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 心的作用
第九~十三 心的作用

第九~十三 心的作用


Bg 37

第九回 心的作用(一)
向外染含因

  當人心不安、心痛後,才發現心的存在,以及心向内的重要性,也才知道懂事以來,心一直是向外的。所以心是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内的。
  心向外,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意,與外界互動,收集資訊並比對,主要是頭腦工作。
  心向內,是透過全身每一個細胞,去體驗與周遭情境能量之交流。


  起初,每一個靈體,都是自然的向外染上宇宙的信息;也就是宇宙會自然的將一些能量模式,隨機地存放在靈體上。所以,每個小孩由於出生的時、空、環境不同,日後長大以後,知識、經驗、個性,也一定會不同。因此,不論是好個性或壞個性,嚴格來說都是不由自主的。在這不由自主的過程中,我們學會許多的事物。也因為有這麼大的可塑性,才能發展出許多驚人的能力,讓我門更認識到人類潛能的無窮。


  這應該是靈體成長的必然過程,而所學的可以稱為記錄在靈體上的「含因」,以後碰到適合的環境為「觸緣」,他會立刻起作用進而「成果」的,而面對結果所採取的態度,將演化出未來的「償報」。所以,有時候太苛責別人的個性,就顯得有些不合理。不如把每一次的錯誤轉成最穩固的墊腳石,讓自信更上一層樓。


第十回 心的作用(二)
向內找能量

  當人們開始認真地面對自己最深層的感覺,打開心時,世界就不一樣了。
  首先,呼吸先產生變化,開始像深呼吸一般,接著漸漸變慢了,也變深了,全身肌肉也漸漸鬆了,眼睛、耳朵的壓力也漸漸解除了,大腦漸漸空了。彷彿大腦的作用離開了皮質,自動往中間收回到丘腦、腦下垂體與松果體的位置,想必這時自律神經甦醒了,所以身體就開始透過神經、內分泌去調整不平衡的部分。


  持續一段時日後,偶爾在很靜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呼吸時身上似乎有一層氣磁場包覆著,隨者一呼一吸的動作,脹大縮小著。這大概就是和宇宙合一的現象,也是能量共振的現象。記得我第一次發現能量時,高興了好一段時間,原來每個人身上都藏有寶貝。而從小到大一直有感的人,常覺得那是很自然的事,他也搞不懂為什麼別人沒有。


  中醫講肺主氣,這氣不是空氣的氣,是氣機的氣,是指身上能量的流動狀態。氣所到之處,該處的血流較旺盛溫度較高,細胞的功能也較旺盛。由此看來與現代醫學所言之,自律神經與內分泌,有異曲同工之妙,且兩者顯然都受「心念意識」的影響。


  又古書有云:「聖人呼吸以踵」,呼吸怎麼會和腳跟有關係呢?另外《黃帝內經》有云:「……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此外,近年印度有位瑜珈大師名雅尼,據說已七十年不吃不喝,印度科學家邀其作實驗,以監視器全天候監控錄影,二週下來發現他只有刷牙時才碰到水,平常有靜坐習慣。


  可見,呼吸絕不是只有交換氧氣這麼簡單,他與宇宙能量交換及身體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而這一切必須要心懂得向內,回到赤子之心,才有一個開始。


第十一回 心的作用(三)
内外融合找至善

  心向內是可以回到靈性的最初,發現能量,也能淨化靈性。但總不能整天待在裡面,一走出來,那些外染的含因、慣性還在那裡啊!不僅開口動手就錯,還會製造很多日後必要償受的苦果,備受煎熬。所以,有必要修正錯誤的含因與慣性。


  然而,人世間有人說你對,就有人說你錯;有時候覺得自己在做善事,可是他人卻覺得你在造惡業,顯然每個人對善惡的觀點不同,又該如何取捨呢?


  我常問人,吃東西是我們在吃,那消化是誰在消化?……是宇宙!我們身體其實是宇宙的。所以當我們放鬆時,自律神經甦醒,身體這小宇宙會與大宇宙合一。因此,合一的小宇宙平衡與否,可以做為意識活動的導師,可好好運用。


  也就是,任何時空,當一個意念發生時,就可以運用向內的心,啟動身體這個小宇宙與大宇宙合一,接著置身於這意念所產生的情境中,馬上問問你的心,心安否?感受能量平衡否?下一個意念亦復如是,久了,成為習慣後,就會時時刻刻處在内外融合的境界,而逐步開展出不造業的知識、經驗、智慧、觀念。


  這時候,你所做的事並非一定善,也並非在善惡的正中間。有時候在你的觀點看來會偏善一點,有時候會偏惡一點,但對整體而言是好的。此時的你已不拘泥於小我,而是以大我為依歸,不再以習性、慣性、秉性、個性處事,所以造惡的機會就少很多,離至善應該就越來越近了。


  依我的經驗,至善與否無人可知,但學會用「心」看世界以後,可發現,執著意念的習性減少了,變得較容易轉念,因而煩惱持續的時間縮短了,心也較坦然,而人也較以往舒暢些。我想,這就很值得了。由此可知,很多頭腦轉不動的事物,心一轉就動了。頭腦可以推導出所處時空的細節,然而心卻可變換時空。因此要好好善待這顆心。


第十二回 心的作用(四
產生新慣性

  當我體會到能量的好處後,從此,不論等車、排隊,任何空閒時間,我不再焦躁,不再無聊。靜下心來,或站或坐,就開始學習和宇宙合而為一,平衡身體能量、清除不良慣性。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身上出了一個新慣性。有時候無意間,心就自動跑回來了,再不像以前整天在外面趴趴走,而不自知。甚至會發現,奇怪我剛剛心跑到哪裡了,突然有醒過來的感覺。


  此外,可能是較少消耗,較不執著,且常常無意間充電,空虛沮喪感少很多。還有,覺得氣較以往沉穩很多,人似乎較不會有莫名的情緒反應,彷彿周圍形成一防護網,然而卻會增加許多有意的生氣,但又不帶強烈情緒。


第十三回 隨身攜帶的財富
—— 身、心、靈

  我常問人,請問你從甲地到乙地,什麼是你隨身攜帶的?我們人從裡向外有:靈性、心性、身軀;外面有:名、利。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是用靈性與心性,透過身軀,向外求取名和利。其中,“名” 為精神能量,“利” 為物質能量。


  在這過程中,有的人很快就發現心靈的空虛;有的人也許是好福氣,一直處於快樂的情境中;有的人也許是好功夫,一直有辦法享受追求名利的樂趣,也有辦法排遣寂寞。無論哪一種人,最後總會面臨能量萎縮,身體病痛。而且追求名利越強烈的人,往往出賣太多的靈性,導致能量補充不及,身體的病痛會來得又急又猛。這時他所擁有的名利,卻無法換回他的身心靈,也許透過科技可以勉強地維持身體的 運作,但生活品質已無保障了。


  孔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如果我們能保持源頭活水來,在求取名利及欲望滿足的同時,能顧到身心靈的統一與協調,那該有多好。所以,身心靈是我們隨時隨地攜帶的財富,有了他與宇宙的連結,可無中生有創造一切,少了他,一切就沒有根基了,很快會消失的,所以很值得好好呵護。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