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八聖道
1
1
1
1
1
1

培養正念,即培養內在的佛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傳統上,正念為八正道中的第七項,但此處為了強調它極高的重要性,所以列為第三項。正念現前時,四聖諦與八正道其他七要素也都會出現,當我們保持正念時,我們的思惟就是正思惟,我們的語言就是正語,以此類推;正念是一股將我們拉回到當下的力量。培養自己內在的正念,就是培養内在的佛,就是培養聖靈(Holy Spirit)10。
譯註 10:聖靈或聖神 (the Holy Spirit)本為基督教「三位一體」教 義中上帝的第三個位格,為無形的靈體,和其他聖父、 聖子兩個位格是同一本質。
根據佛教心理學(即阿毘達磨 abhidharma,亦即「無比法」),「作意」(manaskara)是一種「遍行」(universal)心所 11,它表示我們總是在注意某個對象。當我們全然安住於當下時,我們的作意可能是「適當的」(yoniso manaskara,如理作意);而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會令人遠離當下的對象時,我們的作意就是「不適當的」(ayoniso manaskara,非理作意)。一個好園丁知道從堆肥中培育出鮮花的方法,同樣的,正念能接受一切而不加以評斷或反應,它包含一切,充滿慈愛。正念的修行,就是找到整天維持如理作意的方法。
譯註 11:「遍行」心所是指此心所於一切心中都會生起,它們執行認知過程中最基本且重要的作用,若缺少它們,心就不可能認知對象。
正念的奇蹟
「念」的梵文是 smriti,意即「憶念」,就是記得要回到當下。「念」的中文有兩部分,上半部是「今」,表示「現在」,下半部是「心」,表示「心」或「心靈」。正念的第一項奇蹟就是活在當下,能深深感受到藍天、花朵和孩子的微笑。
正念的第二項奇蹟是讓藍天、花朵、孩子等其他的一切,也活在當下。在越南長篇敘事詩〔翹傳〕( Tale of Kieu )中 12,女主角回到摯愛金重的住處,發現他正伏案沉睡,頭枕著一堆書。金重聽到翠翹的腳步聲,但尚未完全清醒,他問:「妳真的在這兒嗎?還是我在作夢?」翠翹答道:「現在我們有機會看清彼此,但若我們未深刻地活在此刻,那就只會是一場夢。」你和你的摯愛在此共聚,你們有機會深入觀照彼此,但若你們未全然地活在當下,一切都猶如夢一場。
譯註 12:《翹傳》或《金雲翹傳》(在越南通常稱為《傳翹》),越南詩人阮攸(1765-1820) 根據中國小說所作的長篇敘事詩,詩名取作品中三位主角金重、王翠雲、王翠翹姓名的各一字。全詩以越南民族文字「喃」(Nom)字寫成,共三千二百五十四行,被推為越南文學中的經典作品。「喃」是越南的「本國語書體」,於西元九三九年由學者所創。十至二十世紀間,許多越南文學、哲學、歷史、法律、醫學、宗教與官方政策,都是以「喃」書寫而成。
正念的第三項奇蹟是滋長你作意的對象。你最近一次深深凝視摯愛的雙眼,並問對方:「親愛的,你是誰?」那是在什麼時候?別滿足於膚淺的回答。再問一次:「你是誰?與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你,究竟是誰?吾愛!為何你不是一顆露珠、一隻蝴蝶或一隻鳥?」用你整個生命去問這個問題。若你未適切地注意自己所愛的人,那就是一種殺害。你們一起坐在車子裡,若你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認定自己已完全了解對方,你的摯愛將會慢慢地死去。但若有正念.你的作意會灌溉日漸枯萎的花朵。「我知道你就在這裡,在我身邊,我因而而感到非常快樂。」透過作意,你將能發現許多嶄新而奇妙的事物,例如對方的喜悅、潛藏的才能、內心最深處的抱負。若你不修習如理作意,你怎能說深愛她呢?
正念的第四項奇蹟是減輕他人的苦。「我知道你正在受苦,這就是我為了你而出現在此的原因。」這樣的心意,你可用言語或光憑注視她的方式來傳達。若你並非真正地活在當下,心裡還想著其他事情,減輕痛苦的奇蹟就不可能實現。在困頓時,如果有朋友能真正與你同在,你知道自己是有福的。所謂「愛」,就是以如理作意滋養對方,當你修習正念時,你就讓自己與對方同時活在當下。「親愛的!我知道你就在那兒,對我來說,你的存在珍貴無比。」你們在一起時,若你不如此表達出來,當她逝世或發生意外時,你就只能哭泣了,因為在意外發生前,你不知如何和她真正快樂地在一起。
有人臨終時,如果你能堅定地坐在他身邊,僅僅這個舉動,就有可能幫助他安詳辭世。你的存在就如同能產生轉化效應的神聖語言,當你的身、語、意圓滿合一時,在你誦出任何一個字之前,咒語就已經發揮效用了。正念的前四種奇蹟屬於禪修的第一種層面——奢摩他(shamatha),即停止、平靜、休息、療癒。一旦你讓自己平靜,停止散亂,你的心將集中於一處,你將隨時可以開始深入地觀察。
正念的第五項奇蹟是深入觀察(vipashyana,毗婆舍那,「觀」),它也是禪修的第二種層面。因為你平靜而專注(止),所以是真正地活在當下,可以深入地觀察(觀)。你散發正念之光,照耀在自己作意的對象上,也照耀著自己。你觀察作意義的對象,也看到自己的藏識中充滿著奇珍異寶。
正念的第六項奇蹟是了解。我們理解某事時常說:「我明瞭( I see)。」也就是「看見」(See)了前所未見之處,「看見」與了解來自於我們的心中。當我們正念地深入接觸當下這一刻時,就能看得深入,聽得深入,而其成果永遠都是了解、接受、愛以及拔苦予樂的渴望。了解正是愛的基礎,當你了解某個人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對方。
正念的第七項奇蹟是轉化。當我們修習正念時,就觸及到了生命中具療癒功能與令人重新振奮的要素,並開始轉化自己和世間的苦。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想要戰勝某種習慣例如抽菸),但剛開始修習正念時,習氣仍會勝過正念,所以我們不期望自己能在一夜之間就戒菸成功,只要在抽菸時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抽菸即可。我們繼續修行,深入地觀察,並看到抽菸對我們身心、家庭與社區造成的影響,這時就會下定決心戒菸。這並不容易,但修習正念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欲望和隨順習氣所造成的結果,最終我們會發現戒除之道。共修的僧團很重要,曾經有個人努力戒菸多年卻徒勞無功,他來到梅村的第一天就戒菸成功了,「這裡沒人抽菸。我為什麼要抽呢?」可見團體的力量有多麼強大。要改變一種習氣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時間,然而一旦我們確實去做,就能停止輪迴,也就是停止了許多世以來的苦與愚癡的惡性循環。
修習正念的七種奇蹟,有助於我們過著快樂、健康的生活,轉化痛苦,帶來平靜、喜悅與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