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第六天開示之三

今天晚上是我們這次佛七最後一個晚上,我有很多的話想跟大家勉勵,尤其經過一整個星期在念佛法門上的修行之後,更期待各位能在念佛法門上得到殊勝的利益。
我很慚愧、也很抱歉,因為跟農禪寺的念佛共修脫節太久,所以整個運作模式無法配合運轉得純熟。在佛七期間,我很想跟大家共享體會念佛的殊勝和身心轉變的次第,也就是,如何在每天念佛拜佛的實際進行之中感受到身心的變化,從變化中如何調整修行,如何用念佛拜佛去深入得到念佛的受用。

以慚愧感恩心
領眾修行
一般人只教我們老實念佛,從來不說明我們念佛修行其中的轉變,也不指導我們如何以同樣的一句佛號來次第深入,這樣的修行很可惜。因為念佛要有方法,要知道怎麼去念,要根據每個人的修行狀況所達到身心狀況給予教導,讓他能夠繼續努力。
雖然是同樣一句念佛,但指導者要能根據每個人修行的身心狀況、善根成熟度來契入在念佛的利益中,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時間操課的念下去,或者只講一些祖師教誡或經典來鼓勵大家,這樣無法在實際修行上指導大眾。
我一直深深感覺聖嚴師父是個偉大的修行指導者,他經由自己實地的修行,給我們很正確真實的佛法指導。師父以他自己的身心體驗,按照經典的教誡,跟隨每人的身心狀況給予很靈活、也很真實受用的教導。
在他老人家所創辦成就的道場裡,竟然沒辦法再見到這樣的教導,這是很可惜的!但看到這樣的情形,我自己覺得很慚愧,因為我不能責怪其它師兄弟沒有努力,不能責怪師兄弟無法受用師父寶貴的教誡,我不會這樣的要求他們,我只是覺得自己慚愧。
因為從我出家到我離開常住,在這段期間裡,師父付出的教導和關懷是最多的。從我當小沙彌師公要我跟隨師父他出家的那一刻,一直到今天,我相信師父老人家時時刻刻都在指導我們,只是我沒有發心,在師父需要我時,我幫不上忙,在師父老邁病痛時,我對整個團體也沒辦法盡到多少力量,我有愧師恩,這是讓我最感到慚愧的地方。回到農禪寺帶領大眾佛七,我是以一種慚愧感恩的心回來的。
念佛法門是一個很殊勝利益的法門,尤其現在的社會,人們心裡的障礙問題很多,如果能把念佛法門用在生活裡,真的是最好的修行。
我本來期待能趁這次佛七,盡量把我所學習的跟大家共享,但因為自己離開太久了,無法配合得純熟,還好經過最後的溝通,我才敢大膽地把自己該表達的說出來,雖然有些晚了,但總比沒有好。
這幾天很感謝各位的精進。在淨土法門上該如何用功,實際上,在這幾天裡我反覆說過了很多次。如果各位能照著方法去用功,一定會有所利益。在佛堂裡的佛七,我們是加功用行,希望在最短期間內,能把自己身心融入到佛號之中,能得到念佛的身心利益。
在家裡,我們如何持續把念佛用上手,更為重要。在面對忙碌的家庭生活、職場工作和人際關係,希望各位還是要持續在念佛法門上用功。各位回到家裡,因為各自忙碌,念佛的時間比較少,無法長時間的努力,如果沒有固定時間拜佛念佛的話,古代的祖師是希望我們至少十念念佛,師父也是鼓勵我們十念念佛。
我們漱完口後,在家裡點三柱香、禮佛三拜後,就可以開始念佛。如果家裡沒有佛堂也沒關係,只要不打擾到別人、自己身心也能安寧,不一定要有佛像,照樣可以禮佛三拜。之後,你可以站著或跪著,以很專心、至誠懇切心來十念念佛。
古代大德教我們可以一口氣念十聲、或分成幾口氣來念十聲。或者你也可以一句一句念地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十句就叫做十念了。自己要聽清楚每句佛號聲從嘴巴出來,以自己聽得到為主,心裡也知道自己在念佛。在這十念後,我認為可以跪下來祈願。
