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 取惡緣為菩提道-2
第三要 取惡緣為菩提道-2

第三要 取惡緣為菩提道-2


壹、具備三觀念
貳、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

叁、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 √
肆、於菩提道的善巧方便 √
伍、歷緣對境修 √



Bg B48

叁、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

   為什麼會叫做「勝義」?勝就是勝利的意思。勝利是要贏誰?要赢我們的生死輪迴;超脫生死輪迴,那你就勝利了。想超脫生死輪迴,要有智慧,所以「勝義菩提心」就是講智慧。而前面「世俗菩提心」是講慈悲,教你用世俗菩提心來轉惡緣成為你的菩提資糧。現在進入以勝義的菩提心轉惡緣,也就是以智慧來轉惡緣,成就你的菩提道。


   一、『亂境觀四身』—— 我們在面對亂境時就要觀照四身,阿底峽尊者談論四種身,這四種身值得你好好地了解:


   (一)、法身 —— 萬事萬物皆空。生是空、死是空,所有的現象界都是空,因為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你必須不停駐的走過,如果你能夠了解這個觀點,它將會保護你。如果一切皆是空,怎會受人侮辱?怎麼會有痛苦呢?你的痛苦、不幸、感到受人侮辱,它的原因就是不空,你停駐在那裡,而沒有儘快的走過去;你仍然逗留在那個現象界裡面。你是空、別人也是空。如果你看見別人在侮辱你,或是將口水吐在你身上的話,那一定是你在做夢。


   「世間沒有別人」,你如果看到別人,就是看到鬼、活見鬼、活見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別人是空,你也是空。所以佛陀常常要他的弟子到火葬場觀照,讓他了解死也是空。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幾天前這個人還那麼地傲慢不遜,你說錯話,他馬上就猛烈回應批評你;但現在他卻消失在火葬場的火燄中,這就是生命,真如夢幻泡影。總有一天我也會像他一樣,被人送到火葬場燒掉,所以何必製造那麼多的麻煩呢?生命只不過像一場夢,人家說的黃粱一夢,夢醒時玉米可能還沒熟呢?


   (二)、化身 —— 當每個人最終將被送到火葬場、墳墓前,慈悲就會出現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善是慈,而哀是悲。但請記住,這不是在訓練,必須你對到第一種「法身」有相當的了解;如果你訓練自己成為慈悲的,那就代表你仍然相信,還有一個「自我的性格和美德」我還可以對人慈悲,還有一個我。為什麼呢?因為你的這個慈悲,是被訓練出來的,不是你真正的了解到第一鍾法身,真正的見到空性、見到法。


   如果真正的了解到一切都是空,你就沒有自我的存在了,哪有你在做好人好事,又何來所謂「好的美德和性格」呢?所以首先你要能夠安住法身,然後慈悲不用經過訓練就發生。你如果真正見到法,就會和佛陀一樣,慈悲心是自然流露出來,不是被訓練出來的。


   如果你變成不是任何人,自然會有一股很大的創造力,將在你的身上發生。你變成是世間的一個工具、一條通道。所以當我們打坐時,不能有我在打坐、我在觀呼吸;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打坐,一定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感應、靈光出竅等等。記住!不是你在呼吸,你沒有能力可以呼吸,是世間在呼吸。你只不過是世間在呼吸的一個工具、一條通道,宇宙中的空氣藉著你的身體、鼻孔來出入而已。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吸到你吐出去的氣,你相信否?因為空氣是會飛的、流動的。你就是一個通道,經由這個通道,空氣來來去去的流動。


   化身也是這樣,它會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機因緣出現,然後在某一個情境下消失不見。也就是說世間的事情,一切的人事物,包括你的慈悲也好,都是離不開因緣所生。


