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堂課-信⼼多⼤,
第七堂課-信⼼多⼤,

第七堂課-信⼼多⼤,

Bg i52

Bg i51

迅速成就佛道之密咒乘



 密乘有息、增、懷、誅等⽅式,能幫助⾏者迅速得到⼋種共同成就和不共成就,因此被稱為迅速的道法。上師對於具備密乘根器的弟⼦,要對他們講解事部、⾏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續典,弟⼦依靠這樣⼀位具德的上師,得到使⼼成熟的灌頂,或是隨賜的加持灌頂等。


  就像昨天提過,密乘的戒律很多,重點就是不要違背上師的⾝、⼝、意。我們要想——上師就是⼀切佛、本尊的總集,上師與佛無⼆無別;密乘強調需要具備如此廣⼤的虔誠⼼和信⼼。


  然⽽對於上師,弟⼦⾸先要好好觀察其是否具德。有些續典說我們觀察上師要⼗⼆年的時間,但在這個五濁惡世的現代社會來說,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做這樣的觀察,不過⼤家還是必須按照⾃⼰的能⼒,對上師多做觀察,觀察之後才去依⽌,不要⼈云亦云的盲從,那樣是不好的。


  觀察上師之前,⾸先要對上師的德⾏有所瞭解。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看到上師的德⾏呢?⾸先⾃⼰應該具備⼀些基本的佛法知識,例如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再去跟隨⼀位具德的⽼師、上師好好修學佛法,深⼊佛法的內容。很多⼈對佛法完全不了解,事前也沒有任何準備,⼀開始就想進⼊甚深的佛法修持,這樣是不⾏的。想要找到上師,卻不知道上師的定義是什麼,光發願「我要找到⼀位清淨上師」,這樣是很難找到上師的。



  《初佛⼤續》,⼀說是出⾃《時輪續典》,也有⼈認為是出⾃《秘密續典⾦剛鬘》,有這兩種說法。

  「初佛⼤續中,極⼒遮⽌故,密與慧灌頂,梵⾏者勿受」是指密與慧灌頂時,會有依⽌明妃的修⾏⽅法;對於梵⾏者說,或是持守出家戒律的⾏者⽽⾔,不能接受這樣的灌頂。「倘持彼灌頂,安住梵⾏者,違犯所遮故,失壞彼律儀,其持禁⾏者,則犯他勝罪,定當墮惡趣,亦無所成就」,他們還是可以在⼼上領受,但不能直接依⽌明妃⽽領受密與慧灌頂。不僅是出家眾,同樣對於在家眾來說也⼀樣,因為在家眾也有⾃⼰的⼀些戒律,所以不能隨便領受這些密與慧的灌頂。


  「定當墮惡趣,亦無所成就,若聽講諸續,護摩祠祀等,得師灌頂者,知真實無過」,其中「知真實無過」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種說法是當⼀個⾏者得到了加⾏道的暖、頂、忍、世第⼀法,就能無過。另⼀種說法是證悟空性後,做這樣的⾏持才會無過等等,有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如果是⼀個具備密乘證悟的上根器⾏者,指的就是這裡所謂的「無過者」。然⽽到了現代,我們看到各種根器的⼈都在修持密乘,這樣是不⾏的。修持密乘要謹慎,如果能依照續典的次第,按部就班來修的話,就不會有問題。



  ⼤阿闍黎吉祥燃燈智所造《菩提道燈》跋⁚此論造於象雄托鈴寺,由這位印度⼤學⼈本⼈及主校譯師善慧共同翻譯、審校。

  以上簡略的講解這⼀部論典,我講得不好,但就像第⼀天提過的,達波噶舉的⾏者,都是修持噶當派和⼤⼿印法⾨的⾏者,尤其是實修傳承噶瑪岡倉的教主――第⼀世噶瑪巴杜松虔巴,曾跟隨夏惹⽡⼤師、和被稱為「夏惹⽡第⼆」的⼼⼦――當氐⽡修學多年的噶當派教法。由於傳承祖師們都是雙修噶當和⼤⼿印法⾨,因此,我希望透過此次的講說課程,讓具緣者⼼⽣喜樂,讓智者⼼⽣歡喜,讓愚者⽣起信⼼,使得這個殊勝的傳承法教得以延續不斷。


  帶著這樣拋磚引⽟的⼼態,我簡略地講解了這部論典。⾸先,我沒有很⼤的勇氣說⾃⼰通曉這部典籍,也沒有這樣的傲慢,因此覺得能為⼤家唸過⼀遍,也是不錯的。總之在座的各位,⼤部分都⽐我年⻑,修學經驗⼀定也⽐我豐富,許多講得不圓滿的地⽅,希望⼤家能夠體諒。

