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 八封
第五 ~ 八封

第五 ~ 八封


 諸佛悲願
 願行具足
 三業
 不迴向

Jbg f81

  所謂彌陀本願比諸佛悲願殊勝之說,究其因,十方諸佛悲願中,皆將罪惡深重之眾生、五障、三從之女人棄之願外,皆屬救不了之輩,故稱阿彌陀佛本願超勝於諸佛悲願。


  再說:「彌陀如來之超世大願,是救如何根機之眾生!」,那是十惡、五逆之罪人,以至五障、三從之女人,一不漏悉皆救度之大願也。
  也就是「能一心一向依賴吾之眾,若有十人,就十人皆接引極樂」之大誓願力也。那麼如吾等可怕之凡夫,應如何依賴,又以如何之機緣依賴彌陀如來之本願?請將其所謂詳細賜教:那是如教取得信心,信奉彌陀,立願往生極樂,報恩念佛是也。


  又答曰:「先就當今流布於世,勸人念佛之要旨是,無任何分別,教人只要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皆可得救之想法,是大錯特錯也。於京、與鄉間,淨土宗之流義,頗為參差,暫不置評,指其是非,只對吾開山一流相傳之要旨加以說明。應以解脫之耳澄聽,以渴仰之頭點諳,將此懇聞並做信心歡喜之想。 


  夫在家止住之輩,一生造惡之眾生,對吾身之罪深重,從不顧眇一眼,爰「所謂彌陀如來之本願,以救度如上可畏之機之不可思議之願力是也」,如此深信後一心一向,依賴彌陀,即稱他力之信心。同時應瞭解「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體意是:阿彌陀佛專救吾等之所以,示融在這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御相就是」,有此心得者始可稱獲得他力信心之人。


  「南無」二字是指眾生一心一向信賴阿彌陀佛,一意「求救度」,耳無餘念之心謂之「歸命」也。其次「阿彌陀佛」四字是指以南無為依之眾生,阿彌陀佛便一人不漏地救度之意,此意又稱「攝取不捨」:也就是彌陀如來將念佛行者攝取於光明中而不捨棄之意義也。這南無阿彌陀佛之體便是「阿彌陀佛救度吾等之支證(保證),將莊嚴功德,示現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中」。


  若能如此瞭解和心懷,「吾等往生極樂可算是治定,是多麼莊嚴殊勝,又是多麼崇高可貴啊!既已明瞭吾等之後生被彌陀如來所攝度,喜樂之餘,所稱名念佛便是「報謝佛恩之稱名念佛」也稱「信心決定之稱名念佛」也。

  夫南無阿彌陀佛之意義如何?「南無」者歸命與發願迴向二意也。又「南無」是"願";「阿彌陀佛是"行"也,因此,眾生若能將一切雜行、雜善拋捨,而專修、專念彌陀如來,依賴信受,求救度之歸命之一念興起時,絕不辱所求,以遍照之光明,將行者攝取於光明中,此心即阿彌陀佛四字之意,也是 發願迴向之意。


  依此可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圓融無缺將吾等往生所需之他力信心,含融示現之名號。故於願成文說示為「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此文之意是「聞到南無阿彌陀佛,便得到信心而歡喜」,但「聞其名號並非隨便聽聞之意,而是能遇善知識,聽聞瞭解六字名號之緣由,能得往生報土之他力信心之道理也。故「信心歡喜」即指想到自己信心既已決定,往生報土是必然無疑而喜悅之心也。此故若想到彌陀如來為吾等而經五劫、兆載永劫之苦勞,其恩惠之崇高偉大,實在無話可說。


  故於「和讚」讚曰:「南無阿彌陀佛之迴向之恩德是宏大莊嚴而不可思議,往相迴向之利益,已迴入融合還相迴向」。
  又於「正信偈」明示:「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吾等更需不嫌行、住、坐、臥、時、處諸緣財報盡佛恩,只有時時刻稱名念佛才是。

  親鸞聖人所勸化一義之意,專為末法濁世之在家無智之眾,使其於無任何煩難下迅速穩當往生淨土,也即是以他力信心一途為本之教化。然而阿彌陀佛如來發誓將十惡五逆之愚人以至五障三從之女人悉皆救度之事,任何人都應瞭解。


  而今,「吾等凡夫,應如何信受,怎樣依賴才能得遂往生彼之極樂世界?」那是一向信賴彌陀如來,捨棄余事,一向皈依彌陀,一心信受本願,若無二心,必定能往生極樂無疑,以此道理,即稱得著他力信心之相。


  再說信心是,能辨別阿彌陀佛本願之緣由,一心歸命彌陀之型體稱為他力之安心已治定,故能深識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所謂為信心決定之體。而「南無」二字是眾生信奉阿彌陀佛之機也,次是「阿彌陀佛」四字之所謂是彌陀如來救度眾生之法也。故稱「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此意。


  依此故指眾生之三業與彌陀之三業,融為一體之機緣,善導大師釋為「彼此三業,不相捨離」即是此意,故一念歸命之信心決定行者,必悉皆往生報土一事,更不可有所懷疑。再次警告大家,應儘速抛棄自力執心之惡機緣,轉為深信「不可思議之願力」一心依賴彌陀之人,譬有十人,就十人悉可得以往生真實報土。故此後應一心感激彌陀如來恩惠之宏大殊勝,常為報謝佛恩而念佛。

  最近,本國與他國之間,皆有將本流安心之主旨,宣化相違,又各自以為已是他非,並認己熟諳,甚至違背法義,也不參訪別人加以改正,俾以取得真實信心之人,更是少之又少。應急速悔改而懺悔,早日定住本流真實之信心,以遂往生報土之願者,無異於進入寶山而空手回歸。


  此故,對所謂之信心,以相異之釋詞曰:「夫彌陀如來,既於十劫正覺之初就奠定吾等往生一事,故於今若不忘不疑,即是信心」。若以上情心得,皈依彌陀想得信心決定是不可能,報土之往生更是無分(ㄈㄣˋ),也是偏邪之說也。依此,再闡明本流安心之相:即應諳熟南無阿彌陀佛之體,稱為獲得他力之信心也。此故善導大師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釋之曰:「南無者歸命也,又是發願迴向之義也」。其意如何?


  於阿彌陀如來之因中,要治定吾等凡夫往生之行時,凡夫所為之迴向是自力之故,決難成就,於是阿彌陀如來為凡夫而經無數身心之勞苦,將此迴向惠賜給吾等,始稱(能)迴向成就,在一念「南無」而歸命之時,便將此迴向給與吾等凡夫正是。因此故,並非由凡夫所為之迴向,以此而說,如來之迴向,於行者邊,稱為「不迴向」。有此說故南無二字之意是"歸命"也。又是"發願迴向"之意也。又依此說,以南無歸命之眾生,必將其攝取而不捨之故稱之為南無阿彌陀佛也。


  一念歸命而得他力信心,平生業成之念佛行者,即是指此而言。若獲上述之果者,更一層信知彌陀如來深遠恩德,應於行、住、坐、臥不忘稱名念佛。
  此即「憶念彌陀佛本願,唯能常稱如來號,應報大悲弘誓恩」之文意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