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惡報章
第七 惡報章

第七 惡報章


Bg E56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乃殃極子孫。

 講 如是等罪,是指上文,從非義而動,到殺龜打蛇,百數十句的罪,或背倫常,或無情義,或害人殺物,或尖刻澆薄,或使氣狂性,或狂妄愚行,或欺心利己,或好色貪財,或鄙吝奢華,或口過意惡,或陰謀使乖,或怠惰觸犯。太上已說盡人的罪惡了,今人心昏眼翳,犯了這種幾件,也不自覺著,更或自道便宜快暢,我是有本領的好漢,那知鬼神暗察,絲毫不漏。善人喜他撐持世界,福報千年不朽,惡人怒他破敗世界,禍報一朝斬絕,不是天殺他,他自殺的,不是天絕他子孫,他自絕的。篇首說許多鬼神,許多惡報,就為此等作惡人說,因詳在前,故此處只說死後的禍報。讀感應篇到此,那得不慄慄危懼,要打點做善人,急急逃脫了死關,走到生路上去。


 例證(一) 
  楊素,勸皇帝煬帝,以倒朝室,後來楊素之子楊元感,竟為煬帝所滅族。


 例證(二) 
  李勣勸立武后,以倒,後來李勣之孫李敬業,為武后所殺。這些都是罪惡殃及子孫也,古云:君以此始,亦以此終。

 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
 漸至死喪,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
 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講 百惡業中,大半是爭財,故特提出來講。威勢逼取,叫做橫,如放債收租,交易過凶等類。值,是原數當值,是恰好原取的數。人的貧富,陰註陽受,吃虧些,天多方來補湊;橫取了,天多方來消算,或妻兒家口的死,或水災火難、盜搶賊偷、失落財物、病痛醫禱、官司口角等禍。橫裏來,橫裏去,錢財到底落空,只惹得一番殃禍,還醒不醒?。


   ○對面看來,善人一生作善,大半在好施,也該提出來講。如□州推官楊旬,發願行十種善事,宜興吳頤山,依人勸行十種善事,都是放膽大做,所以有子的,少年狀元,五十無子的,連生兩貴子,後來鼎甲宰相不絕。人或積金有餘,些小作善,便要報子報壽報昌盛,萬萬不能,只因他慳吝未化,看財極重,又信心不深,恐放了去收不來,總不是為善根器。庶幾半積陰功,半作家,方能感召福來。楊旬頤山,凡因果書都仝載。


 例證(一) 
  邢璹,派任外使新羅,任滿回國,到炭山這個地方,看見百餘商人,載數船貨物,值數十萬緡,邢璹就派保衛軍兵,利用黑暗夜色襲擊,把人殺光,取得其貨,到了他兒子邢繹,便跟王錤謀反伏誅,妻子全家人口,沒有一個留存。


 例證(二) 
  韋公幹瓊州牧,利用勢力對民横取,任滿回鄉時,雇舟載滿財物,至途中舟破入水,船沉貨財盡失,僅獲身免。

 又狂殺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講 百惡孽中,殺人的罪最大,故特提出來講。枉,是冤。兵,也是刀。易,是換。如為將不仁,貪官污吏,勢惡土豪,庸醫訟師等,殺害人性命,都是冤冤相報,只如換刀相殺一樣。又如我力可救他死,見死不救,實與殺人同罪。曾見松江有一村遭荒歲,獨一家有米百餘石,目見村中幾人餓死,竟不救濟,不及五年,身死,二子隨死,嗣便絕。凡硬心腸人,為富不仁,最是不要子孫的。○對面看來,善人生平,把救人做急務,也該提出來講。如韓魏公知益州,救活飢民一百九十餘萬,及撫河北,救活飢民七百餘萬,後拜相,子孫公侯宰相,昌盛無比。就是做士民的,或見或聞,有關係性命的事,必要盡力救他。或獨力,或共募,救得性命多,大造子孫的福。遇了荒年便可一人救千百人,一日行千百善。


 例證 
  朝某禪師,少時酒醉,與人爭財,擊其人致死,懼罪遠遁,後來出家苦修,終得徹悟,成為大禪師,開堂說法,學徒數百人,年方七十餘,有一天沐浴陞座,對眾信徒說:「汝等勿動、勿言,看老僧四十年前的一重大公案的解決。」大家就依令靜待,到中午的時候,一個官兵突然到,扳弓欲射,老僧合掌說:「老僧等待你已久了。」這兵說:「某與和尚不相識,一見就要相殺你,我自己也不知其故。」僧說:「欠債還錢,是公平的交易,請你下手,不必遲疑。」又對衆信徒說:「我死後,你們要請這位居士吃飯,並要以禮送歸,半聲都不可怨責,以逆天道,若違背吾言,就非我子弟。