   (三)、報身 — 在這個階段,慈悲就如同湧泉一樣,不論有無對象,慈悲心都無條件的存在,它絕對不會昇起又消失。一般人看見別人在受苦受難時,惻隱之心才會出來。
真正成就報身時,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有慈悲存在。所以這個慈悲是很自然的現象,沒有特定的對象、特定的時間。就好像是你的呼吸,沒有因為你在睡覺,呼吸因而就停止;你在睡覺時,仍然在繼續呼吸。所以佛陀睡覺時,他的心依然都保持慈悲;佛陀的慈悲不像海洋的波浪(有風就有波浪,沒有風就沒有波浪),佛陀的慈悲它是海洋性的 —— 全片的大海。


   (四)、自性身 — 它是你內在生命核心的身,在你生命最深層、最裡面的。 如果到達這種層次,所有外面的事物,好、壞、你、我、正、邪都沒有分別了;沒有分別了;意思就是超越了淨、垢、好、壞,超越了正邪、超越是非、超越苦樂等種種分別。事實上修行解脫,就是要真正的達到這個層次。如果沒有超越好壞,你照常會會與人結惡緣、結善緣,一定會有是計較的心跑出來。如果沒有超越正與邪,看到正人君子會欽佩讚嘆,看到邪惡的小人,你就會義憤填胸。


   二、『空護為最上』—— 如果你真的想要更成熟,就必須謹記第一種身 —— 法身;也就是必須牢牢記住萬事萬物皆是空。空不是沒有,空是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法,它沒有固定、很有彈性、很有迴轉的空間,既然是因緣所生也會隨著因緣而滅。它的生生滅滅、來來去去都不是固定的,所以它才會叫做空。對於不是固定的東西,你又何必去執著呢?


   比如你覺得現在這個人很壞,但是他並不是固定永遠都是壞人。你覺得這個人是你的好朋友,但是幾年以後,或許就變成仇人了;這個社會有很多好平朋友,到最後變成仇人,連親兄弟也會變成仇人了。為什麼?這不奇怪!因為萬事萬物皆是空;你如果沒有了解就會抱怨。


   如果你真的想要保護自己修行的路,對第一種「法身」,一定要隨時記得拿來用,讓這個「法身」在你的四周圍成長,它一定能夠保護你不會受到傷害。阿底峽尊者說:「亂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的原因就是這樣的。法身它可以保護你,所以是最上的。我們修行上,第一個就是要先有這樣的身。世間人會執著就是黏在這裡 ——「執著有」,才會將任何現象都看成是真實的。

肆、於菩提道的善巧方便

   『四行勝方便』—- 四種的加行,就是有四個準備功夫,你平常就要演練的很熟、準備的很好。

   (一)、觀察 —— 就是要培養你的觀察力。「觀察」就是你對萬事萬物,不作任何的批評判斷;不可以看到一個人或一件事情,就用你的想法、 看法去判斷他的好壞、對錯。你只能作一個旁觀者,好好的看清楚就好。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可以讓你觀察的機會,要多看多學習,少說話。我們一般會犯的毛病,就是會加入自己的意見,結果就惹禍上身。


   重點不於去觀察什麼,而是在於觀察力。只要你把握住觀察的機會,多看而不作任何的判斷批評,這樣觀察久了,自然就會有力量跑出來,你看事 你看事情就會看的很清楚 看的很清楚。觀察一棵樹、一枝草、一朵花、一隻鳥、一切的人事物,包括在觀察時,你內心的反應你都要看的很清楚。這是要培養你有觀察的習慣性,好讓觀察的習慣,能深植於你。但注意不要專門觀察別人的缺點、是非,如果只觀察別人的缺點、是非,那就是對別人下判斷。


   (二)、分析 —— 觀察之後要分析。首先觀察必需是很單純的觀察,不作分析、不判斷和不給予評論。如同佛陀說的:看只是看,就是看清楚而已。觀查很清楚時, 接下來再進行細部分析;看看它每一個部分是如何形成的。


   譬如說,你在聽人說一件事情,你要去將它分析,為什麼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呢?因為事情有很多的部分,而你要去分析每個部分,以及它的來龍去脈。但是一般人都還沒去分析,就下判斷了。所以第二步要去分析,因為每一種經驗是非常複雜,不是這麼的簡單。如果你真很想了解一切的人事物,就必須進入非常細膩的分析;若要分析的很細,那你就要用心。