祈願是跪下來祈求阿彌陀佛。可以在心裡默默祈求,也可以念出聲音,例如「阿彌陀佛,請佛慈悲,慈光照射弟子,讓弟子在今天這一天的開始,能盡心盡力與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來相應,能一整天常常不要忘失阿彌陀佛的悲願悲心智慧,也祈求阿彌陀佛給我力量勇氣以及有恆的毅力,不管遇到什麼挫折災難,都讓我能秉持著彌陀的悲心願力,勇敢而且很歡喜的去接受生活的問題。」
如果你能用這樣的祈願觀想祈求,我相信在這一天裡,你可以感受到佛時時刻刻都存在你心裡。
小時候,我媽媽教我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時,我的心裡常有觀世音菩薩很莊嚴的形象,我還不是小沙彌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有時候遇到困難,因為不敢回家跟媽媽說,只能一個人在背地裡哭泣。哭泣的時候,我就念起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祈求菩薩給我力量勇氣,讓我不要在痛苦的折磨之下,被別人打垮。
到現在,我都常常覺得菩薩的力量在我心中給我很大的幫助。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把自己的心敞開,經常跟佛菩薩有這樣的心跟心的交談跟祈求,你會感受到很多力量。

絕對不要散心
念佛 !
有時候,有人會嘲笑一些老菩薩們,常常在拜佛時,嘴巴碎碎念,因為他們會一面拜佛、一面求佛菩薩保佑。但你說,有沒有效?很有效!當一個人很脆弱無助的時候,只要念了佛或菩薩的聖號,向佛菩薩祈求溝通後,你會覺得很有希望,會感受到有力量──這是我自己從念佛裡體驗出來的,我覺得很有用,提供給大家參考。
各位在早上在等公車上班上學的時候、或者坐捷運、自己開車,都能念佛。持念的安定寧靜會讓人一整天都感到精神飽滿。大多數人精神渙散、覺得很累,就是腦筋想得太多,覺得很苦、很疲倦,實際上,發生的事情都還不及你想的百分之一。為什麼佛法說這些想法都叫妄想?當你專心念佛,等到事情來臨時,你自然就有智慧去處理它了,不需要事前想很多,這些都叫做浪費精力,反而讓人更覺得壓力、精神無法負荷。
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你照樣可以用功,而且愈用功、飯吃得愈香,用功後,你可以慢步經行一面念佛,但你不要裝得一副跟別人不往來的樣子,讓人家一看,覺得學佛的人好奇怪,這樣就不好了,要很隨眾,隨眾之中不忘失自己的功夫。
以前我在學校讀書時,我是個和尚,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夠奇怪的了,如果同學在聊天瞎扯打哈哈的時候,我又表現得和他們格格不入的樣子,或者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的話,糟糕,人家就完全無法接納我了。
各位回到日常生活上,也要注重自己的人際關係。有時候和別人聊天,難免會談到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這時候,你不需要立即表現出冷漠的樣子,你可以繼續聽他們的談話,你眼睛好像很注意,心好像也在聽,事實上,你的心還 用在方法上,一樣嘴巴可以微笑,眼睛注視人家,但你覺得沒意義的話就不理他,用心在念佛上。這樣不但不會得罪人,自己功夫又能進步。
互相聊天溝通,也是一種舒發壓力情緒的方法,但對學佛的人來說,太多的聊天,是沒有意義的。我剛才經過寮房要到樓上休息的時候,聽到義工在閒聊華航公司的規矩等等。在佛門的聖地,這些義工雖然發心來服務,但卻沒能掌握住修行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工作完成的時間、哪怕只有一支香的時間來參加念佛,知道這個法門應該如何精進用功,不是更好嗎?
