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
2008.10.12 第二天下午開示

如果從各位報到的晚上開始起算,現在已經第三天。我相信各位對於佛七進行的流程,包括在殿堂內、齋堂裡、出坡、或時間行程的進行等等各方面,都應該熟悉了。這樣,就不必特地分心去注意許多事情,自然就能把全部的身心力量用在念佛的修行上。
這是一個很好的狀況。但很多人往往到了禪期的第二、第三天時,會因為平常沒有這種修行的訓練,身體就會開始出現腰酸背痛種種不舒服的情形,甚至有些人會開始擔心、害怕自己是否還能繼續這樣用功下去,或者開始認為自己的業障深重,不適合修行。

如果沒有生死心,
你只是來趕熱鬧而已!
各位不要把這些身體或心裡的不適應,都歸咎於是業障。這最主要是自己平時沒有精進用功所導致的現象。因為我們平常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處於放逸懈怠之中,從來沒有真正地用功修行,一旦來到這裡參加佛七,只要兩三天的時間,自己像豬八戒一樣的原形,就會全部顯現得清清楚楚、原形畢露!
身為念佛法門的修習弟子,每天應該要有定課。比較忙碌的人,雖然可以少念一點兒,但至少每天也要念個幾千聲;時間比較充裕的人,則應該每天念一萬聲以上。而且,不僅嘴巴要念佛,身口意三業也都要精進,所以也要常常拜佛。
如果大家都能像聖嚴師父所教導的,每個人每天在家裡至少都能禮佛一百拜,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到這裡精進用功,雖然佛七期間是加功用行,但我相信,各位就不會覺得很苦了。實際上,在座大多數人,每天連一百拜都沒做到,平日念佛也沒有真正一心一意地去念,所以一進入佛堂精進用功,就覺得心很難攝、功夫很難成片,這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平時自己的努力不夠。而且,很多人即便來到這裡,也沒有生起真切的生死心。
早上各位在念佛時,我巡堂走了一圈去感受大家的身心狀況。我發覺很多人雖然很認真地念佛,但是身心並沒有真正相應到念佛法門,也就是說,大家的用功沒有真正的落實,心還是飄渺、浮妄的。雖然嘴巴在念佛,但眼睛卻四處亂飄,心裡也有種種的妄想,所以沒辦法以這一句佛號聲,來真正打死我們所有的妄想、執著。這是因為欠缺了真正的生死道心,所以本來特地抽出七天的時間要來到道場打七用功的願心,一下子就變成了「隨緣吧」!
表面上看起來,人人都是中規中矩的,該拜佛的時候就拜,該念佛的時候就念,但事實上,整個人的身心狀況和真正踏實用功差得非常遠!如果以這樣的方式來念佛,雖然也能往生淨土,但若想在此時此刻就得到真實念佛的受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因為欠缺了踏實的真功夫,所以步步都是虛妄,聲聲都是浮散。而以這種方法與心態來念佛,要是有人說你們能夠成就,那我的腦袋可以拿下來讓那個人當皮球踢!
學佛,如果不能真正發起生死心,而只是到處參與法會或共修,那就叫做來趕熱鬧!沒有用!
各位一定要痛下決心,體會到自己生死的可怖、道業的難成,並深深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修行機緣是多麼的殊勝!這樣一來,每一分、每一秒,你就會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和力量都用在道業的修行。反之,如果以輕鬆散漫的方式來念佛,絕對不可能有所成就。
念佛法門的確是靠著阿彌陀佛的願力,而使我們能夠究竟離苦得樂。但念佛法門的修行成就,是離不開自力的努力。所以從北魏時代的曇鸞大師、善導大師以降,乃至於近代的印光大師,終其一生,不論自己身體狀況、所處的客觀環境如何,都是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這一句佛號聲中精進努力。一方面要為大眾講經弘法,一方面每個人都還是日課十萬聲以上的佛號!且還不知得拜上多少的佛!因此他們所達致的成就,是那麼地受到世人的景仰!
唐朝有一位皇帝,每晚太陽下山後,從長安城往某個方向看去,總是能見到空中有五彩光芒映照著,長久不散。皇帝看著五彩光芒,感覺既殊勝、又好奇。後來,一位臣子告訴他,有一位修行淨土的大師,在那裡領眾念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殊勝出現?除了大師的精進外,就是靠四眾弟子的共同努力。
我們再看看蓮池大師。蓮池大師一生修行也是以念佛為主。有一次,天逢大旱,幾個月都不下雨,眼看就要成災了,幾十萬的人就要因此餓死而流離失所。這時候,官府請他老人家為大眾解苦度厄。蓮池大師做了什麼事呢?也只不過就是帶領大眾念佛,但奇妙的是,他這句佛號聲念到哪裡,雨就跟著他下到哪裡!
