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道德的真相
第三十五回 兩種能量的來源

第三十四回 道德的真相
很多人認為提倡道德,目的只是希望社會和諧安定。其實道德有更深遠的意義,它就是宇宙能量的運作模式,是宇宙的大愛,維持著星球的平衡運轉。萬物皆是由道德創造演化出來的,當然也是以道德為生存的資糧。
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裡所有的星球,都按公轉及自轉串聯而成,稍一偏差,就可能產生碰撞,因此必然有一股穩定的力量,持續供應此系統能量。同時每一顆星球由於公轉及自轉,其表面的能量都是循環變化的,這就是道德,也就是一套「和諧穩定的能量循環系統」。
佛家說地球有「地、水、火、風」四大,地有堅實性,水有流動性,火有溫暖性(註:可指岩漿及光照),風有吹動性(註:可指空氣)。當地球轉動時,其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將受太陽輻射及宇宙射線、月球引力及萬星引力等鼓動,進而創造出木火金水的現象。以北半球為例,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大地呈現出,春的發芽,夏的盛長,秋的結果,冬的歸根四種現象。此外地球的自轉,也造成每日的小循環。因此依我的理解,道家即將佛家所言的四大,經過宇宙的循環造化,所呈現的景象,以抽象的五行來表示,其中「土」居中為創造之原料,為基本氣場(註:非專指「土質」),而木、火、金、水為四種變化氣場,可捏塑基本氣場形成四種類型的外貌。而這種情況應該適用於所有轉動的星球。
此外,除了星球轉動時會有五種能量場的變化外,星球本身也應該可類分為五種質量群。想像大爆炸時,不同頻率自然向四方展開,作用於宇宙灰塵,顯化出上下四方多種質量群,而當形成旋轉時,物以類聚,同一平面可能自動組合為五個質量群,即中央加四方。接著每個質量群再經過多次較小的融合爆炸後,物以類聚,又各自形成了五個次質量群,如此一直分化到單一個星球為止,形成五的N次方架構 的質量變化。之後形成穩定的公轉和自轉系統,此時每一個星球可能與其他星球還有聯繫,還會接受到宇宙萬星傳來的五的N次方架構的能量變化。
以地球為例,地球似乎以土質能量為主,地球上的萬物應該也是一樣,由於地球自轉軸心,向公轉軌道面傾斜23.5度,當繞著太陽公轉時會呈現出單一地區四季的五行能量,而自轉更造就出一天日夜的五行能量。此外,整個太陽系又繞另一個中心旋轉,以此類推。
因此宇宙中每一點,都受「所在地五行物質能量」以及循環轉動時「天象五行波動能量」的影響。而我們人體,顯然也是宇宙造出來的,因此體內也有相應的能量系統,而這系統基本上也是由天和地的五行能量在照顧中。
中醫將「肝系統」的功能,對應於大地的「春生」也 就是「木」,與「仁」的能量相應;依序是「心系統」→「夏長」→「火」→「禮」;「脾系統」→「藏於四季主化」→「土」→「信」;「肺系統」→「秋收」→「金」→「義」;「腎系統」→「冬藏」→「水」→「智」。
所以,當人身體不適時,可採用西醫的對治,及中醫的五行能量調整,也可善用日夜及四季來養生,中醫有所謂的四季調神論,就是配合四季能量來養生,間接也可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最後別忘了,抬頭看看天,身上所有五臟六腑系統的能量頻率,滿天星斗都有,只要你懂得擷取的方法。
還記得人體是能量的收發器嗎?舉例而言,當「肝系統』能量不佳時,心存「仁」,想像「青色」籠罩四周,所發出頻率,就可與東天的東斗及轄下的七星宿之頻率相共振,而調整了肝系統的能量,其餘可類推。因此,人就可以透過心念的轉變,改善身體的健康。當然若能進入自然無為,與全宇宙能量合一,應該會自動調和所有的系統,這是很值得嘗試的。
由此可見,道德不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套和諧穩定的能量循環系統,從天上的星星串聯到大地的萬物,到社會的結構,到家庭的興旺,到個人的健康。古人將其歸納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大道系列》加入「智、仁、勇、和合」。茲將其整理如下表。