甚至,有幾位法師也談得嘻嘻哈哈的!我心裡覺得很怪,師父常常教我們這些師兄弟要發心修行,我們每個人都說工作很忙,看起來,度生事業開展得很不錯,但內心裡,身心安住的法門力量一點兒都不踏實。外表現了出家相,過了幾年,如果內心感覺更苦,那就不是師父沒教,而是自己沒把握時間用功!
甚至我下樓來經行散步的時候,也看到一些掛著名牌的菩薩(註:佛七學員),也在那裡聊天,我經過他們的時候,他們好像也不在乎。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該說的,我都說了。
我要求各位要利用時間精進,他們不願意做,我也恆順眾生,不要給他們起煩惱。只希望各位到佛堂裡來修行,要落實在法門上用功,要善用每個有限的時間去積累它。如果每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時間,你都能去用功,積累起來的話,就會成為有用的時間。
這樣的用功比天天嘴巴念佛,心卻跑到外面去還要好。有人認為〈偷得浮生半日閒〉,找個閒暇的一天,到寺廟來吃齋拜佛或念幾句佛號,覺得身心很安寧,因為平常太忙,有這樣的調劑、轉變,覺得身心很受用。可是連續七天,把你們關在這裡一直念佛,就有人覺得念佛越念越苦、好想逃跑。
〈珍惜〉,經常是因為得來不易,當你太容易得到了,就不會用功了。常常聽人家說「初發心時,佛在眼前;過了幾年,佛在西天」,這表示我們的心愈來愈懈怠了。我希望各位一定要珍惜,在平常的日子裡,你必須在家庭承當你的責任,你必須為了家人的生計而養家活口,在忙碌之下,如何不荒廢道業?就是要利用每個片段時刻,因為它得來不易,你一珍惜它,就會更發心、更積極。
還有,在念佛的時候,不必貪多,但絕對不要散心念佛。散心念佛養成習慣後,很難改正。雖然,不論散心或發心念佛,你都能去到西方,但要得到念佛法門的現世利益或殊勝利益,還是要一心。有沒有哪部經是教我們要散心亂想就能有所成就的?絕對沒有!
我們常念的《阿彌陀經》教導我們,要念到若一日到七日一心不亂,臨終時,佛才會現前。很多人因為做不到,所以就感到是很重的負擔,或者因為念得久了,就會覺得厭、苦。各位在家念佛,要以歡喜心來念,時時刻刻親近佛陀,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我最喜歡的、最殊勝難得的法門〉,要常常把心打開,念一句佛,就請佛來坐一坐、聊聊天給你指導,或跟佛哭訴一下心中的苦。一句佛號聲,可以帶著你的歡喜、悲切、祈求的心來念。

「酸」了以後,
更能和佛相應
有人問我:為什麼一句佛號念出口時,心裡覺得酸酸、苦苦的?因為你念佛已經專心了,感受到佛的力量,你稍微有了感覺,所以一句佛號聲入到你心裡的時候,會讓你知道,世間的眾相實際上是苦的。那種苦,不是痛苦,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經過這樣的〈酸〉了以後,反而更能和佛連繫。相應在一起,這是很自然的。
我想到師父對我的恩德,就覺得很對不起他老人家,我的眼眶會紅、我的聲調會有點兒改變。同樣地,佛是我們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我們因為懶惰懈怠沒有積極打開自己的心胸,所以當我們念出這句佛號聲時,內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對不起佛陀的感受,就會隨著佛號聲被帶了出來,你會從內心裡發出慚愧的悲懷,這是很好的現象。
我希望各位念佛要以真誠的心專心地念,每念一句,要有一句的身心受用,這是最重要。不要只求快或毫不在意地念下去,因為散心養成習慣後,就很難改正。人的習氣,很快就會養成,但要轉成好的、積極的態度、或正念正行卻很難。