這不是神蹟,這是修行感應而來的殊勝力量!大家想想,這些大德祖師們在淨土法門上,這麼簡單一句的念佛聲中,是用了多少的生命和力量來實踐?
印光大師曾經在他的關房裡貼了一個「死」字,就是為了時時警惕自己:死亡是無時無刻都會到來的,而且也是一個人人都逃不掉的事實。因此,當死亡來臨時,你的手腳、身心已經準備妥當了嗎?面對死亡,你有什麼把握、有什麼能力嗎?更何況,一旦死了,即便你想回頭,有辦法嗎?
經典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一失人身,想在百千萬劫內再得人身,都很困難!而今日各位能夠聞法、能夠修行,能夠有這麼好的機緣和眾善知識聚集在一起,自己卻不能發起殊勝心、勇猛心和精進心來鞭策自己、要求自己,反而是以一種小心、輕心、一種似有可無的心態和方式來念佛,豈不是既可惜又愚笨?

大聲念佛,
斷除昏沈妄想
農禪寺的柱子上都貼了很多的警語,上面的一言一語,其實都是用功的方法和下手的方式,但大多數的人看完後,會對自己感到慚愧嗎?例如,我面前這張寫的是:「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我問問大家: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念佛,你們哪一分、哪一秒,真的是念頭死了?念頭不死、雜念不息、妄想不停,你的念佛,真的能夠念到心裡嗎?我們真的是很可悲,也很可憐,而且更是很可惡!我們自己真的要深深地這麼感覺。
明明有這麼好的機緣、這麼殊勝難得的時間能夠來到這裡共修,但卻無法發出真正的道心來真正逼拶自己、要求自己、勉勵自己,以期能在淨土法門上真正成就。這不是辜負自己,那是什麼?
自己不知反省,就只是恍恍惚惚的!以為自己來到這裡,拜個幾拜的佛,念幾句的佛號,參加幾支香,就叫做修行?講得難聽一點兒,這是自我催眠、自我麻痺!再講得更難聽點兒,這叫自欺欺人!
學佛,就是要把佛陀給我們的教誡,深深地從內心裡去感受、去體悟,在明白瞭解後,要實地去修行、去實踐,然後在修行實踐的過程中,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地奮起全部的精神力量,用功努力下去。
而即便如此努力,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有所成就,更何況,是以一種很輕忽的心來看待,如何能有所成呢?對於生死痛楚,一點兒感覺也沒有;對於道和法的可貴,也毫無珍惜之意;更從沒想過自己一定要在這七天內,投入自己全部的身心力量以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念佛殊勝的受益。如此,如何能有所成就?來,是糊里糊塗地來;走,也是糊里糊塗地走。頂多是內心稍微有點感覺罷了!用這樣的態度來學佛,永遠都不可能有所成就!
來參加佛七前,自己就要先做好念佛修行的準備。至少,在自己的心裡,要給自己一份力量,對自己要有一份期許和要求。如果你在進門前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你來到這裡後,自己會要求自己嗎?
當你有了健全的準備,在進到農禪寺的三門之後,就要真正放下一切,真正地痛念生死,真正地發起道心。每分每秒,就是在這句佛號聲裡努力!除此之外,無論自己是否有煩惱、妄想,都不理它!就是一句佛號,老老實實地一直念,一直用功下去。
無論周遭發生什麼事情,都和你無關。甚至於你自己的身心,有了怎樣的狀況,也不去理睬它。反正就是一個臭皮囊,值得為它珍惜嗎?再怎麼珍惜,幾年過後,不是被火燒成一團灰燼,就是埋在土中腐朽,最後也只不過是做為蟲子的食物罷了。
此生,你已經太過愛護這個臭皮囊了,已經為它造了多少說不完的生死業。如今,有這般精進用功的機緣來讓你回頭,並且藉著這個充滿五欲塵勞的色身,仗著一句阿彌陀佛的清淨名號與願力,以及自己誠懇真切的心,來真正努力,你難道不該珍惜嗎?
你必須要體會到,所謂清淨的身心,是不離這五濁惡世;而且,就在這充滿種種惡濁,甚至有諸多微蟲、微生物的色身裡,也具足了清淨的本體。這是真切,又毫不虛假的!
