻礙,因此就懈怠、姑息了自己。

Icon 4


  學佛修行,特別是參加連續幾天的精進修行,首先就要從自己的內心裡,生起一種很深的覺悟與覺醒,要告訴自己「這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因緣!」,要打從心裡體認這種殊勝的可貴,要求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投入全部身心力量來用功。如果不鞭策自己、不要求自己、不勉勵自己,必然又會恍恍惚惚地過去了。這樣,即便來參加佛七,但你的身心並沒有真正地投入努力,你所得的成績,自然也就非常有限。


 我希望在座的法師與菩薩們,不要因為自己身心的一些小問題,例如是否睡好、身體好像有點兒不舒服,就不再督促自己。如果這樣,就非常、非常可惜了。
  我也是人,我也和各位一樣有睡不好、身體不舒服的情形,我也用同樣的方法,要求自己投入身心力量修行。


  這是農禪寺改建過後,我第一次回來。第一個晚上,我住在樓上,整晚被蚊子叮得無法入睡,連幾分鐘的休息、入眠幾乎都不可得。今天早上,總護法師很慈悲地告訴我﹁法師,如果您累的話,早上可以去休息﹂,但是我想想,除非接下來每個晚上的情況都沒辦法改善,導致我的精神真的無法支持,那就真的需要休息,否則像現在,我尚有幾分精神、體力,我就應該和大家一起共修!


  為什麼我要這麼督促自己呢?因為每個人無始以來的習氣,會讓我們很容易、很習慣地去原諒自己,很容易姑息自己。一旦我們就這麼放鬆了、原諒了自己,那麼,你一輩子學佛,都很難有所突破。


  我們必須一改自己從前懈怠、放逸、懶惰、怕吃苦、不知道自我鞭策、不知道自我要求的習氣,要學習古代祖師大德為了求法不惜生命的精神,至少,要效法許多參與這次法會的菩薩大德們的精進態度。各位看看四周我們的同修道友,有的人年紀比我們大,有的人行動可能不如我們這麼方便,可是,他們仍然很精進、很用功。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們就應該見賢思齊。


  在座大多數的人都有一定的年紀了,有些人可能都已經是為人父母了,但我們曾經也都是小孩。當我們年紀還小時,父母也常常要我們去學習種種技能或才藝,因為在父母的心裡,都是認為「這是為了小孩子好啊!小孩子必須要學習這些東西啊!如果不學習,那將來怎麼辦呢?」,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能成龍成鳳,所以會很嚴格地督促他們。做兒女的人,在父母的督促之下,常常會覺得很苦,所以無論學哪種才藝、上哪種補習班,或是念書、考試,就都變成是在替父母學習、替父母讀書,不願意、也不喜歡、更不會主動地去好好學習和努力。


  這就好像我們學佛修行一樣,如果一直認為是別人逼著你來的,是在替別人念佛的,如果態度一直是這麼消極、不情願,你的修行就很難有所成就。我希望大家能以真正的歡喜心來認真學習。不要把學佛、修行當成是一種苦工,或是一件無可奈何又非做不可的事情,心不甘、情不願。


  我還是個小沙彌的時候,我的師公東初老人每天要我寫書法大字三百字,還要拜佛三百拜。當時,這些對我來說,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所以我就專挑筆畫最少的「一、二、三」來寫。第一次寫完三百個「一、二、三」,自我感覺很聰明、很開心地把功課交了上去,沒想到師公全部不承認,要我重頭寫起。


  每天拜佛三百拜也是在師公壓力之下,不得不拜,我總是想盡辦法地逃避,因為逃不掉,所以拜起來也總是格外地苦惱。有一天,師公問我:「小和尚、小和尚,你知道為什麼要你拜佛嗎?」,我雖然嘴裡回答「不知道」,但心裡頭想的卻是「你就是故意要折磨我嘛!就是看我沒事做,所以就想找些事給我做嘛!」。


  但是師公告訴我,要做一個出家人可不簡單,尤其是將來要成為一位弘法利生的出家人,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夠講經說法。他又說:「你看,你現在來當小沙彌,叫你背早晚課誦經文,或叫你讀些經文,你覺得難不難?」我回答:「很難啊!」。的確很難,因為當時我還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佛經內容和國小所學的文體全然不同,所以真的很難!

Icon 3

  其實,早晚課誦的內容到底在講些什麼,我完全不懂,尤其是那些咒語,嘰哩咕嚕、嘰哩咕嚕的,看也看不懂,也念不出那些字音,只能模仿聲音念出來、發個聲而已。當時我接觸的經典雖然只是早晚課誦,但就已經覺得佛經是非常、非常困難,根本背不起來,而師公又要求我一個禮拜就得把早晚課誦背起來,根本是難上加難,十分痛苦。我當個小沙彌、當到想逃跑!