以家庭組合為例,「孝」指的是父母子女上下能量的相應與傳承,「悌」指的是兄弟姊妹左右四周能量的平衡與周流。以太陽星系運轉為例,若將「孝」看成是九大行星以太陽為源頭,相互傳送能量,那麼「悌」則是行星之間平衡的旋轉而不碰撞。
因此,道德將是科學與宗教的交會點,可創造、維持、修復萬事萬物,是行事的準則,是解紛的妙法,是歡樂的根源,是健康的保障,更是靈體成長、能量提昇的關鍵。同時也是東方紫微斗數與西方星座命盤的根據。下圖為能量串聯模式之參考。

第三十五回 兩種能量的來源
人類能量的來源似乎可分二種,一是食物與空氣的能量,一是無形的能量。前者維護硬體,後者充實軟體。然而若細分前者仍含有一定比例的無形能量,這可由食物到口還未消化就感覺滿足了得知。
食物靠橫膈下的腸胃消化吸收,空氣靠橫膈上的心肺來呼吸運化,而無形能量的收發則隱藏在呼吸的過程之中。呼吸時全身都可以是無形能量的管道,想當然呼吸系統也是管道之一,因為空氣除了包含各種氣體外,還包含各種塵土、微生物,以及質子、中子、電子等粒子,當然也包含各種能量的無形因子。
俗云:「一口氣不來,就走了。」此氣指的應該就是能量,一口氣之所以不來,是因為靈體的能量系統不支持肉體了。因此人可能有兩個體,分別是肉體和靈體,肉體由有形物質構成,靈體由無形能量所構成。肉體要吃飯,其食物可間接或直接來自「光合作用」,據說有種法門對剛升起的太陽凝視40餘分鐘,能量即能飽和而存活。此外靈體也要吃飯,每一個觀念,每一個識種也要吃飯,其能量是透過睡眠、冥想或身心靈合一當中,由呼吸作用取得,此法可稱為能量呼吸,《大道系列》稱此為「陰合作用」。所以我們在人間,天天在過著「光」「陰」的故事,只是毫不自覺罷了。
這二種能量在人體內是可相互轉化的,道家有言: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也就是人體是有潛力藉由物質產生能量的;另外,人體動個意念也能產生多種內分泌,因此人體可「有中生無」,也可「無中生有」,也可「無中生有」。既然如此,那我們是否能僅靠一種能量而存活呢?
透過中醫與西醫的比較,可發現人體似乎有兩套系統:一是「神經內分泌系統」,主要處理有形能量;一是「經絡能量系統」,主要處理無形能量。而這兩者都需要心識能量的啟動。神經系統分中樞,包括腦與脊髓,及周邊,包括軀體神經與自律神經。經絡系統分十二正經與八奇經,脈輪即是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間的七個能量中心,十二經絡與奇經八脈的關係,就像江河與湖海,有相互滲灌調節的作用。
其中神經內分泌系統是心識透過有形的大腦來驅動,進而傳達訊息給每一個細胞,讓每個細胞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而透過靈體識種與身軀頭腦的相應,意即本心、本性、心體、覺性及其他識種,與腦部的腦幹、丘腦、邊緣系統、額葉及其他大腦皮質的相應,我們會感受到能量(註:心念意識)與物質(註:身體細胞)的連動性,從而體會到自律神經協調與身心健康愉悅的關係,學會了看開、放下的益處,同時也就啟動了脈輪的運用。
而經絡能量系統則可由心識直接驅動,經由無形管道作用於每個細胞。若經過人生的磨練,心胸、眼光、度量提昇了,也就是心體、識種與性體得到成長了,甚至可能讓每個細胞發揮其DNA 的潛力,直接將空氣與水合成物質,或直接無中生有,由能量聚合成物質,也可有中還無,將多餘的物質直接化為水或空氣,或直接化為能量而回歸宇宙。若非如此,如何來說明那些不吃不喝的傳奇性人物。
也就是經由這兩套系統的演化,人類可能進化到以無形能量為主,以有形能量為輔的生活方式,甚至無形能量也可進化到以自創為主,以外求為輔的方式,如此就無需再為有限的資源爭奪不已了。
而此演化的轉捩點應該就是從「體認心輪的作用」開始,也就是透過看開與放下,讓第六感官甦醒開始。當第六感官,即氣磁場的感受甦醒,才會體認到前五官來看世界的不足、欠缺與錯誤,從而瞭解到一切可能都是能量的流動。接著我們自然會經由能量來影響身上每一個細胞,此時將可能學到「無形精神能量」與「有形物質能量」間的自在轉換,進而創造出「真相流動的喜悅」,減少「顛倒夢想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