因此,念佛首先是要先發起生死心。是為了生死、為成道業,而來修行的,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進來這裡共修後,就要發起大心、真正的誠懇心。要勇往直前不怕苦,認真地念,專心地念,以一念來制止我們所有的妄念。並且,我們要從這一句佛號聲裡,念念不斷地相應下去。
總護法師今天早上也跟大家講過,念佛要用心念、要認真念、要大聲念,不要害怕念到體力不夠,不要害怕聲音會破、會啞,甚至會吐血。我從小出家念佛,領眾共修這麼久了,我還沒看過有人念佛念到吐血的。所以各位不必害怕大聲念佛會受傷、身體會承擔不了。如果有這種擔心,只是因為你自己貪戀色身罷了!
我記得小時候在文化館時,在我上學的路上,有一所「復興劇校」,我每天經過那裡,都看到裡面有人在練功、吊嗓子,七早八早就在裡面﹁啊~啊~啊~﹂地一直叫,聲音又亮又響,而且一吊就是吊很久,我也從沒看過他們吐血,也沒有看過他們身體怎麼受傷了。
其實,大多數的人念佛感到胸部不舒暢,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的肺活量都不夠,這是由於平時我們很少那樣喊、那樣吼,所以肺部附近的肌肉缺乏運動;如果經常地訓練,肺活量就會增大。我們大聲念佛,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怎樣傷害。長時間念佛,當然會累,這是因為我們平時沒有像這樣持續地念;苦,當然也會覺得苦,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業障深重。
曾任陸軍中將、晚年出家的律航法師,是我們大聲念佛的榜樣。律航法師念佛時,就是拉開喉嚨大聲念,而且不管身在何處,他都是這麼念。好比他從汐止坐火車到新竹,在車上他也不管旁人是否會不滿,他就在車廂裡放聲大念:「南!無!阿!彌!陀!佛!」引得大家盯著他看,不過,當大家發現這位大聲念佛的是位滿臉慈祥的老和尚後,再看看老和尚的身體十分魁梧健康,也就不那麼計較 ── 反正那時候的火車車聲,也是相當大聲吵人的。
律航法師一直就是這麼念佛,從來不小聲念。為什麼呢?他說:「因為我晚年才出家,而以前在軍中已經養成了諸多習氣,所以如果不大聲念佛,就容易懈怠、昏沈。﹂古代祖師教大家念佛,也的確要求要高聲、大聲念,因為這是對治煩惱和昏沈的首要方法。尤其如果想把佛號聲念得綿密,或著想早點把妄想斷除,高聲、大聲念佛非常重要、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和佛號聲連成一體,
沒有粗重的身心覺受
如果各位能夠用這樣的方法來盡心學習,我保證,大家很快、很自然地就能把妄想去除。否則如果小聲念佛,雖然嘴裡是在念阿彌陀佛,但頭腦就常常亂七八糟地亂想妄想。人就是這麼奇怪!
當發現自己在妄想時,有時候或許還能提醒自己:「回來!回來!」接下來的三兩句,心可能就會在佛號聲上。但過不了多久,你又會發現自己的心又跑走了!所以你會感覺到:雖然嘴巴是在念佛,但心還是很難專注、集中。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所謂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不是要你將眼睛閉起來、或把耳朵塞起來,內心什麼感覺都沒有,像個植物人一樣,並非如此!
其實,都攝六根在《大勢至圓通章》裡,指的是以「憶念」的方式來念佛,而不是只用嘴巴念。我們現在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都攝六根指的是:我們把這句佛號聲念出來的同時,就要把自己的其他的五根,攝受於這句佛號聲上。
也就是,當我們念出這句佛號聲的時候,自己的耳朵就要清清楚楚地聽到自己念的這句佛號,而且也能把別人念的佛號聲聽的清楚。然後不斷地大聲念、大聲念,一句接著一句,如此妄想就越來越微細,妄念也就越來越少。最後,身心就會慢慢進入到「淨念相繼」的地步。
在進入「淨念相繼」之前,身心還會經過一些變化。其中最簡單的變化就是,我們的妄想會漸漸沈澱下來,比較沒有其他的雜念,內心明白地知道自己在念佛,耳朵也聽得清楚,並且,這種觀照力能夠持續地維持。
當這種觀照力不斷地持續下去時,心裡的妄想雜念就會漸漸不見了。慢慢地,身心也會進入到統一的狀態。此時,你會感覺到只有自己在念佛,而且身體很粗的覺受已經慢慢不見、感受不到了。
你就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念佛、拜佛或繞佛,但已經沒有很粗的色身覺受。於是,你的身心就會進入另一層的狀況。
平時很少用功精進的人,常常一用功就會覺得念佛很難,身體很酸很痛,心裡也很多妄想。可是,只要你大聲念佛念到上手,並且發現你自己和佛號聲可以連成一體時,不只是內心妄想減少,你也會覺得身體漸漸空掉,甚至整個身體會起一個大變化。
好比原本身體比較虛弱的人,用大聲念佛的方法而進入身心統一後,「氣」會慢慢地運行。當氣一開始運轉,自然就能打通身體內許多氣血淤積的不順處。所以,你不需要刻意地去運氣或練氣功,只要你念佛念到身心能相攝統一時,身體氣機自然地運行,就能讓你氣脈暢通。氣脈一暢通,你身體的許多疼痛、不舒服就會大大地減低。
因此,真正肯用功、肯精進的人,大概佛七到了第五天、第六天後,就會漸入佳境,所有的疼痛就會開始減輕、消失。
我跟隨煮雲老和尚打佛七時,總共是九天。前面的四、五天,我一直都很痛苦。第六天開始,我就覺得很好了,到了第八天後,感覺更好!到了第九天時,簡直覺得自己所處之處是人間仙境,像淨土一般,完全不想下山了!就希望這念佛會能永遠持續下去。
那時候,也沒有感受到身體種種的疼痛,就是覺得:哇!真好!徜徉在其中,法音流暢,身心安然自在!甚至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一切都是非常的美!