  師公接著說:「要你拜佛,是希望你能真正地消業障,此外,你要祈求佛菩薩給你智慧、讓你聰明」,然後他就跟我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當我聽完那個故事後,心裡就覺得很歡喜,也就開始非常認真地拜佛。每天三百拜,一拜也不敢少,而且拜得十分歡喜。果然我愈是這麼拜,就愈覺得佛菩薩愈是深入自己的心中,也愈能感覺佛菩薩處處用他的慈光、威神力在加被自己。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甚至原本感到很困難的早晚課誦經文,我竟然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背了起來。


  師公以前還經常拿一些古文教我背誦,但又不講解內容,我一點兒都不懂那些古文的內容意義,他就只是要我背,我也只能硬背,當時真的苦啊!從來沒想過,小時候這種死背活背的訓練,卻培養了我研讀經教或閱讀任何書籍的能力。


  長大後,我到佛光山讀東方佛學院,當時,我們一個學期大概要背十幾篇的古文,我的同學們光是一篇,就得幾天幾夜不敢睡覺才能背得起來,但我大概五六個小時就能背完十數篇,而且幾乎一看就懂。


  有一次,聖嚴師父從美濃閉關回來文化館,之後帶我去他的關房。我帶著陳慧劍老居士寫的《弘一大師傳》,趁著在車上的時間閱讀。回程的時候,師父問我:「果如,你怎麼不繼續看書?」我回答:「看完了!」聖嚴師父很驚訝地質問我:「你看完了?有沒有認真看?」我回答:「有啊!」


  《弘一大師傳》是蠻厚的一本書,一般人如果要仔細閱讀,可能要看個兩、三天,但我的確在去程的車上就讀完了。師父聽到我回答有認真看,他就開始考我:「弘一大師曾經到山東哪個地方、哪一間寺廟弘法?」我說:「青島湛山寺。」接著他又問:「老人家最後度的一位在家弟子叫什麼名字?」結果我也能答得出來!聖嚴師父於是知道我真的不是胡亂看完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看書能看得這麼快,我就是有這樣的能力,我相信這真的是佛菩薩保佑!


  我在生活中的許多苦難,都是在念佛、拜佛之中,得到不可思議力量的護持。跟大家分享一個最簡單、我覺得最好笑的例子!當時,東初師公非常節儉,從來不給我零用錢。我不但沒有錢,很多生活物品也十分欠缺,即便向他老人家開口,也要不到。那~怎麼辦呢?最後我就這麼決定:一面禮佛,一面向佛菩薩祈求。


  我經常在一面拜佛時,一面觀照:弟子果如欠缺某某物品。結果不出幾天,就會有信徒供養那件某某物品!
  如果是現在的文化館、農禪寺、或法鼓山的各分院道場,這樣的「巧合」並不稀奇,因為往來的信眾很多、供養也多,這在機率上很容易發生、也很容易理解。在我當小沙彌的時候,文化館很少有施主會來供養,更不可能會有人拿物品來供養一個小沙瀰。但那時候,只要我一求,過沒多久,就會有人拿我所缺乏、我所祈求的物品來供養我。弄到最後,我自己拜佛時都不敢胡思亂想了!因為一旦求些什麼東西,佛菩薩真的就會給我!


  所以我從小,就覺得佛菩薩十分靈感,感應非常、非常的大!後來,無論我出外讀書或做任何事情,都是持續地持著佛號、經常不斷。甚至於考試、求學或日後四處弘法的過程裡,我相信也都是受到念佛的利益幫助,才能順利度過種種難關。


  雖然我現在告訴你們這些感應,但其實也不完全是感應。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佛菩薩威神力的感應,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禮佛、拜佛時,由於自己很歡喜地去接受,又能時常與佛法相應,身心就能常常處在一種寧靜的狀態,也就比較不會胡思亂想,而能專一地投注在當下應該做的事情上面。


  比方說,有些人覺得讀書、上課、做學問,這些都好困難喔!但我常常覺得不是很難啊!這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佛法所說的「專心、一心」的受用所致。當你能專心專注時,你看東西、聽東西或學習任何事物,都很容易記住。到達「一心」時,你在學習新事物時,自然而然就會很努力,而且你很容易就能融會貫通,也容易體驗和感受事物真正內涵。