勿失⾃⼰,勿擾他⼈

  佛教是⼀個整體,內容豐富廣博,無論是薩迦、格魯、噶舉或寧瑪,以及修傳、說傳之⼗⼋⼤傳承的祖師們所撰寫的論典,就算我們無法遍學⼀切法⾨,也應該好好發願,希望未來⾃⼰能夠有福氣,深⼊如此奧妙的佛法⼤海中學習。唯有透過這樣開闊的願⼼,才算是在⼀個動亂不堪、佛法式微,尤其是雪域藏傳佛教式微的時代,為佛教盡⼀點⼼⼒。


  不然很多⼈⾯對⼤環境的改變,卻仍舊死守成規,不肯改變。這樣不會有任何的進步,如果⾃⼰不願改變,別⼈再多的勸告也不會有任何作⽤。海外的藏族朋友,你們每⼀個⼈的肩上,都擔負著⼀個無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守護和傳遞藏族⽂化,尤其是守護、弘揚珍貴的藏傳佛教,更是每⼀位藏傳出家⼈的責任。


  總是抱怨、批評他⼈,⾃⼰卻什麼都不做,這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堪布如意寶,尊貴的晉美彭措穹乃⼤師圓寂之前,留下⼀段珍貴的精髓開⽰,他說:「勿失⾃⼰,勿擾他⼈。」第⼀句是說不要忘記⾃⼰肩負的責任,同時,也不要迷惑、擾亂他⼈。然⽽我們卻時常不負責任的抱怨、批評擾亂他⼈,這種作為是沒有意義的。⼀個⼈唯有認清⾃⼰的責任、站穩腳步,才有可能進⽽為佛教做些事情。


  如意寶尊者⽇夜不懈的利益眾⽣,沒有任何的私⼼,我們每⼀個⼈都受到他的關愛和照顧,希望⼤家都能隨時感念尊者的恩德。同樣,多少⼤師們,還有東⻄⽅關切藏族⽂化的朋友們,他們不辭⾟勞的投⼊⼈⼒、⼼⼒、財⼒在全世界弘傳、守護⻄藏⽂化與佛教,希望各位藏族朋友們,不要辜負了他們的努⼒。


  總之,我也不多說了,此次《菩提道燈論》的課程圓滿,我算是盡到⾃⼰的責任,晚上可以安⼼睡覺了;如果很多蚊⼦咬 我的話,就好好供養牠們⼤餐吧。

蓮師灌頂

  接下來要給予蓮花⽣⼤⼠的灌頂。在成為福德境的出家眾,以及值得稱嘆的具信在家眾們的請求之下,給予使⼼成熟的完整蓮師灌頂。其實,我不打算給予完整的灌頂,因為就像《燈論》所說不應隨便給予秘密智慧灌頂,但是我之前也提過,就算不能真正給予智慧灌頂,不過各位在⼼中想像得到了,也就可以。因此今天的灌頂,主要是希望各位能在⼼中得到加持;⽽如何能得到加持呢?關鍵就在於虔誠和信⼼。


  過去⼀位噶當派的⼤師說:「某位僧⼈多年聞思佛法,另⼀位僧⼈多年在⼭洞中閉關,⽽我呢,則是跟隨承侍上師,修持虔誠⼼;結果我反⽽得到⽐他們更⾼深的證悟。」因此,若能具備堅定的虔誠和信⼼,⼀切也就得以圓滿。


  不過我們也不能以虔誠為藉⼝⽽偷懶,隨⼝就說:「經典說『頭朝著上師的⽅向睡覺,也能圓滿成就廣⼤的利益。』」虔誠可不是偷懶喔!不是什麼都賴著上師,頭朝著上師的⽅向,把枕頭放好好,然後睡⼤覺,這可是不⾏的。⼤家想想,密勒⽇巴尊者具備無⽐的虔誠⼼,但他是躺著修⾏嗎?沒有喔。事實上,⼀個⼈越虔誠,就越會以⼤精進⾏持上師所交付的功課和指導。怎麼可能偷懶睡覺呢?因此,「睡覺⽽能成就廣⼤的利益」這句話,是必須建⽴在深廣的虔誠⼼上,這句話是⽤來形容那些真正對三寶、上師具備真實信⼼的弟⼦,他們無論⾃⼰是苦、是樂,⼼中想的只有三寶,他們已經將⾃⼰的⾝⼼全然託付給三寶和上師。


  ⼀個對上師如此具備全然信⼼的⾏者,他不會擔⼼⾃⼰睡著了就無法成佛,他然相信經典中說:「除您(上師)之外,哪裡還有加持?」但我還是要再強調⼀次,你不能以此為藉⼝⽽偷懶,什麼都不做;總是懶散的躺著、睡著,會變成什麼,相信⼤家都清楚。總之我們要記著―有最上等的信⼼,就有最廣⼤的精進;虔誠和信⼼是⾮常重要的。

