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具備三觀念 √
貳、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 √
叁、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
肆、於菩提道的善巧方便
伍、歷緣對境修
1
第三要是佛陀的煉金術,要如何將廢鐵變黃金呢?就是『取惡緣為菩提道』 萬惡皆可被轉化為成佛的途徑。換句話說,修行路上,不可 能都要挑好的、善緣的,有時候也會遇到惡緣;但是不管有多惡,都可 以被轉化為成佛的途徑。邪惡並不會來為難你,只是你不知道要如何轉 化運用;毒藥不是你的敵人,如果會用的話也可以拿來救人。
《利器之輪》說:「你如果愛自己比別人重,如何能以貪欲之毒為食物呢?」貪、 瞋 癡講起來好像是好像是壞的,但是沒有貪、瞋、癡是沒有辦法成佛的。因為貪、瞋、癡與戒、定、慧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就像黑暗與光明的比喻。如果能夠消化貪、瞋、癡,那你就可以轉化變成戒、定、慧了。就好像烏鴉,它吃到毒草就會死,而孔雀吃到毒草會越漂亮。你知道孔雀的尾巴為什麼會那麼漂亮呢?孔雀就是以毒草為糧食。佛教很重重視孔雀跟蓮花;因為孔雀就像菩薩,它都以毒草為食。轉化毒草為生命的資糧,日益茁壯於生活林;廣納一切的境界,力破貪執障,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夠承受。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你都要挑好的,哪有那麼多的好讓你挑?怎麼辦呢?只有「轉化」將壞的轉為好的;像資源回收一樣,利用轉化,再製造出新東西。這些新產品,就是回收壞的、舊的廢物轉化而來,所以我們要學習轉化。
在這第三心要中,有三項必需要了解的觀念。這三項觀念可以把很惡劣的情境,轉變為菩提道。要如何將惡緣轉化成為菩提道的資糧 ——
壹、具備三觀念
一、「勿拒邪惡」—— 你不要排斥邪惡,耶穌說:「愛你的敵人」耶穌說愛敵人,就如同愛你自己,實際上這個理念源自於佛陀。所以《聖經》裡面很多故事都與佛的故事很相像,只差在名字、地點不一樣而已。這一句「愛你的敵人」,就是內在煉金術,它是佛陀對這個世界最偉大的貢獻。
二、「瞭解相對性」—— 就是你要瞭解事物的相對性。什麼是事對性呢?也就是說一切世間都不是對立的 「相對」與「對立」是不一樣的 「對立」是互相會傷害的,而「相對」是互補的。
三、「成為觀照 」—— 你本身要成為一個觀照,在你有轉化能力之前,必須練就觀照的功夫。能夠觀照自己所遭受到的苦難,才有辦法將它吸收;如果你跟它認同,那就沒有辦法吸收,所以你要先學會接受而不認同。剛才說的,不要憎恨惡人,並不是要你去學壞、去親近惡人,是要接受而不認同。
一旦你和你的苦難認同,就會只想逃避而不接受,因為苦難來時真的非常痛苦;只要你接受而不去認同它,那你就會成為一個觀照。什麼是「觀照」呢?就如同一面鏡子,鏡中看的清清楚楚,可是鏡中與實際上的你,有一段距離。我們遇到困難會想要逃避,用種種的辦法不要逆境、不要苦難;原因就是你對苦難認同。什麼是「認同」?你真的認為有苦難這個事實,而不知道逆境、苦難都是屬於因緣所生法。是因為時間、空間的因素所產生出來的。你看不清楚,就會被這個苦難、逆境所攪進去像溪流的漩渦,那個漩渦就是苦難。
你一定要成為觀照。觀照就是一面鏡子,不論快樂或是不快樂、喜歡或是不喜歡,都好像走馬燈,在鏡中出現又消失、消失又再出現,來了又去,去了又再來。鏡子一點都不受到干擾;它只不過是很如實的反而不取相。鏡子並沒有受到外面境界美、醜影響,它的責任只是照出來而已。它不會執著,也不會將它抓的緊緊。所以我們要學習觀照功夫,不要跳入漩渦被境界抓住。
只有觀照才能夠將廢鐵轉化成為黃金,將污水轉化為淨水。相對的現象是互補的,你不但不用摧毀邪惡,還可以將它轉化為有助益的事。就如同將同將毒藥轉化為甘露;毒蛇的毒液提煉成血清,反而可以救人解毒。所以善與惡、毒藥與甘露,它們的本質都是空性的,因為是空性的,才可以轉化。
不論男女,只要想害人,那個心都是一樣大的。這種力量這麼大,如果可以將它「轉化」可不得了;俗語有一句話「浪子回頭金不換」。社會上曾經無惡不做的人,你看他轉為學佛,精進用功,虔誠勇猛的心,可是勝過自小忠厚老實的人。
貳、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
一、『報應皆歸我』 ——
所有的眾苦,都是因為「我」執著。所以你要觀看這個我執,如同 怨敵,將它丟掉捨棄。但是我們遇到苦時,都想把責任歸咎於別人,或 是推給環境、命運,或是業障深重、鬼神作弄、祖先風水沒有保祐 ……。用千百萬種的方式在逃避責任:一旦你認為是別人或外在的環境使你受苦,這樣你就無法修行了。因為這些藉口,只是為了逃避:「我必須為自己負責任」的理由。