  透過以上這些例子和我個人經驗的分享,希望在座的法師、菩薩們能夠因此得到鼓勵,能夠更真確地認知來到這裡參加佛七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自動自發來的,所以不要把它當成一種苦差事,而是要很歡喜、很高興地去接受它。


  我們在這裡的七天,每天每一支香的時間都安排很密集,同時還要出聲音念誦佛號,而且念了這麼多支香之後,還要大家再拜佛、禮佛。各位不要把這些當成是一種命令、一種苦工,如果是這種心態、想法,那就很難有所成就。要告訴自己:其實這些都是法師們的慈悲,才會這樣要求我們、督促我們、鞭策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很高興地去接受。

Icon 5

  不要只是因為﹁不得不為﹂,所以就在形式上跟著照做。不要像我剛才舉例的,像小孩子讀書、寫功課一樣,認為自己是替老師、替父母在學習。這樣,你念起佛來,就會像小孩子上學一樣的苦。我們應該體認是自己願意來、是為了自己而做的。我們愈是認真念、愈誠懇地拜,必然就愈能得力。


  希望大家從這次佛七的第一支香開始,每一分鐘、每一個時刻,都要很至誠、很歡喜、很認真地去稱念佛號;每一尊佛,我們都要很認真、很誠懇地去禮拜。藉著拜佛和念佛,把我們從無始以來的一些習氣與貪惰,一點一滴地、慢慢地消除。


  不要因為一點點兒的小苦、小問題,或身心些微的不舒適,就打了退堂鼓。如果我們經常姑息自己,養成這種姑息的習慣,這一輩子就很難再改進。我們必須接受新的考驗和學習,雖然這些要求、考驗或學習有時會帶來一些痛苦,但是它能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成長。我們的慧命,就是得在這麼認真的禮佛、念佛、拜佛之中,才能真正得以落實。


  我希望從此時此刻起,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要整肅起自己的精神,提起自己全部的身心力量。念佛的時候就大聲、專心地念,拜佛的時候就要很誠懇、至誠地拜。要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修行上,不要有任何的妄想或其他雜念。


  當然,要做到這種地步是非常的困難,但起碼,我們要隨時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跑走了、起了妄念了,或是有點兒姑息自己了,就要從心裡告訴自己「不可以如此、不可以懈怠!」。生命很短暫,機緣很殊勝,一定要好好精進努力,以期能在這短短的七天內,得到念佛殊勝的體驗。


  歷代的祖師大德們,都可以在念佛裡得到究竟的殊勝,我們希望自己也能夠得到、體驗到,而只要真正的用功,我們一定可以得到利益,一定可以成就。
  不要以為念佛只是在臨終往生的那一刻,才能獲得真正的成績。聖嚴師父告訴我們,只要真正認真念佛,就在此生、就在此時,我們身心就會體驗到種種不同的變化與改變。


  以前,東初師公就是只要我念、要我拜,從來沒有講過任何道理,我什麼也不懂,但我反而能從念佛的實踐裡,體驗到種種變化與殊勝。後來,我看到師父的說明,再看到經典裡的敘述,一看就能了然於心,也相信絕對就是如此。


  所以,即便你不懂佛法,不曾深入經藏,只要經由念佛的努力,讓自己的身心真實體驗到種種殊勝,之後再來看這些經文的解說,例如拜佛能獲得佛菩薩給予的威神力、可以消業障、增福報、開智慧等等,你一看這些經典,就會知道果然如是!佛陀一點兒也沒有欺騙我們!


  「念佛」看起來很簡單,只不過是一句﹁阿彌陀佛﹂而已,但要把這句佛號真正念到心裡,讓身心有所轉變,並且經驗到很殊勝的體驗,卻得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不斷地努力。
  希望大家此時此刻一定要發起大心,一定要珍惜這七天的殊勝因緣,一定要投注自己身心全部的力量來努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這一刻你們不知道要發心,不知道要真正勉勵自己,那麼,你這七天,就很容易因循苟且、恍恍惚惚、很快地就過去了。這樣,就可惜了。所以在座的法師與菩薩們,讓我們共同來勉勵。為我們的道業、為我們的生死、為我們自己人格的提升,一起來真正努力、來要求自己。


  本來今天這段時間不是我說話的時間,但因為這是我們這次佛七的第一支香,所以我先向大家做個簡單的說明,希望大家從第一支香開始,就要以歡喜心、至誠心來念佛,這樣,你愈念、就會愈覺得佛號真的很不可思議,雖然這麼簡單的一句,但你愈念、心裡就愈歡喜,愈念、身心就愈自在。要念到這種地步,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佛菩薩是在你身心裡活了過來,體驗到佛法在你身心裡開始成長的那份歡喜和殊勝。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