  蓮花⽣⼤⼠對於整個雪域⻄藏,有著⾮常⼤的恩德。在尊者⼀⾸蓮師讚頌⽂中也提到,蓮師的恩德殊勝無⽐,尤其蓮師特別發願要利益末法時代的眾⽣。另外,我的⽗⺟也對蓮師有⾮常⼤的信⼼,因此記憶中⾃⼰五、六歲時,就已經會背誦〈蓮師七句祈請⽂〉,不知道是怎麼背下來的,很⾃然就會了。


  我們是牧⺠,隨著季節遷徙牧地,牧⺠們通常會輪流找尋好的遷徙地,經常是我⽗親擔起這個找尋牧地的責任。所以只要時間⼀到,⽗親就會要我整天唸誦〈蓮師七句祈請⽂〉。我家有⼀個很舊的⿎,當時年紀⼩,還不會使⽤鐃鈸,只會打⿎,所以就在家打⿎誦經⼀整天。如果⽗親回來有好消息,就會讚嘆我幾句,若是找不到好地⽅,⽗親則會唸我,說我沒有好好持誦經⽂。總之,我從⼩就跟蓮師挺有緣的,我想這應該是過去⽣中,⾃⼰對蓮師具備信⼼和誓⾔的關係吧。


  噶瑪岡倉派也跟蓮師有著深厚的因緣,例如許多蓮師的伏藏和教法當中,都記載著蓮師和噶瑪巴的⼼意是無⼆無別的。同時,岡倉的護法⼤部分都是寧瑪派的傳承,例如⼆臂黑袍瑪哈嘎拉、⾃⽣佛⺟和騎獅護法等。因此噶瑪岡倉派跟蓮師有著特殊的法緣誓⾔。


  接著要給予灌頂,這裡我補充⼀下,本來說灌頂時不要網路直播,但之前講解那麼多菩提⼼的利益之後,我覺得直播應該也能利益很多⼈,所以就准許了直播;如果有什麼罪業,就由我承擔吧。不過主要的問題是有許多網友問到,收看直播能不能得到灌頂?其實這很難說,如果具備虔誠和信⼼,也有可能得到加持;這不是說要對我有信⼼,⽽是要對蓮師有信⼼。經典也提到對蓮師有信⼼的話,蓮師就會來到你的⾯前,因此得到加持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開許說收看網路直播也能得灌頂,以後可能會亂了,所以只能說是得到加持,⾄於能否得到真正的灌頂,就很難說了。最好的情況就是弟⼦真正到達⼀位上師的跟前,去求授灌頂;灌頂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得到的。想想過去的祖師⼤德,他們千⾟萬苦前往印度求法,因此,如果求法太容易,我們也不會珍惜,更不會⽣起虔誠之⼼,沒有信⼼,也不會得到加持。


  總⽽⾔之,是否得到加持,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具備信⼼。如果沒有信⼼,就算⾝在法會現場,也不會得到灌頂;但相對的即使⾝體不在現場,只要⼼在的話,就可以得到加持。無論如何,如果這次開許直播可以得到灌頂,將來可能⼜會有網路傳戒了,這樣會越來越亂,是不⾏的。所以透過網路只能得到加持,絕對無法得到灌頂,我在這裡就先說清楚了。


  前幾天已經講解過皈依和發⼼;現在⼤家觀想在你前⾯的虛空,有與釋迦牟尼佛無⼆無別的蓮花⽣⼤⼠,周圍圍繞著三根本——上師、本尊、護法,還有⽂武百尊。在他們的⾯前,我們虔誠做皈依和發⼼,並且跟著我唸誦皈依和發⼼⽂。


  接著做七⽀供養,也就是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轉法輪、祈不⼊涅槃和迴向菩提。
  再來是觀想。這部分要解釋的話,可以解釋很多,怕說不完,⽽不解釋⼤家⼜無法瞭解,因此簡單來說,如果各位學過觀想、懂得觀想的意義,就觀想⾃⼰是蓮花⽣⼤⼠沒有學過觀想的法友,則觀想蓮花⽣⼤⼠端坐在你的頭頂上。蓮師有⼀張臉,兩隻⼿臂,⼿持頭蓋⾻、三叉戟和⾦剛杵等法器。
(灌頂儀軌部分為尊重密法,故略)


請跟著唸〈蓮花⽣⼤⼠⼼咒〉:
嗡阿吽 班紮咕嚕 ⾙瑪悉地吽(三遍)

