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 樂支不求苦
書籍目錄
第四講
第四、明一生修法
第七、明修心學處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七講 – 樂支不求苦

第七講 – 樂支不求苦


蓮開

樂支不求苦

   樂支不求苦,是自己為了得到快樂,而讓他人受到痛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譬如有位常跟你比較的人,他萬一做錯事,你就很高興,或者他失敗了,更加高興。有的受到他人的虐待,那時也可能想:希望他早一點死,早死就不會有人虐待。這都是為了自己快樂,希望別人受苦。另外像自己有個商店,對面也有一家,如果他們發生一些事情,自己就很高興,因為他們有了麻煩,自己生意就會好。譬如你們住這家飯店,但是對面及右邊,還有幾家,他們會想這些人都不來我們這裡住,而住在他們的飯店,希望他們遇到很多麻煩,而且不會賺到錢。又因台灣來的團體都住這家,他們就會想這些台灣人都不太好,而且這家飯店也不好。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希望他人受害,像這種情形,大部分都發生在商人身上。

   譬如巴基斯坦有內亂,或是發生什麼事情等,印度方面口裏會説真可憐,但是他們心裡很高興。印度這邊有内亂或災害,巴基斯坦方面也一樣反應,以前的蘇聯與美國也是一樣。兩國敵對時,雙方都會有比較心。中共政權有時會秘密討論,如何分化印度與西藏,就秘密進行挑撥離間。有些政治理論,殺蛇先砍頭,要西藏流亡政府消失,一定要先傷害法王。中共為了不受西藏人民的抗議,就會做這種事。同樣的,西藏人只要中共有水災、地震等災害,他們就很高興。當毛澤東死時,他們心裡很高興。這些都是為自己安樂,然後希望他人受苦。

   我們學辯論時,班級中跟你不相上下的人,希望他快點離開,以後就可得第一名。學校每年的考試、畢業考試,我不會給他獎賞。有些辦事者建議應該給他們獎賞,這樣他們會努力讀書,但我從來不給。如果平時品性好,讀書也很用功,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些是在考試時可能運氣好,而多得幾分成為第一名,而平時用功的,一時運氣不好,考試成績不理想。所以我對他們說,名次不是很重要的,最主要是平時自己要用功。我們學校人數不很多,如果我對某些學生讚歎,其他學生會受不了,會生比較心,以後他們也想得到我的讚賞。不給他們獎賞,是怕他們生起比較心。一般學校可以給他們獎賞,辯經學院如果這樣做是不太好,我們學佛修心的人,是要用很多方法來禁止生起比較心。

   為了自己的快樂,然後讓他人遇到很多麻煩,遇到很多痛苦,遇到一些不吉利的事,常常這樣做,就是違犯了修心三昧耶。為了希望仇人,不要再做傷害的事,希望他們的瞋心,立刻消除,可以為他們做些善事。中共的領導人,一心想損害西藏人民的事,我常希望他們能消除這種心,我常祈禱。如果中共能夠變成民主政府,那十三億人民將受益,我只有祈禱,希望建立個民主政體。

   有些根本不認識的人,他們在傳嚴重邪法,造嚴重惡業。你可以想他們在傳邪法,會傷害到很多人,而且自己會墮落到三惡道,因為那個人是跟自己毫無利害關係,但是 你可以祈禱希望他趕快死,這種祈禱不是為自己,是為救社會大眾,以及說法者。在格西博多瓦時代,有一位格西叫謝秀,他知識廣博,原本是位很好的格西,後來有一村落發生動亂,這位格西是領導者。格西博多瓦想:如果他早三年死,就不會遇到戰亂,即使動亂發生,死于該次動亂也會是善業。這時格西博多瓦說,多麼希望他在三年前死去,如果三年前他死去,那末他就是位持律上座,也會得到增上生。因為現在他牽涉在內,會造很多惡業,故現在他可能就會墮落。

   如果我們常觀察自己的心,可以體驗到,原來是常常生起這種心,這時就要馬上對治,不能讓它生起。然後想他人的快樂,是前世造的善業,他人的功德果報。如能這樣就是樂支不求苦。

   樂支不求苦也包括為追求一時的快樂而做的事。例如為了自己的生活過得快樂,而去偷竊,結果可能到監獄去。為了升官發財,作奸犯科,本來是為了要得到快樂,而最 後卻求得痛苦,這是樂支求苦。為自己的安樂,花費很多精力,帶來很大痛苦。快樂有暫時及究竟的不同:一種是暫時快樂,究竟不快樂;一種是暫時快樂,究竟也快樂;一種是暫時不快樂,究竟也不快樂;一種是暫時不快樂,究竟快樂。我們修慈心悲心,暫時生起這種心時,自己心中很歡喜,這時暫得快樂,以後也快樂。有的為了暫時快樂,偷、搶、詐取等,這種人可能會暫時得到一點生活上的快樂,但究竟是不會快樂。有的人到深山修苦行,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但他能承擔這些痛苦,譬如戰爭,不但暫時痛苦,以後也是痛苦。譬如屠夫,眼前可能得到很多錢財,但究竟只有痛苦。在這四種中,我們要斷的是現在痛苦,未來也是痛苦;暫時快樂,究竟不快樂,這是樂支求苦。暫時有些痛苦,究竟可以得到快樂,這些是我們要盡力行持的。暫時和究竟都可以得到快樂的,那是最圓滿的,我們盡力去實行,也容易做到。現前會受很多痛苦,但未來可以得到很多快樂,實行比較困難,但我們要下定決心,努力實行。世間如送孩子上學,雖然對他們來說,是件苦事,但畢竟對他是有益的,可以想像得到。以修法來講,現在好好修學,只要方法正確,以後肯定得到快樂。像有些未具共道的修學基礎,如皈依、菩提心,甚至因果也不太清楚,就想直接修密法,這等於是樂支求苦。意願很大,修不出果,如同水一直攪拌,不會浮出油來。沒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因,是無法得到果。如果按次第慢慢修,然後到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對你也不是很難,成果也很大。譬如要獲得博士學位,你不從小學、中學等次第是不可能的。我們要知道哪種因,確實實行,才能感得所希望的果,這是樂支不求苦。

   三昧耶講完了,三昧耶藏文直譯是嚴燒,意思是說:如果自己所承諾的不嚴格守護,將被獄火燒毀,故説嚴燒。但是這個學處的意義是:如果暫時沒有做好,只是沒有行持,你不一定會墮落地獄。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