  這兵越感疑問,就一再求僧說明理由,禪師才說:「你是兩世人,所以忘記,我是一世人,所以不忘。」便把往事一一說明,這個官兵,素來是不識字的人,忽然大聲吟出「怨怨相報何時了,却刧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言訖,手持弓矢,屹然立死,這時候禪師下座,為兵剃頭髮,賜僧名,更衣加裟入龕,他自己也跏趺,別衆而化。殺人在四十年前,償命在四十年後,一命還一命。

 取非義之財,
 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
 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講 脯,音府。鴆,音忱。○再提出貪財的惡來講,人該切記,不可犯的。脯,是肉,被屋漏水浸了,便有毒。鴆是毒鳥,毛入酒裏,吃了就死。


  ○對面看來,善人的好施,力行不倦,也該再提出來講。如韓樂吾家貧,歲荒,當物都盡,一日只餘米二升五合,聞友饑餓,便分半與他,後家漸富。孔姓農人,家貧行善,路有缺陷,必填平,工或浩繁,買酒肉邀鄰共做,後鋤地得金遂富。商輅的父,做嚴州衙役,積善好施,活人甚眾,並勸同衙守法,不可害人,後生輅,中三元。薛玠當宏治壬戌年會試,前一月夢父與祖父曾祖說道:陰間先要考我們的陰騭,方得你中,你該積德,以遺子孫,是科果中。歷看富貴人家,都從祖父積德中來,無奈膏梁的子孫,性情異樣,安樂場中,並無善書入目,善言入耳,那肯效法祖先,培植後來的元氣。故諺說:富貴草頭露,人生瓦上霜,正為不作善的富貴者,豫卜消息,今敬錄眾聖至言,苦勸一番。


  ○元帝垂訓說:朱門多生餓殍,白屋每出公卿。又說:勸富家布施,廣行陰德,福及子子孫孫。○虛皇天尊聖願十戒說: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文昌帝君化書說:人言陰德如何種,舉事先存為眾心,許氏賑飢將竭產,羅家閉糶不容針,積而能散天之道,富乃成貧鬼所侵,一死一榮端有謂,蒼蒼造化意何深,許羅實事詳化書註。○孫真人福壽論說:貧者多壽,富者多促。又說人若奉陰德而不欺者,禍不及也,壽不促也。


  ○長春真人方便文說:石崇不享千年富,韓信空成一代謀。又說富貴權勢者,禍福及人甚易。力行好事,種種方便,功德莫大,福壽增崇。○魏元君勸世文說: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雷府辛天君警世法語說:積書遺後誰能讀,積財未必長能續,何如積德慶有餘,百世綿綿猶享福。○呂祖師醒世真經說:富貴之家,偶行不義,福消孽積,罰及後人。乞將八條寶訓,熟請百遍,引入感應篇福路上來。


 例證 
  朝末年間,諸羅山城城隍廟內,有個乞丐姓,自少兩足麻痺,不能以脚走路,都靠兩手支載,移動上半身,所以屁股磨擦利害,因有好心人,贈他一塊鹿皮,裝蔽屁股,所以人家稱他擦鹿皮,在城隍廟門口,討食多年。有一天,看見一個鄉下婦人,背一小孩,到廟門口,解下小孩,放下所携東西於壁邊,匆匆進廟,祈求城隍爺,又匆匆再背起小孩離去,去後遺下一小布包,廟內惟一的擦鹿皮,看見小布包拿起來,婦人不知去向,包裡是銀錢,他就收藏懷裡,坐著想:這包銀子,必是為醫治那小孩的病費,靜待婦人來拿。果然不出所料,約一刻鐘,婦人面逞惶急,回廟來東找西尋,到了門口的時候,幾要哭了,小丐説:「妳這位嫂嫂,妳是找東西嗎?」婦答:「是呀!」乞又說:「尋什麽東西呢?」婦説:「給你說有什麼用?」乞又說:「妳說看看吧!不一定沒有用?」婦說:「掉了銀布包。」小乞拿出布包說:「嫂嫂妳看看,這個是不是妳的呢?」婦人一看,就笑起來,跪下接著,一文不動,婦人説:「感謝叔叔,你救我母子的生命了。」拿出兩銀要謝小乞,但擦鹿皮雖在做乞,亦不取這無義之財,不收。當天的晚上,三更時分,擦鹿皮大叫痛死了,廟祝起來嚷他吵人,一連三次,到天明了,廟祝指責小乞,小乞説:「晚上之叫,是來個神將,稱周倉爺,把我雙脚醫,所以痛叫,說我今日做好事,上天許我可用脚走路。」言畢,果然站起來走路,後來這擦鹿皮,就不再求乞。成家立業。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