  以上給予了灌頂,就像剛才說的,這是給予⼀種加持,我們可能很難⼀得到灌頂就⽣起證悟,但我們已經在⼼中種下了加持的習氣種⼦。接受完灌頂之後,我們需要次第的精進修持,讓⾃⼰的⼼能夠成熟這是很重要的。

  修持時有分成應該要去做的「所應成」和不應該做的「所應斷」。其中,所應斷的部分很重要,例如三眛耶戒的持守,當然不⾒得三昧耶戒就等同於所應斷的修持,但是⼤部分的戒律,都是在告訴我們什麼不應該去做。之前曾提過,⼀個初學者⼤部分都是煩惱⽐較多,多是應該斷除的部分,因此,應該從所應斷的修持開始,之後各種所應成的修持,⾃然⽽然就會成就。


  所謂的斷和成,並不是⼼外去斷除任何事物,把⾃⼰的什麼東⻄丟掉,然後從外修成什麼新的東⻄,⽽是要了解到「⼀切的斷和成,都是⼼上的修持」。當然,斷和成也可以是指⾝體上的⾏動或語⾔,但最主要的還是⾃⼼的修持,也就是找到對治的⽅法來斷除⾃⼼的煩惱,並且修成慈悲⼼。不然,⼼外求法是什麼也修不成的,只會造成更⼤的分別⼼;例如貪執⾃⼰的上師、⾃⼰的傳承,把這當成了所應修,然後將他⼈的上師或傳承當成所應斷⽽排斥,這可是極⼤的錯誤。


  如果不在⼼上修,⽽總是如此向外的分別,這可是很危險的,有可能修成⼀個⼤壞蛋呢!因此,⼤家⼀定要謹慎。就像我之前說過,就算我們沒有得到多⼤的成就或證悟,也不具備上天下地的能⼒,但⾄少要能做到⼀點——不傷害他⼈,這樣才是名符其實的佛教徒,請⼤家謹記在⼼。
(⼤眾向法王獻供酬謝曼達。⼤眾上台接受法王加持。)

總迴向

  快到下午兩點了,相信⼤家也很累、很⾟苦,對不起耽誤⼤家這麼⻑的時間。今天《菩提道燈論》和蓮師的灌頂都圓滿了。


  我其實沒有能⼒說出多麼甚深、精彩的佛法,來讓⼤家⼼⽣歡喜;但是這次的相聚,實在⾮常難得,僅僅這⼀點就讓我感到⾮常的⾼興。我可以感受到我們相互之間慈悲和關愛的氛圍,我們在如此殊勝的壇城中相聚,這是我⽣命中⾮常光明、歡喜的⼀次難得機會。尤其在座的各位,為了聽聞此次的課程,幾天中忍受各種的不適和⾟苦,很謝謝⼤家。


  還有噶瑪巴九百年慶典、噶舉⼤祈願法會的⼯作同仁,尤其是課程組的籌備⼈員,我要特別謝謝你們,⼤家帶著⼀念熱忱的⼼⽽來,護持如此的佛⾏事業,祈願這⼀切的善願都能夠得到成就。


  最後我們要迴向這幾天當中的⼀切善功德,⾸先要迴向給在⼤地上共存的每⼀個⽣命,祈願他們都能享受喜樂。特別是⼤家各⾃的國家⼈⺠,都能夠和平喜樂,尤其是印度能和平興盛。同時也要迴向給藏傳佛教的發源地,也就是雪域⻄藏,這樣⼀個聖地、淨⼟,曾經式微的佛陀正法能夠再次恢復和興盛。


  還要迴向給佛教和眾⽣的依怙主,也就是以如意寶尊者為主的⼀切傳承教派的上師們,都能因為我們這⼀次的善業,⽽讓他們的⼼願成就。同時要迴向給以四⼤法⼦為主的達波噶舉上師們,都能⼼意圓滿,僧團和合興盛。另外特別迴向我們達波噶舉的所有師徒們,都能⼼意相和、圓滿喜樂。


  同樣還有在座所有的僧俗⼆眾們,我們這次結下了殊勝的法緣,希望在⼤家⼼中種下⼀個和平、歡樂的種⼦。希望⼤家帶著這個歡樂的種⼦,回到你的家庭、社會和國家裡,希望你們能夠散播快樂和平的種⼦。


  最後,這次我們⼤家參與了噶瑪巴九百年慶典的開幕式,同時也參與了許多活動,某⽅⾯來說可能積聚了⼀些善業,但有可能也造了⼀些惡業,因為我們可能不⼩⼼傷害、踩殺許多蟲⼦,因此,希望這⼀切可能被我們踩傷或踩殺的所有⽣命、昆蟲,也都能投⽣淨⼟,謝謝⼤家!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