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總體,是佛、法、僧三寶。歸依佛教,親近三寶,能使人增福增慧,漸漸地走上離苦得樂的究竟解脫之道。



佛教的總體,是佛、法、僧三寶。歸依佛教,親近三寶,能使人增福增慧,漸漸地走上離苦得樂的究竟解脫之道。歸依三寶,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求得涅槃寂靜的究竟樂。有關三寶利益世間之功德,綜合說明,略分十種:
一、是佛弟子:歸依以後,纔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就像讀書要先辦理註冊手續,學校中才會有學籍。
二、受戒基礎:凡是受戒,必要三歸依,因為三歸依就是得戒的戒體。譬如說:我們求受五戒、菩薩戒,而不要三歸依,那戒體從那裡來?就像沒有打好地基,如何能蓋五層、八層樓?所以三歸依是一切戒的根本,是修持的基礎。
三、業障消除:佛經說:「是人雖然行善,終不能滅除先世的惡業,若能受了三歸依戒,便能滅除先世的惡業。」
《佛說木槵子經》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若能至心稱念三寶,則能滅除罪障。
四、福智增長:《善生經》說:「若人受三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歸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
《希有較量功德經》云:「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數都是聲聞、緣覺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遠不如歸依三寶功德。」
五、永離生死:佛如醫王,法如方藥,僧如醫護;為了解救世間的老病死苦,貪瞋癡病,非歸依三寶不可。在生死中沉淪的眾生,歸依三寶,有如依託救生艇,得到救濟。
六、不墮惡趣:佛經中曾經記載:有一位天子,福報享盡後,須墮至凡間當畜牲。在其臨墮之前,得緣歸依三寶。他命終後,投胎為豬身。但因歸依之功德,即刻捨報,上升為天人。
七、善神擁護:佛陀曾說過,只要有人歸依三寶,便有四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人與非人不能嬈亂。此三十六位善神,各還有萬億恆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受了三歸的人。如能書寫,隨身攜帶其名,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護法神是因為我們能如法修行才擁護我們。所以歸依以要恭敬三寶,做早晚課誦、禮佛、聽經,看到出家師父要有恭敬心,不可任意批評師父的是非;時常做好事,存善念,知禮儀,若能如此,善神就會擁護我們。
八、所求如意:若人想要求得聲名富貴、人見欽敬、家宅永安、眷屬歡樂 … 等,都從敬信供養讚歎瞻禮三寶中來,如《無所有菩薩經》佛說:「常讚歎三寶,名聞至十方」。《佛說罪福報應經》:「佛告阿難:吾觀天地萬物,各有宿緣。佛言:夫人作福,譬如此樹,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所益無限。為人豪貴國王長者,從禮事三寶中來。…… 為人音聲清徹,從歌詠三寶中來」。
九、成就善根:《木槵子經》云:過去有一位莎斗比丘,專誦三寶之名,經過十年不懈怠的精進用功,便證得了初果(斯陀含果),如今在普香世界做辟支佛。《佛說因緣護僧經》記載「歸依佛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佛。歸依法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法。歸依僧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僧。」
十、能成佛道:佛與凡夫的區別,乃在於覺與迷上;覺悟即是佛,痴迷即是凡夫。修學佛法目的,旨在求得解惑開慧、轉迷為悟。歸依三寶,是發心修學佛道的開始,可求得現生的平安與快樂。歸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乃是回歸到自性三寶,使自己也成為三寶。一切眾生,依佛法修學,皆可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