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 十二封
第九 ~ 十二封

第九 ~ 十二封


忠臣貞女
所謂本流聖人
五重之義
人間五十年

Bg f89

  有關依賴彌陀如來之意如何;既將萬善、萬行定名雜行而厭棄不修,唯一就是指彌陀所誓「一心一向依靠我之眾生,不論如何罪深之機也要救度」之大願也。也就是說阿彌陀佛以外不并稱二佛之意。在人間也有不事二主之道理,外典也有「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兩夫」之記載。應明白阿彌陀如來被三世諸佛稱為本師,師父。既已依賴其師,弟子分之諸佛,對此沒有不喜歡讚歎之理。


  那麼南無阿彌陀佛之行相中,已充分囊括(包含)一切諸神、諸佛菩薩以及其他萬善、萬行之功德,還有什麼不足感而向意諸行、諸善呢?既已知道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也是萬善、萬行之總體,那一切可放心了。


  再說,對阿彌陀佛,應如何依賴,如何信奉,來得遂往生極樂之願,並無他法;只要深信「吾身為罪重惡極無用無益之軀,地獄以外無可往之處,唯獨彌陀如來一佛發救度此機眾生之誓願」,一念歸命之信心發起時,自然促其開發宿善之機,這是由於佛賜與之他力信心之故,指此時之佛心與凡心成為一體叫獲得信心之行者。
  此後「只有行、住、坐、臥中不間斷地念佛,以報答大悲弘誓之恩」。

  所謂本流親鸞聖人所教一義之意是,以他力信心為肝要。對這他力信心若不詳識,人生一大事 —— 往生極樂 —— 之願,絕不能得償,這於經、釋中皆有明確闡示。
  那麼,瞭解他力信心之相後,想得償往生真實報土,還應怎樣修持,應把握怎樣之機緣,才能如願以償,對其要旨想更一層瞭解,懇請詳教,以便聽聞後,取得更堅固之信心。


  答曰:「所謂本流之他力信心主旨是,不需為吾身之罪深而慮,只要一心一向依賴阿彌陀如來,深信救度十惡五逆之罪人,五障三從之女人,是由於彌陀不可思議之誓願力所賜」,對其本願無絲毫疑心時,如來便察知其心,將行者之惡心化成與如來相同之好心而融為同體。


  指此說為「佛心與凡心成一體」就是。由此便可知道,被彌陀如來攝取於遍照之光明中後,有生之年便住於光明中。一旦命終時,便被送往真實之報土。對此宏恩崇高之彌陀大悲願,應如何報答呢?那就應該不分晝夜、朝暮,只有稱名念佛,以報謝如來之大恩而已。


  此意正是本流創立為本之,一念發起,平生業成之義也。照這樣一心依賴彌陀,就不必勞苦,又很容易可取得信心,成佛、往生極樂更是沒有問題!啊!多崇高之彌陀本願呀!多寶貴之他力信心呀!對往生一事還有什麼可置疑?此後之修持上應以此為範。


  所謂一切神佛,皆為使人取得他力信心,唯一方便之門而顯現為眾神、眾佛。那麼一切佛、菩薩,固由彌陀如來之分身,悉皆歸命於南無阿彌陀佛一念之中,囊括於此一念中,不可疏忽,此外尚應留意之事。那是:不可因自己已獲信心,而處事有所疏略,不管身處於國家、於地方、於公、於私更要專心認真從事。
  有如上述修持之人,才可稱為信心發得,求取後生信樂行者只根本表現。也才可稱為遵守佛法、王法之人。

 本流親鸞聖人所勸化之主旨,近年來在各國有種種不同現象,真令人概歎!

★ 其故是:先說本流是以他力信心來成就凡夫之往生為肝要,若將得此信心之相擱置一邊,又沒有任何徵兆,歪曲本意,對人勸言曰:「十劫正覺之初,彌陀如來便奠定吾等之往生,若不忘此,即是信心之相也」。以此說法歸命彌陀如來,想得他力信心,簡直是作夢。


  既然明瞭於十劫正覺之初,就已奠定吾等之往生,但對所謂往生所必需之他力信心卻一竅不通,也就不能如願以償。尚有人說:「雖已歸命彌陀,若沒有善知識也屬徒勞無功,此故吾等皆應依賴善知識為要」等說法。據說將此當做獲得本流之信心之美好想法,也時有所聞。


  再說善知識之能力與本分是勸人「一心一向歸命彌陀」而已。依此立訂五重之義如下:一宿善、二善知識、三光明、四信心、五名號。對此五重之義,若無成就,是得不到往生之果也。
  那麼善知識可說是勸人「歸命阿彌陀佛」之使者也。為啟發宿善,若遇不到善知識,往生報土就沒有希望,但捨棄應歸命之彌陀,單靠善知識,其希望更茫然,是件大錯特錯之事,切記。

  想起人間之五十年,相當於四王天之一晝夜;又四王天之五十年,即等於等活地獄之一晝夜也。以此類推,對眾人墮入地獄受苦之事,無動於衷,對往生淨土受無上之樂也無傾心,徒勞空過歲月,自身無信心決定之份,也未曾聞過聖教一卷經書,對門徒更無勸化過一句法言法語,朝夕伺機與枕被為友而睡,真使人概歎,各自應迴想思過。


★ 此故,自今日此時起,過去不法懈怠之人,更應決心精進,早日獲得信心決定,成就往生真實報土之願,以做其身之德,也才符合自行化他之道理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