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起心動念的重要性
第二十二回 主人或奴隸
第二十三回 眾生平等
第二十四回 修持平等

第二十一回 起心動念的重要性
為何修行人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因念起還未發出時,能量尚少,他人還不容易覺察。若一旦發出,就會產生循環的作用力,也就是造業,同時也會對相關的識種加減分。一次的加減分是很少的,但無意中持續累積,該識種會發展成為很强烈的種子因,也就是慣性的產生。從此,人們將不知不覺地受其擺布,而命運的走向也受其影響。
同樣的,若能把握每一次的起心動念,時時關照它:久而久之,識種改變了,也會形成一種好的新慣性,不知不覺命運就改變了,毫不費力的就能讓生活更美好。滴水穿石的現象,正可用來說明「起心動念、入意、藏識」的過程。
雖然有人說,要達到滴水穿石,那得經過萬水千山呢?其實沿途風光好,一開始做就會有好的回饋,會有吸引力的,會讓你扶路唱樂,不覺至南門。因為「石」若比喻為帶來痛苦的頑固識種,「滴水」就是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的點點滴滴。如果你知道每一次的起心動念就是在解除未來的痛苦,增加幸福指數,不僅不會覺得枯燥無味,還會想好好把握每一次稍縱即逝的機緣。
第二十二回 主人或奴隸
人有本性,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同樣的人有慣性,很多人也沒發覺,以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直到有一天他的心空虛了,心痛了,身病了,才驚覺不對,開始向內探索。當他找到本性時,會發現原來他身中還藏有這一樣寶貝,此時才有辦法把本性和慣性區隔開來,才知道一直以來他都是把慣性、個性當作是唯一的自己。誰攻擊到我的個性,就是攻擊到我本人了。
其實,這些慣性都是不同時空因緣染上去的,而我們也一直在當慣性的奴隸。慣性本身沒有絕對的善惡,都是生存、生活的技能,都是宇宙能量的儲存所。而當我們找到本性,時時關照,產生新慣性後,舊慣性並不需要丟棄 —— 因為丟棄可能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 而是將他們轉為各式各樣工具,也就是我們會從慣性的奴隸,變為慣性的主人。
因此,當我們想批評他人時,我們僅可批評他的慣性,不能汙衊原靈的自尊,因為原靈是和宇宙一體的,和你和我都是一體的。甚至連慣性都不宜批評,因為這是宇宙儲存在他身上的能量,我們僅能依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如何轉化與運用此能量,讓他帶來彼此的進步,因為這能量海是大家共存共榮的。有云:「我反對你的意見,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如果你不尊重,宇宙的能量如何流動?如何和諧呢?如何演化進化呢?
第二十三回 眾生平等
修整慣性,有兩個很重要觀念,一是「眾生平等」,一是「修持平等」。
眾生平等,前已多次述及,就是要認識,人人有一原靈,具本性。而所擁有的識種,也就是慣性,是無明時被動染上的,有無窮的可能性。其中每個人的本性永遠不會受影響,隨時與宇宙合一,只是被掩蓋住了,找到本性,透過本性識種的創發,人人都可以發揮無限潛能。而所有曾經加上去的識種,都有助於覺醒的到來。因此,所有的人都有無限的可能,都很值得期待。有此觀點,人就不會有不平等心,不會有比較心、優越心、高傲心,輕蔑心。
又從另一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有輕賤他人之心,改天被他人超越,就會有被輕賤的感覺。相對的,如果我們有過度崇拜他人之心,改天超越他人良多,若他人不崇拜你、不尊重你,必感憤恨不平。更何況一切都是循環的,有時也會莫名其妙的高下顛倒。由此可知,愛強與恨烈常是同一人,而驕傲與自卑也常是同一人,崇拜與鄙視常是同一人,諂媚與傲慢亦同。
所以當下一定要認識眾生平等的真相,明瞭本心本性的潛能,自然不會捲入情緒反覆的漩渦,自然會有平等心、互助心、讚嘆心,也就是:平等心認識每個人平等的潛能;他人遭難時,互助心認識每個人都會碰到難關,本該相互幫忙;他人順遂時,讚嘆心懂得欣賞他人當下心性的保持與新技能的成就,同時獲得他人優良能量的印心與成長。
第二十四回 修持平等
接著來談修持平等,修持就是為了身心靈的成長,為了離苦得樂,可分四個階段:慣行→行善→行道→道行;也可分:有所作為→有為→無為→真無為。那該如何下手呢?修持一定是由自己的性向、興趣著手,才會有强烈的動機與行動力,不是從選擇所謂的高低優劣法門來開始的。
而修持過程中所遭遇的事物,正面是提昇,反面更是刻骨銘心的成全。當一個人受過挫折後,他反過來朝向正面的力量會更強。例如,告訴小孩子電危險,不要靠近,說半天的效果,可能比不上有一天他不小心被電一下的效果。
有此觀點,就不會隨意批評他人信仰的對錯,因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成長過程,有的人選擇加入宗教團體,有的人選擇不加入。且每個宗教也都有優缺點,正是萬教齊發,各度有緣,正面提昇,反面成全。因此,修持是平等的,宗教也是平等的,都是靈體依當地風土人情,依性向、興趣選擇的一個歷練過程。只要是慈悲、平等、博愛的,就值得相互讚嘆與肯定。我們就彼此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