所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一切的苦難、錯誤,完全是自己的責任,與別人無關,都是自己所造成的。一旦你知道,一旦你知道,必須為自己負責的同時,就知道可以在什麼時候放下,可以做環境的主人。你的心完全無拘無束,你的生命就有了新的轉機。
二、『修一切大恩』——
(一)、因緣於衆生乃得發心。每一位眾生,不論你認不認識,都在幫你創造可以轉化的機會和條件。不論他是好人或壞人,好的環境或壞的環境,其實都在創造機會,讓你可以轉化成為佛陀,你要感謝他們的大恩。〈普賢行願品〉說眾生像是樹根,而佛陀就如同樹上所結的果實。如果沒有樹根、樹幹、樹枝、樹葉,哪裡會有佛果呢?所以佛陀的大恩人就是眾生,因為沒有眾生,他就無法成佛。你今天可以來修行,能有這樣的環境、身體、生命,這個因緣也是衆生成就你的。
(二)、為利衆生乃得開始修行。你今天開始修行不是怕死、怕墮落。最重要的是為了將來要度眾生。
(三)、要成佛仍須要衆生。你成佛之後也是需要度眾生。事實上你想要度眾生,沒有成佛是沒辦法的。 如果有人或是無形的,要來損害、困擾時,你應該要這樣想:無始 以來,她都曾作我的慈母。為了替我成辦利益,養育我、照顧我,都沒 有顧慮到自己罪苦和惡名,以致遭受到生死苦海的輪迴。因為她沒有修 行,以致墮落。因為她已經不認識你了才會來阻撓你修行,所以今日你應當要替她們受苦。故凡所做的善事 故凡所做的善事,都要廻向、饒益於她們,,願她們可以離苦得樂、儘快有因緣聞法,修行速成佛道。不可以 不可以被損惱時就抓狂,甚至想要報復。
我們也可以想像,損惱我們的都是佛菩薩化身,來試探我們功夫的,因為他聽到,你現在跟著一位師父在修行,所以來試探你。台南有一位女眾跟一位老師學「慈悲喜捨」才剛開始學,先生就試探她,惹她生氣,直到她受不了翻臉。她先生就說:你不是你不是在學慈悲喜捨嗎?那時她才覺醒,並且感到不好意思。所以每一個人是善知識,來磨練激勵我們的。你今天來聽師父講心法,回去馬上就有人試探你的功夫,這些人對我們實在很慈悲,怕我們忘記,而時常提醒我們 —— 不要忘記師父講過的心法要拿出來用,不要放著。你看他們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太偉大了!因此他們是你的大恩人,要感恩!
現在來講佛陀的故事。有一個婆羅門,想要去侮辱佛陀,就假裝要向佛陀請法,然後將口水吐在佛陀的臉上。阿難非常氣憤!心想這個人實在太過份,居然吐口水在偉大的佛陀臉上。阿難很生氣地說:「這太過份了!佛陀,請您允我「教訓他!」
佛陀將臉上口水擦一擦,然後對那個人說:「非常感謝你,你製造了一個機會,讓我可以觀看到自己是否仍然會有氣憤的情境。另外你 同時也製造了一個機會給阿難,讓他看到自己,依然被境界所轉而激怒。(他製造了兩個機會,一個是給佛陀,一個機會給阿難,結果阿難被考倒了。)真是非常的感恩,請你偶爾也要接受我們的邀請吧,我們會非常歡迎你的。每當你有需要將口水吐在別人身上時,請你來找我,沒有關係的。」
這外道聽了之後感到非常的震驚,他實在無法相信,世間真的會有這種人。可是這確實是他今天親眼所見,不然他真的不相信。他本來預計要好好地侮辱佛陀,讓他沒面子,結果這位外道敗了。回去之後他徹夜難眠 ……不斷地回想當時的情形,不斷地看到佛陀的臉在他眼前出現,那種很平靜、祥和慈悲的雙眼,而且一直用很感恩的心跟他道謝,是那麼地真誠,一點也不虛假。因此那一晚,他完全徹夜難眠,他無法原諒自己所作所為,所以天未亮前,就匆忙地返回佛陀那請並跪在腳邊說:「偉大的佛陀,請您原諒我,昨晚整夜我都都無法入眠。請您原我昨天沒有禮貌的行為。」
佛陀說:「忘掉它吧!過去的你,不用為自己過去的事情,請求原諒。現在跪在這裡的,已經不是昨日的你了。如果現在跪在這裡的 裡的,仍然是昨日的你,哪有可 可能跪在這裡,請求我原諒呢?昨日的你,還很理直氣壯,今天你是如此柔軟,可見今日的你,與昨日的你是不一樣的。我哪能接受你的請求原諒呢?因為今日的你,又沒有對我不好,不對的是昨日那一個人,昨日那一個人他又沒有來。而且我也沒被你侮辱啊!因為也沒有一個我啊!」
佛陀指著恆河對那個人說:「這條恆河每分鐘都有水往下流;可是你看,現在的水跟昨日的水表面上好像還是同一條恆河,事實上今天的恆河,已經不是昨天的了。你的肩膀為什麼還要背負那些,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事情呢?忘掉它吧!呢?放下吧!而且,我也沒有辦法原諒你,因為我根本沒有生你的氣。」
「假如你真的需要有人寬恕你,那可以去找阿難。他從昨天到現在,看到你還很生氣,你可以去跪在他的腳邊求他原諒,阿難將會很高興。」
從這故事看來,我們真的很慚愧,我們真的有在學佛嗎?真的有心學佛嗎?被人一罵整個臉就綠了,更不要說被人家吐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