那種美是無法形容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平時心很亂時,面對所有東西都會經過「對待、分別」的包裝處理,所以自己較為貪染、較合己意的東西,就會覺得它很美;較為嗔恨、不喜歡的東西,就會覺得它很差。

所有的聲音都和
佛號一樣殊勝
當你大聲念佛,念到氣機打通時,不僅身體狀況會變好,而且你的內心也不必再刻意地去都攝六根。眼睛不必閉,也不會亂攀緣;耳朵也不必刻意專聽念佛聲。人聲也好、車聲也好,包括在我們農禪寺附近、每天晚上都會聽到路過的救護車聲,進到你的耳朵後,你都了了清楚它是什麼聲音,但所有的聲音,卻都能帶給你像念佛聲一般同樣美好殊勝的感受!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感受到的﹁美﹂,是透過一種分別、對待,和自己貪染計較所得的結果。而經過修行而感受到的美,則是因為感受到其平等性、協調性和統一性而產生的,亦即是一種能還其本貌的美。念佛念到真正進入狀況後,一切就是一種和諧、一種統一,一種講不出來的美!你就是會覺得非常美好!
這當然不是指吵雜的車聲,例如﹁轟、轟、轟、轟﹂的引擎聲,就會變成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佛號聲,這又不是魔術!而是即便你聽到這樣的聲音,你也能感受到它如念佛聲一般,是非常的平靜、祥和與安寧。
也就是說,無論你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對你的心境都產生不了波動,相反地,你還能感到很自在。
而在你的內心,也不必刻意去提醒自己﹁不要起妄想!不要起妄想!﹂,自然而然就是沒有妄想。而且此時的念佛,也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去念,它自然就是一直念下去。甚至於你嘴巴不出聲,耳朵還照常會聽到聲音!各位現在在這裡打佛七,休息的時候,我們都還會放佛號聲,所以即便你們休息、嘴巴不念佛,耳朵照樣能聽到佛號聲,但那是錄音機放出來的佛號聲。而我告訴各位,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念佛相應,你的耳朵就會一直聽到佛號聲流轉,它就會自己出現。無論你洗澡、上廁所,你都會聽到;甚至於睡覺,這佛號聲也照樣不斷!所以真的不必用念佛機,佛號聲就能在你心中運轉,感覺就是很好!
到最後,甚至於一舉手、一投足,處處都能非常安然、非常自在。而自己每一舉念,念念皆能與阿彌陀佛相應;自己每一舉步,步步皆如踏在淨土。此時,你會覺得身心真的是達到一種自在、一種安然的境地,這也就真的達到淨念相繼了。
念佛,起碼要念到這種地步、起到這種作用,你這輩子才沒有白念啊!
佛不會辜負我們;法對我們有真正、真實的益處。那~究竟是誰辜負了我們呢?〔眾人答:自己!〕每一個人都答得很好!那~要不要再繼續辜負自己啊?