   (三)、選擇 —— 你要有選擇的能力及智慧。選擇什麼呢?選擇能帶給你 更多喜樂,更加祥和寧靜的一切事物。千萬不要去選擇會讓你苦惱、讓你更雜亂的,但也要選擇避免造成別人煩惱的事
   (四)、行捨 —— 任何會感到有壓力、緊張、焦慮、鬱卒、痛苦,如同地獄的一切事物,你都要丟棄它不要留著。


   這就是「四行勝方便」,要有能 力在亂境中觀察四身,首先就要培 訓練這四種的準備。如果時時訓練你的觀察力、分析的力量、選擇的智慧、斷然的捨棄,自然就會有能力在亂境中去觀察四身。

伍、歷緣對境修

   『隨現遇而修』—— 什麼是「現遇」呢?就是你現在所遇到的。要記住!每一個情境,都是讓我們學習的機會習的機會,不論這個情境好或是壞。所以你必須時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這樣你到處都可以發現到佛法。


   那你要學習什麼呢?學成佛,佛就是覺。你要時時覺知,當下你在做什麼事情;當某個人來侮辱你、傷害你的時候,要覺知到面對別人侮時,身心是處在怎麼樣的狀態?自己要知道有沒有憤怒、緊張?會不會起瞋恨心想要報復?這些都要看的很清楚。


   如果你的心靜下來觀照,那你將會改變整個事件的狀況,絕對會改變的。我們會把事情搞的亂七八糟,就是因為「衝動」。因為你一接觸到逆境,馬上就反應出去了;很多的社會事件,都是這樣而來的。所以你要訓練自己的腳步放慢;沒辦法慢半拍,那就慢四分之一拍;沒辦法慢四分之一拍,那你就慢八分之一拍。只要你有進步,總有一天就可以控制你的衝動。如果可以將心靜下來,你看事情就會不一樣了。


   如果別人辱罵你的時候,你的注意力都只放在他身上,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別人反而成為你的焦點;這樣你就失去覺知了。於是你也就錯過觀照、學習的機會。因為你要觀照,一定要保持覺知,不然的話你要如何觀照?要觀照什麼呢?


   這有個故事,外國有一位很有名的哲學家,戈齊福自述他小時候的 事。他說:「九歲時,我那病危即將死亡的父親,在他剩下最後一口氣 把我叫到病床邊,靠在我耳邊輕輕地 邊輕輕地說:『孩子,在這世上我沒有什麼東西留給你。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句話,你現在或許並不完全能暸解,但是請你千萬要記住。有一天等你長大你就會了解。我這句話是一把萬能的鎖鑰,它可以打開通往寶藏的每一扇門 — 孩子,以後每當有人侮辱你的時候 ,你就告訴他們:『你要先回家好好靜靜的想,然後才會再回來找他們、答覆你的回應。


   戈齊福說:「父親的那句話,帶給我生命中最好的智慧、最棒的洞見。有時候我會發覺到那個人的侮辱是對的,我就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時,我會回去找那個人並且向他說:『先生謝謝你!你是對的,你根本就沒有侮辱到我,你所說的都是事實,你罵我是笨蛋,確實我真的是個笨蛋。


「但是有時候我被侮辱,回家靜思一日一夜之後,我知道他所說都是謊言、不是事實,那我就不會再去找那個人。因緣他所講的既然不是事實,那我為何要覺得受到侮辱呢?沒有呀!因為謊言就是謊言,何必被它干擾呢 ?何必把那句謊言抓緊緊的,不願意放掉呢?你沒有那樣就好了,為何要對號入坐而跟他爭吵呢?」


   戈齊福說:「我經由觀照和靜思,慢慢地愈覺知到自己的反應,而非他人的反應。慢慢地你會覺得,不像一般人那麼衝動。任何狀況發生時,不論好壞,當下你就能馬上覺知。不要錯過任何片刻觀照,漸地你會很驚訝的發現,錯誤開始從你的生命中慢慢消失。」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