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第二章 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第二章 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言:「一切眾生煩惱業障都不覺知,沉淪苦海生死無窮,三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昇彼岸,諸有智者悉皆瞻仰。」


Bg D20
Bg D21
Bg D22

  在許多經典中,佛陀皆有明示眾生為何要歸依三寶,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言:「一切眾生煩惱業障都不覺知,沉淪苦海生死無窮,三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昇彼岸,諸有智者悉皆瞻仰。」於《善生經》也清楚說明:「善生言:『世尊!何因緣故,受三歸依?云何名為三歸依?』『善男子!為破諸苦,斷除煩惱,受於無上寂滅之樂,以是因緣,受三歸依』。」


  以下我們來研究幾個問題,有助於認識歸依三寶:

一、信佛一定要歸依嗎?

  答:每個宗教都有其宗教的信徒。在佛教之中,不是口頭上說說,心裡想想就行;要入佛教之門,須經過歸依禮儀。行過歸依禮的,乃成為真正的佛教徒。沒有行過歸依禮的,不論他對於佛陀具有怎樣的信仰,對於佛法具有怎樣的認識,對於僧伽具有怎樣的敬意;他只是佛教的友好者,不能說是真正的佛教徒。

二、自己可以研讀佛經而受益,何必一定要做歸依的形式?(自己可以在佛菩薩像前自誓自受三歸依嗎?)

  答:佛經是由佛陀所宣說,再由佛弟子結集成經典,由僧寶繼承流傳。一個人,如果只信奉佛經,充其量只是歸依法寶。這是忘恩的行為。解脱之道,雖以法寶為主;但法寶的產生,必須結合佛寶與僧寶,纔能完成。三寶原是一體,不能分開。
  如上所說,如果只信法寶,而不禮佛寶、僧寶,不受三歸依,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又受歸依,不但是形式上的行儀,更是心性上的受用。受歸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禮拜,心理還得觀想。納受三歸戒體,在於心的領受;戒體須由已受具足戒的僧伽,師資相傳,這是法統的一脈相承,不能無師自證。所以說,三歸依不得在佛菩薩像前自誓自受。《濟緣》釋云:「初定發體,必在三歸。」又《業疏》云:「多論問曰:『不受三歸得五戒否?答:不得也。要先授歸,方得戒矣。』」由此可知三歸依之重要性。

三、害怕吃素或受到約束,不敢歸依的想法對嗎?

  答:佛法是解脫之道。歸依三寶,成為正式的佛教徒,親近法師修學佛法,多懂一些佛理;纔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進而如法修行。有人認為歸依後,要吃素,不得自由。實要吃素,不得自由。實在不知吃素是長養慈悲心,是真正走向菩薩道,邁進佛道的方向。而吃眾生肉,廣結惡緣,召感冤親債主,乃是生死輪迴,真正不得自在與不得解脫。所以,不用害怕約束而不敢來歸依。


 由於根機的差別,歸依之後,若不能吃素,或環境不許可吃素,許可食五種淨肉:

 1・不見殺:不見為我故殺之肉。
 2・不聞殺:從可信之人,聞非為我故殺之肉。
 3・不疑為我殺:沒有為我故殺之嫌疑的生物肉。
 4・自殺:壽命已盡,自然死亡之生物肉。
 5・鳥獸食殘:鳥獸等食殘之肉。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