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小英雄」
在長成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汲取各類知識,這是後天學習得來的。許多修行證悟者卻指出:真正的智慧不需要學習,那是人人內在本自俱足。
知識與智慧如何區別?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試著自問:在我們所懂的知識或道理中,有那些部份不是從老師、同學或別人那裡聽來、或從書本上看來,而是你自己曉得的。我們將會發現,大部份的知識都是學來的,僅有非常少數的知識是由體驗或領悟而來。若有智慧的高低,差別僅在於啟發的程度罷了。
不過,真實生活中,有所謂天才或智能低劣者之分,那麼,那些證悟者所稱的智慧是怎麼回事呢?
二十多年前,有部卡通「北海小英雄」,大部份五年級生(1962 ~1971出生)應該都有印象。頭戴牛角帽、身穿鐵甲裙、腰佩長劍的維京航海人,駕著帆船航向四海貿易、尋寶,卡通裡的主角,一位約莫10歲的小朋友小威,跟著他的船長爸爸和一群比他年長許多的叔叔伯伯們到處遊歷。每一集故事裡,他們都會經歷一個困難,每當大夥兒遭逢險阻的緊要關頭,小威總用他的手指,輕輕搓摸自己的鼻子,然後靈光一閃,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法跳出來,困難便被化解了。
小威獲得答案的招牌動作,和古裝戲裡師爺輕撫著頦下鬍鬚思考問題的樣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一個是不經世事的小孩,另外一個則是老練世故的長者。
顯然地,「北海小英雄」的創作者相信「一個嘴上無毛小孩所顯發的智慧,不亞於經驗老到的成年人」,這個有趣的觀點其實正呼應了「無智亦無得」的古老智慧觀。
「知識與行動的目的——快樂」
追索各項智慧所產生行動的背後,我們會發現,任何行動其實都是為了「快樂」。即使一項看似負向的事物,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例如,如果你為了某件事情與人吵架或打架,嚴格地說,你吵架或打架的行動背後,也是為了獲得快樂,相信沒有人會說「我打他是為了讓我自己很痛苦!」當然,吵架或打架通常會讓我們遠離原本的目的,因為吵架與打架將導致更大的人際衝突,而使我們更加不快樂。
就「道德客」的觀點,對於外在的人事物,因為經過文明的馴化,所產生的種種定見,使大人常常很容易變得不快樂。中國有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成語,告訴我們遭遇到丟失馬匹或其他糟糕的事,不一定是福是禍,放開心胸來看待生活裡的壞事。西方也有類似的故事,述說著同樣的智慧:
非洲有位國王,他有一位至為信任的大臣,每次不管碰到什麼事,這總是回答:「那樣很好啊!」
國王覺得這個臣子真是一個樂觀的人。
有一次大臣與國王去狩獵,他幫國王裝填彈藥後將獵槍呈交給國王,國王瞄準一隻野鹿射擊之後,獵槍竟然膛炸把國王的一隻手指炸斷了,國王痛得哇哇大叫,那位臣子竟然仍說:「那樣很好啊!」
聽到這樣大不敬的言詞,大王立刻降罪,把那位大臣關到監牢裡去。
過了一年,大王又輕裝簡從地到野外狩獵,這次很不巧地竟然碰到一群兇殘的食人族,大王與隨從都被食人族擄去。
當食人族準備升火,將大王等一干人燒烤來吃時,發現大王缺了一隻手指,食人族嚇了一大跳,因為依據該部落的信仰,吃掉「不完整的動物」是會遭受天譴的,於是他們便將大王一人釋放了。歷經九死一生的大王回國之後,回想到一年前射擊發生意外時,大臣跟他說的話,覺得那位臣子真是太有智慧了,於是把他從監牢釋放出來,並恢 復他的職位。
當大王告訴大臣被食人族捕捉的遭遇,並且對讓他白白蹲了一年牢而抱歉時,大臣依然回答:「那樣很好啊!」大王非常納悶這位臣子失去了自由,竟然能夠毫無怨言?臣子說:「如果我沒有被關進監牢,很可能會跟你一起去打獵而變成食人族的食物了。」
這類的寓言故事,提醒我們隨時以正向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不要妄下斷語或假設。快樂和自在並不需要附加條件才能擁有,只要懂得如何擺放自己的心態,快樂和自在存在於任何情況下。
最好的禮物是當下
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史賓塞 ・強森博士寫過另一本書,《誰找到了我的禮物》(The Present),巧妙地用英文 Present 同時可當「禮物」與「現在/當下」,來做書名,以寓言的方式,敘說一個小男孩從鄰家老人那裡聽到了關於「珍貴的『禮物』」的故事。
老人說,得到這份禮物的人,就能擁有永遠的快樂。隨時間漸漸長大,男孩發現自己愈來愈成功,但是愈來愈不快樂。很好奇也很希望能從老人那裡得到這份「珍貴的禮物」。後來才發現,最珍貴的禮物,每個人早已擁有,其實就是無求地專注於行動的當下,而不是藉由行動獲取任何事物。
對於專注於「當下」,小小孩通常勝過於成人者甚多;成年人腦中有「成功與失敗」的觀念,內心揮之不去的既是害怕重蹈失敗的痛苦,更是對於未來成功狀態的不確定感,總希望透過行動作為,去得到什麼,這種心態導致無法享受此刻行為的喜悅。
所以,「道德客」教我們檢視內心源自於恐懼的協定,重新建立愛與光明的信念或協定,以擺脫既有社會馴化的束縛,重新獲得生命的自由。
同樣地,老子教我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學習世間的知識靠努力、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至於自在喜悅之道,則是無為,每天都減少一點身心的負累,直到哪天,當我們能夠活在當下,那個最珍貴的禮物便自動現身,所以西方有一則嘉言說:「成功就是當我們不再追求成功的時候。」
「無智亦無得」
「心經」中的菩薩,體會到:那個自在與喜樂原是靈性的本質,並不需要特別學習才能獲得,如同未經馴化的小孩子輕易就擁有那個狀態一樣。只要我們能超越眼耳鼻舌身意所形成的定見,見證自我靈性的本貌,那種喜樂與光明的狀態就自然現前,那麼,活於世間,不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擔任什麼樣的職位,隨時可以為自己創造樂土。
也許,這個世上真的有比較聰明,比較天才的人,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同樣的喜樂,就在當下!
Retreat 9:做一個快樂的人
現代教育教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人,然後,變成一個有用的人,不論我們是否快樂。
IQ 高不代表EQ高,成就高亦不代表擁有較多的幸福。
做一個快樂的人吧!請列出三項你覺得如果你能持續不斷地從事它,將會為你的生活帶來正向改變的活動。
1.
2.
3.
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事情並不是你中了樂透、或是退休之後才能從事的,何妨現在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