念佛雖然很簡單,每一念不論是否念出聲來,都要貫注我們全部的精神力量,你的身心都要跟你現在心裡運轉的聲音相應。念佛,就是要如此。任何時間,你都要這樣念,不管是在交通往來的路上,在忙家務的時候,都要如此。
大乘的經典雖然龐大,但比較欠缺修行過程身心轉變的指導,例如身心怎麼斷煩惱、怎麼得智、證智。這些在小乘經典裡有比較清楚的說明,教導修行的人,有了怎樣的煩惱、就要起什麼樣的思維、用什麼的方法來修行、修行要經過哪幾個步驟。例如四聖諦要以十六行觀來修,每一個聖諦裡有四行,每一行應該如何用功,在小乘經典裡都有詳細的說明。
我記得在馬來西亞弘法的時候,有一位南傳法師告訴我,他教禪坐時,次第方法就指導得很仔細。到課程最後一天,他會帶學員到墳墓去禪坐。馬來西亞森林很廣,晚上看不到燈光,而且會有鱷魚、蛇、野狗出沒在墳場。這位法師就帶著學員到墳場打坐,而且每個學員之間還離得遠遠的。他用一條紅繩結界,叫學員坐著結界內不可以出去,出了結界,他就不保障學員的身心平安。
最後一天的禪坐要修整個晚上。因為每個人都隔得很遠彼此看不到對方,這時候,每個學員就要把之前所學的功夫拿來應用,看看那一個晚上能不能安度。這個方式是真實地考驗你有沒有落實修行的法門,經過這一夜,每個人一輩子都很難把方法忘記。
月黑風高的墳墓,遠遠就看到兩個紅紅像電筒一樣的東西、可能是野狗的眼睛,慢慢走近你,愈來愈多,它跑到你身邊,你遠遠就聞到臭味,你坐在那裡,它用舌頭來舔你,你真的會很怕他把你當作食物。這是真實的恐怖。法,就是要經過這樣真實用功淬鍊,你就一定能用得上手!
大乘佛法有很多法門的用功,但很欠缺像這樣真實次第的教法,例如念佛可以斷煩惱,但卻沒有用煩惱來考驗我們念佛可以斷恐怖。我們大迴向時求佛,當我們臨終時沒有病痛,心不貪念,意不顛倒。但如果要考驗各位顛不顛倒,可能一考驗,你們就原形畢露了。
大乘佛法很多止於聽聞了解,很欠缺實地修行,小乘的禪觀也有它的特色 ── 次第法門很清楚,尤其南傳禪師的指導都很正確仔細。中國的禪法也很有特色,尤其中國祖師禪要經過千錘百鍊出來,只是在教法上比較籠統一點,蠻可惜的。
希望各位在念佛的時候要很誠心。各位身心如果有什麼變化,有什麼奇怪的身心感受,例如聽到聲音、見到阿彌陀佛,都不要去執著,不管它是魔來佛來,都要放下丟開。你不必去想剛才見到的是佛來現身還是魔來現身,因為經典告訴我們,魔會顯現出這些形相。甚至耳朵聽到很好的聲音,好像佛菩薩在講經說法,讓你覺得很殊勝,但,真的是佛菩薩跟你講經說法嗎?
有了這些體驗,代表你念佛或打坐時,身心進入更深層次的受用。如果你不去理會這些受用,你就百分百保險,但是如果貪求它、想多見一些佛,心一起貪,外魔就很容易進來,你心裡想的、貪的東西就會變現出來。
在《梁皇懺》裡說,人往生時,會因為他生前所造的業而顯現境相,《地藏經》也這麼說。但你以為造業很重的人所見到的一定是很差的相嗎?剛好相反,《梁皇懺》說,業重的人,如果貪心很大,他所見到的是裝飾金銀琉璃財寶的車子。古時候的人,用的是馬車,現在可能是用奔馳寶馬!你很高興馬上坐上車,車子剎那間就變成火焰,鐵蓮花所成的,裡面充滿火焰,直接就下到地獄受苦。這不是外魔,是你心識裡的『貪』所變現的,你原來造的業和所薰習的貪,到最後就變成這樣。
臨終時,我們怎麼知道是佛來魔來?平常如果具足正念沒有種種貪心,到臨終不會有魔來,如果佛菩薩來接引的話,往生的人的臉是佷安然的,他不會產生過份恐怖的相。

遍河沙界
都是阿彌陀佛
功夫更好的人,可以預知時至,如果平常念佛念得很好的人,至少在臨終時,佛號可以在內心保持著,臨終時心不貪念,意不顛倒。一產生貪念,所有的業相就出來了,你就放捨不下世間的情愛。你要想,這些都不好,阿彌陀佛那邊是黃金鋪地的,那才是好地方 ── 這只是告訴你,不要起貪念,如果你想到西方去拿黃金的話,這個貪念的心,又是魔!
