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安心
第六十回 當下的擁有
第六十一回 縮小的自我

第五十九回 安心
心有時會掀起滔天巨浪,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如槁木死灰,有時又熱情如火;有時桀敖不馴,有時又順如綿羊,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為何那麼難以掌握?
身為中醫師,看診時我常發現一個個不同的身體,都是由一顆顆不同的心造就出來的。依我的觀察,身體不究適的人,彷彿都被一股力量壓得喘不過氣來,難以展顏歡笑。竟這股力量來自哪裡?顯然大部分是來自頭腦裡某些觀念的執著,多半是酒色財氣名利情愛,這是當事人可了解的,然而有些可能是來自靈性深層識種的感傳,這就常令人覺得莫名其妙。而不管是哪一種,都令心無法放鬆,時間一長,鐵定自律神經失常,身體失去掌握,而病痛百出。
因此要讓身體健康,必須要學會安心,也就是要納入氣的生活,體會和宇宙合一的感覺,讓人暫時脫離「頭腦」與「靈性」的束縛,回到本心本性,如此宇宙的能量方有管道可以進入身體,而達到最完美的調和與淨化。而這最好成為每日的固定功課,甚至是時時的慣性。所謂:「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
心一安,身心靈就開始受益,靈感源源不絕;心不安,身心靈就開始消減,頭腦坐困愁城。此外,更積極來說,心一安,就能發揮心的力量,妥善運用靈感與智慧,送出能量,創造環境。由此觀之,把心安住似乎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
第六十回 當下的擁有
什麼是最大的靠山?什麼是永遠不變的靠山?就在呼吸之間。今天早上,我散步運動完,坐在大榕樹下圍繞著樹頭的環形鐵椅上,面向東方的晨曦,靜下心來,慢慢的,清涼的早晨空氣迎面而來,周圍的鳥鳴也聚攏過來。我問自己,除了身心靈我還能擁有什麼?
我習慣性地透過呼吸開始感受能量,我感受自身,感受周遭的大自然環境,接著想到了夜空的星辰,與無垠的宇宙,似乎感受都有些不同。想想看那浩瀚無垠的宇宙,多少生物的生滅,多少文化的興衰,多少星球的誕生與消失,多少銀河系的再造,所有的恩怨情仇,全部都在她(他)裡面不增也不減,永遠是一體的宇宙。我想這就是那永遠不變的最大靠山了,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如此就能建立連結,與其能量融合為一。
而心就是開關,不管是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全部都會塑造出特定的情境,而此情境中的能量系統,想必是透過心念加呼吸取得。因此,其所篩選抽取的能量,往往是無垠宇宙能量的極小部分,如此偏離宇宙真相也就不足為怪了,而所建構出的能量系統被摧毀也是遲早的事了。
由此看來,唯有時時活在當下,才能跟得上宇宙的腳步,同時也享有豐富的宇宙饗宴,這應該就是老子所說的「坐進道中」。
第六十一回 縮小的自我
人人怕失去自我,卻沒有想到所認定的自我,其實很可能僅是原本自我的一小部分功能而已,難道快樂無憂的孩童不是自我嗎?難道整天為著某些理念苦苦追求的人,才是自我嗎?是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把自我縮小了,卻又害怕失去它。也就是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思想牢籠中,也活在自己的感覺牢籠中。
為了證實此點,我開始改換生活,既然領略了部分本性識種的感覺,我開始以此為基礎,時時放下,展開新識種的薰習,假日多往大自然跑,不設定路線走,也不設定該與何人邂逅,讓內藏的識種隨機自行顯現,藉以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與行為,再予以圓滿。
三週下來,發現身心較愉快而充實,而原先所煩憂的事,居然好像消失了,重要性好像沒了。可見有了更好的識種,人便不會眷戀舊識種,而所有舊識種的煩憂,在新識種的照耀下,似乎沒有執著的需求。
因此不看、不聽、不感覺原來的事物,轉而去看、去聽、去感覺全觀點、不設限的事物,是改變的妙法。而當我們可以不停的改變時,誰還會守著痛苦的識種,繼續輪迴在那封閉的能量系統中呢?因此,透過放下,發現了更大的自我,自然就不會被困在縮小的自我中,而害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