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四攝・六度・
第三講 四攝・六度・

第三講 四攝・六度・

     三輩往生

Bg h46

  前次講的十善業道,是種人、天道的因,將來可得人天、道的果,足能自度,但嫌願力太小,不能度他。今天要講四攝六度,是行菩薩道,種菩提因。自他兩度,同證佛果。但雖廣行四攝六度,若不發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仍不能見佛聞法,證得正等正覺。因此接講三輩往生,了知淨業正因,圓滿成佛的功德。

:四攝怎麼講?
:攝者,是攝持,或攝化,即把握施行的意思。共有四樣:一、布施攝。二、愛語攝。三、利行攝。四、同事攝。所以叫做四攝。


:怎樣叫布施攝?
:布施攝就是若遇到有人要我們幫助他什麼,當盡我們的力量幫助他,内分財施、法施、無畏施,使他因此生起親愛的心來,依我學習道行。


:愛語攝怎麼講?
:愛語攝就以善言慰喩,而去感化不學習道行的人,使他樂於接受,願來學習道行。


:怎樣叫利行攝?
:利行攝就是起身口意的三種善行,利益有情,使他們知道我們佛教,不是空談無補。


:甚麼叫同事攝?
:同事攝就是要示現與被度的人相同行爲,所謂「和其光同其塵」在人群裡,隨機教化,使人群同受道行的教育。

:實行四攝是否把菩薩道完全包括了?
:若行菩薩道不僅四攝,還有六度萬行,不過四攝法是他的前方便。


:六度怎麼講?
:度者是度化。共有六樣: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所以叫做六度。


:布施、持戒,前次講過,我已明白了。怎樣叫忍辱呢?
:忍辱,就是有人無故來打罵,你能安心忍耐,不起煩惱。


:精進怎麼講?
:精是不雜,進是不退。就是對於道行,純一不雜,日有進步。


:怎樣叫禪定?
:禪名 “禪那”,是靜慮的意思,定即安定。學佛的人,必須有禪定的工夫,才能開悟大道。 


:般若怎麼講?
:般若二字是梵音,翻譯妙智妙慧。並非普通所謂智慧。


:學習六度,發起萬行,還要念佛嗎?
:六度萬行,修菩薩道,還須念佛求生極樂,纔可圓成佛果。你不聞普賢、文殊、馬鳴、龍樹諸位菩薩嗎?他們過去已成佛道,今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行菩薩道,最後還發願求佛接引,往生極樂。你又不聞慧遠,善導,智者,永明諸位大師嗎?他們宗教皆通,人天景仰,仍然畢生念佛,求生淨土。這諸位菩薩祖師,皆已上品上生了。

:念佛往生品位怎樣分別呢?
:往生與否,全看你信願切不切。至於品位高下,又憑念佛的工夫淺深,大概分爲上中下三輩:每輩又分上中下三品,共計九品。


:怎樣修行才可以上輩,往生呢?
:“上輩” 修因有五樣:一、須捨俗出家。二、須發菩提心。三、須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四、須修諸功德。五、須迴向諸善,願生極樂。 


:中輩往生要怎樣修行呢?
:中輩修因有四樣,一、須發菩提心。二、須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必須修福善。四、須迴向願生極樂。


:下輩往生要怎麼修行呢?
:下輩修因亦有四樣:一、須發菩提心。二、須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願生其國。三、聞甚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四、臨命終時,以至誠心,乃至一念,念於彼佛,願生其國。


:如你所說上輩往生,須捨俗出家,那末,我們在家人就沒有分了?
:出家在家,在心上分別,不儘在形式上分別;你如果捨棄俗念,便和出家人一樣,反過來講,出家人如不能捨棄俗念,仍等於在家人。要知修行在心地不在形相。 


:凡往生的人,有無共同遵行的條行?
無論上中下三輩,有三個條件,必須統同遵行,方能往生。第一要發菩提心,第二要一向專念。第三要迴向極樂。


:怎樣叫做一向專念?
:「一向」有兩個意思:一是就 “空間” 說,直趨西方一個方向,既不偏南,也不偏北;二是就 “時間” 說,自始至終,永久稱念,剎那不斷。專念者,是專持阿彌陀佛名號,絕不夾雜其他名稱,所謂專修無間是也。


:若能一向專念,還須一心不亂,纔可蒙佛接引嗎?
:若你能做到一向專念,再迴向願生極樂,臨命終時,一定蒙佛接引,至於一心不亂的境界,果能做到,固然頂好,但不可因未能完全做到,而生畏難退屈的心,你只管一向專念,保證決定往生。


:往生既分三輩九品,有無共同的利益?
:不論品位高低,一經往生,決定不退,並且只此一生,皆可補佛。 


:成佛以後儘管自己享樂嗎?
:我們成佛,爲的普度眾生,所以見佛聞法,頓開佛慧,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度化現生,以及多生的父母眷屬和法界衆生,同生淨土,離苦得樂。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