我們起念要到阿彌陀佛的地方去,並不是起貪心,而是一種時時刻刻希冀的心,求取自己的業能早消,能生在那個地方,我們不是去享樂,而是要去那邊真正的修行。這樣的心態就是清淨心。
如果為了享受黃金鋪地,要吃什麼就能吃什麼,而且還沒吃完就馬上可以分身百千界去做供養,然後供養諸佛完了,又回到極樂世界修行;如果認為自己一切欠缺,所以要到那裡去享受所有的一切,你一樣是願生西方、往生西方,但是你的願裡,帶著滿滿的貪求污染心。
做為一個念佛弟子,就要給眾生無量的歡喜,這叫做恆順眾生。不管眾生此刻充滿了什麼樣的業障煩惱,無論他各方面如何表現,學了佛,就不該跟他們一樣。我們要有一種心量 ── 要學會放下、包容。
『放下』不是不去計較人家給我什麼不好聽的話,這樣的放下很消極。放下是要用佛法消融自己的身見(認為自己最對的),拜佛的時候,要消除我慢我見。你能夠放下身心,外間的一切就影響不了你。這是用佛法念佛來消融自己,讓身心進到無我。
什麼是包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以為阿彌陀佛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嗎?你拜願的時候,迴向有多少億同名的阿彌陀佛?你說哪一尊才是阿彌陀佛?都是!遍河沙界都是佛陀告訴我們,人人都和佛一樣。佛是擁有涵蓋所有宇宙的萬法萬物的,《華嚴經》教誡我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包含所有法界一切,你的心也一樣,所以不要去計較。
修行,是要在一句佛號聲裡放下自己。禪宗常教導大眾要放下提起,要學布袋和尚,該放時放、該提就提。放下的是身心的我見,提起的是法界六道眾生一同悲仰諸佛菩薩,悲仰偉大的教法。到那時,你擁有的就會是山河大地!
在未來日子裡,要努力在念佛法門,要經常回來參加共修,尤其是精進的共修。平常雖然用功,但人總免不了會有習氣業障,久了可能無法持續下去,或者有其它逆緣讓我們做得不好,常常回來充電加強一下、薰習一下,回來從大眾和諸善知識的身心獲得更多力量,讓自己做得更好。
修行道上只要認真去做,永遠不覺得孤獨寂寞。有些人常常覺得孤獨寂寞,認為〈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那是錯誤的!你認真學佛,上與十方一切諸佛可以同一個真心,感受到他們的慈悲願力和智慧,下與十方六道一切眾生同一悲仰,所以哪裡欠缺什麼?為什麼法師在關房裡關個三年、五年不苦不寂寞,甚至在水邊林下也不苦,而教你們去三個月就起肖(台語,發瘋)?因為一個能真正開心跟佛菩薩相應的人,藉著法門進入時,自然就可以得到這兩種殊勝。
你現在雖然無法全體顯現出修觀音法門的這兩種殊勝,但你要努力地從念佛法門裡,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和佛菩薩同一個妙覺真心。正如大海那麼大,我們無法一一品嚐,但只要知道海水一味,就知道性體裡具足的東西是什麼了!要從修行上老實用功,親自受用念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