我現在向大家說明的是大聲念佛、都攝六根,這是屬於持名念佛的初步修法。至於如何到達「正念相繼」、再到達「一心不亂」,那又有另外的身心轉變與層次。很多大德法師在開示時,很少提及這些實修的體驗層次,但我認為這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很多人現在雖然還沒有做到那樣的地步,但各位應該要知道得用哪種方法修行、該如何修行、身心會有怎樣的過程和轉變,這些都要清楚。
念佛既然是一種修行,就要有人指導。而且,指導者必須是要在這個法門方法上,已經有所經驗、有所體驗的過來人,這樣,才能在大眾對法門不熟悉、運用不純熟、或身心發生問題時,給予適當的指導。
現今許多修行的指導,大多只是根據經典或語錄,重複地解釋和說明,但我早期跟隨師父學習禪法的時候,師父的教法很不一樣,他是確確實實針對個別學習者的修行狀況和身心問題,給予真正的指導。透過這些指導,你的身心能夠真正和法門相應。相應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法法相通。
法法相通,但不是顢頇地﹁混﹂通,而是瞭解各個法門皆有其殊勝處,也瞭解各個法門下手的方法和手段皆有其不同。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從此刻起,要整肅起自己的身心,振作起自己的精神,真正發起自己的道心,痛念生死,然後把這句佛號聲,老老實實地念下去。可以不可以?做不到的人、不肯用功的人,我會用香板伺候!
老菩薩們聽了,請不要害怕。你們只要盡心努力,我就是感覺無上的歡喜!當你們盡心努力去做,累了、昏沈了、或是跟不上了,我也不會要求你們一定要做到。我希望大家要有一種心態:不管自己年齡多大、體力如何,一定要為這生死道業來念佛,要為成就自己的道業來念佛!你能夠真正深入多少、能夠發揮多少的生命力量,你就要盡全力全部投入,不要以一些小小的身心障礙,就來困惑自己。
今天我向各位說明的,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用功,把方法用上。從此刻起,我就是閻羅王,我不再是法師。對於懈怠者,我一定會嚴加痛責。我希望總護法師和監香法師,手下也不要留情!為了成就大家的道業,寧可我們下地獄 ── 比丘或比丘尼打人,是要下地獄的。
但是也請各位不要害怕,香板不會隨便亂打,嚇你們的機率倒是多一點!希望各位,一定要發起至誠的懇切心,痛念生死,好好來念佛、拜佛,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上,我們共同來努力。好,現在開始,我們再來念佛。

為什麼佛號聲不能
感動你的心?
〔引磬聲,大眾開始唱頌佛號〕身體要很虔誠地禮拜,心要很專一,眼睛只用三分眼。要感受到自己身心業障深重,只有佛陀能夠幫助我們,也只有我們自己好好地懺悔、好好地精進,才能真正地遠離一切苦難、遠離一切生死。
一面拜、一面唱,一面要發起慚愧心。每一句佛號聲,要從內心裡真誠地流露出來,聲音要帶著悲切。因為一旦體會到我們都是生死凡夫,業障深重,在生死苦海裡不得出離,就會感到很苦!而如今有阿彌陀佛做慈航,這就是我們唯一救度的機緣,所以要認真,好好地念,深切地感受自己業障深重。
願佛陀的慈光攝受我們,賜給我們力量,賜給我們勇氣,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能夠真切地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的業障。請佛陀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在修行的道業上,能夠更積極、更努力地走下去。
在生死苦海沈淪到今天,才有這樣的機緣能夠回心過來精進。但是業障這麼重,智慧又這麼淺,貪嗔癡恨的分別心又這麼強,所以我們只能至誠地懺悔、至誠地禮佛,並且,要用力唱出自己心中的悲、心中的痛!
我們是如此的無助,如此的可憐!為什麼自己的心這麼剛強?這麼粗妄?為什麼這麼一句動人心弦的佛號聲,仍然不能感動你的心?
懺悔!發起精進的心,我們何其可憐!何其可悲!要很虔誠地求、很虔誠地拜!淚水不是悲傷懦弱的表現,是一種覺醒,是一種自我承當的力量!用盡自己的身心力量吶喊!
我們違背了佛陀的慈訓,內心充滿了種種的貪嗔癡與計較,所以要常常感恩三寶對我們的教誡。尤其是對阿彌陀佛的悲願,更要從內心裡生起無盡的感恩。
如果這一句佛號聲能夠深深地進入到心裡,你自然就會有很多的感動,你自己的心會覺得更加地清涼,也會感到自己和阿彌陀佛更加地親近。
嘴巴念。耳朵要聽清楚,心要知道自己在念佛。從丹田念出來,大聲!毫無保留的!還不夠!大聲!
大聲念!專心念!嘴巴不張開的,我的香板就要供養了!使出全身的力量,毫無保留的!大聲!每一個人都張開嘴念!張大嘴!
耳朵要聽清楚每一句的佛號聲!要發心,張大嘴巴念!高聲念!我聽不到聲音的人,就要香板供養了!
〔打香板〕大聲念!為什麼不出聲?
眼睛不要亂看!把心注意在佛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