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微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爲,
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
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講 夫音扶。○上文都就事上說善惡,此處歸結到心,見得心是善惡的源頭,禍福的機括,第一關該謹慎的。愚人不知天道,忘卻了鬼神,做事更忘卻了鬼神起念,豈知鬼神刻不離人,一念必記;善心感了,吉神便跟定他,望他善行圓滿,多方降福;惡心感了,凶神便跟定他,待他惡貫滿盈,多方降禍,並有一時念善,便能轉禍為福,一念惡,便能轉福為禍。所以人的心最要好,最怕差。前賢用二個瓶,起一善念,投一紅荳,不善便投黑荳,久久便純是善心了,這法極好。然存心要廣大,不要狹小,故善人要起一念,便要造萬世太平的福。如顏公茂猷陰德極多,不可筆記。著迪吉錄,把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八字,分做八卷,要度盡萬世人,這是助天教化,不知化轉幾百萬人了,世稱陰騭進士。
例證
昔,元自實恨他的朋友繆水土,忘恩背義,利用五更,持刀欲往繆家殺死,經過一寺庵,庵主軒轅翁,早起誦經,看有奇形怪狀的鬼數百個,隨元自實走,有的持刀,有的持斧,其勢很凶惡,這一陣過不久,又見元自實復回則相隨的人,和剛才的不同,是金冠玉珮,百十為羣,香花旛幢,和顏悅色,軒轅翁感奇,叫問元自實,元說:「事情之對象是繆水土負恩,但是他還有老年的母親,還有妻、子女都待養,他們是無辜,殺他一個人,就如破他一家,於心何忍,遂轉念而歸耳。」軒轅翁便把所見的隨伴情形,告知元自實,並慶祝元自實:「你能惡念轉善念,將來必有厚祿矣!」自實遂勇猛向善,後果登相位。
悔過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講 這自開人一條自新的路,恐人自道做了惡事,行善或無益,故說一朝改悔,便是轉關。改,從事上變換;悔從事上醒悟。又恐人略做善事,便要得福,一不如意,又道行善無益,故說積久圓滿,方能獲福。諸惡眾善,包上文說:莫作,是刮磨淨盡。奉行,是積累功成。久之又久,自然福祿隨,神靈衛了。凡人要改過遷善,該熟看俞淨意灶神記,這是方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八字,是一篇綱領。
例證(一)
阿那律在從前是個刧賊,有一天到佛寺,看到佛燈欲滅,阿那律拔箭挑之,燈忽大明,威光耀目,那律驚駭,即時捨惡從善,諸惡不做,萬善力行,完成正果。
例證(二)
宋朝楊仲和,本來是許州推司,天聖年間,被派至蔡州當判刑官,為判一案寃枉,被北極星奏請上天處重罰,仲和得神明指夢,反悔並恐懼,立刻捨棄此吏職,並立誓修行,做百善以贖過,每遇僧道募捐、或貧窮人、鰥寡孤獨、死喪、急病,每知都卹濟。數年後,家產都濟空,朝夕惟奉敬真武真君,真君感動他勇於改過,為真君所憐憫,化做道人,來家教授十二真君靈籤 使他養護道教,繼蒙東嶽帝收錄,補任麻溪注錄主簿官,成個真人,並得皇帝追封,悟本真人。
力行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講 這說人的去惡從善,總歸到語、視、行三樣,切實下手做起。日裏愛惜光陰,時刻不停這三善,積到三年,善行圓滿,便可受福,總要終身如一日的。太上恐人信心不深,或起疑意,故兩下必字,見得報應,如影隨形的意。讀了文帝救劫章,乃知天神賞罰人的善惡,有記善簿、記惡簿。蓋因司命申奏,城隍申奏,過往神道申奏,巡查諸神,或百萬或千萬,早夕申奏,故善惡瞞不過天的。
又觀音大士說:今日人心險薄,鬼神鑒察極嚴,善惡薄冊,一月一造,不等待後日來生,始有果報。看此便曉得必字的意了。今勸世人,把感應篇熟讀深思,每日間,將此篇逢人化導,不避嫌疑,最是語善。撥忙看此篇二三張,反覆辨味,最是視善。遺事依此篇做出善來,最是行善。三善,更把語善做第一,蓋誠心化人,一化十,十化百,善量愈廣。如蘇州某翁,家貧無業,遊貴人門,每日勸他做善事,子名從周,少年中式。甯波唐賡堯,在東昌府作幕,每勸主人存陰騭心,行造福事,子孫相繼登第。這兩種人語善,陰功尤大。
講 這是太上勸人勉力行善,總要人向善背惡,出禍關入福路,一片救世苦心,盡情發露,人那可不敬信奉行。文昌帝君說:勸世人,每日清晨誦持感應篇一遍,可以消愆滅罪。又說感應篇行之三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孫賢明,榮登科第。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孫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讀感應篇者務要盡心,盡力,把此作性命的事。
右感應篇直講。積善修福的道理頗備。自揣涼德。何暇勸人。然朱子嘗說。學者須隨時救世。一得芻蕘。聖人不棄。故敢授諸棗梨。這本書總要肯看便好。看一句解釋。必要反去覆來。心中玩味四五遍。然後再去看下句。亦如此法。並要每日偷閑熟看。終身守定。自然大受益處。若無至誠心腸。草草看過。終不濟事。嘗記高忠憲家訓說。做善人雖吃些虧。到底總算是大便宜。做惡人雖討些便宜。到底總算是大吃虧。這四句。最真切誠懇。人人該刻骨記的。人能曉得這個道理。則這本書。自然肯看肯行了。然又必照法講說。便是正己化人的事。一人肯講。便得數十人聽善。十人肯講。便得數百人聽善。務要大家撐持世道。存與人為善的心。以廣善量。
例證(一)
棲雲真人王志,在盤山語錄一書裡說:「有個人問他『罪福因果』,師説:罪福因果,屬陰陽之殼,有人能超出陰陽之殼,就是無罪福因果也。什麼是陰陽殼?凡在心上有一毫私欲,自利之念,便屬陰殼,有一毫喜歡行善事之念,便屬陽殼,在陰則有惡報,在陽則有善報,若能煉得心體虛空,無善無惡,無絲毫的掛礙,自能作得主,則禍福着他不得,因果也纏他不得,就是出陰陽殼的真人也。」
例證(二)
張拱辰曰:「一切作為,沒有一項不從小開始,由小而大,所以凡有血氣之類,皆可以修成,無上菩提。然此無上菩提,不過是從謹慎凡事,謹慎單獨,從這原則,擴大每事項。袁公不時說過:「從前的錯行、錯為,譬如昨日死去,以後的做、為,譬如今日才生下來,何可自暴自棄呢?而人身一切的禍福,諉任上天安排,隨波隨浪,以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