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諸惡章
第六 諸惡章

第六 諸惡章


Bg E33

 茍或非義而動,
 背理而行。以惡為能。

 講 苟或,是設使有這個樣的意。宜做的事,叫做義。理,是天理。動,是起念。行,是做事。設或有人,起不合義的念頭,念頭上惡了,做不順理的事務,做事上惡了。二句起頭,包括下文種種的惡,從此到殃及子孫,是太上戒人作惡召禍的事。
   ○對面看來,善人當清靜時節,一念不起,到了發心做事,萬善皆隨。善,就是道;道,就是天理,依了天理,就是合義。


 講 做了惡事,反道自己的能幹,便無改悔的日子。
   ○對面看來,善人刻刻存善心,做善事,常恐怕善念斷,善事少。


 例證(一) 
  索靖虛,是個很喜歡讀書的人,並且很有學問和道德的人,但當時的政治,辦得不好,因他在壯年時候,州郡(州的長官)來聘請他担州的官吏,靖虛不肯應聘,後來那位州長官,化裝百姓,來拜訪靖虛,兩人談得意志相投,州長花了整天的時間,忘記回家,所以歎説:「社會裡這麼多人,有那一個知道對人的性,去建造富貴的前程呢?」又說:「什麼人能不為五色所迷,音聲所引呢?放棄大家所求的,願自保清寒,不為物質動心,真是身在塵世,心棲義理的索靖虛。」今人見利忘義,一見財色,心則動亂。


 例證(二) 
  代,姓魚思咺,是個很有頭腦的聰明人,有發明的頭腦,當時武后要鑄造「銅匭」(銅質的重要因人用的)要囚反對她的人,叫工匠設計鑄造,可是沒有人承命願設計,只有魚思咺,他承命設計製造。造好後,便有人投書武后,告魚思咺,在楊州為叛賊徐敬業,設計「刀輪」用以衝陣,以殺官軍甚多,武后知道這消息後,求證有此項事實,終把魚殺掉了。

 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

 講 安於不仁,叫做忍。殘,是傷,做傷人害物的事,心裏過意得去,這二句最是惡習的根源。
   ○對面看來,善人時時做利濟事,人物已經得所,他看他,還像有傷處。

 講 陰,是暗。賊,是害。良善,是正直的人,這是小人的暗箭害君子,召禍極大。
   ○對面看來,善人最愛良善,陰裏頭,或薦揚他,或救護他,不必要良善知道的。

 講 侮,是欺。親是父母。暗地裏瞞了君親去做,便是欺侮,叫做不忠不孝。
   ○對面看來,善人最尊君親,暗裏頭一念無欺,一事無欺,不必要君親曉得的。


 例證(一) 
  朝,張易之,造一個鐵籠,放鹅鳥在鐵籠裡,籠中央放木炭,旁邊放五味汁,鵝鴨繞火走,渴了便飲五味汁,汁乾了,竟加烈炭火,終則毛落肉爛,名籠烤鴨、鵝,取而吃,但他後來,被張柬所殺死。


 例證(二) 
  朝,朱沛,喜歡養鴿,給貓兒吃了,有一天,朱沛把貓兒的四足都砍斷,貓兒慘哭了數日才死,後來朱汴生個孩子,均沒有四肢,跟那貓兒一樣。


 例證(三) 
  周昴常午睡,他家裡的屋樑,有個燕鳥巢,巢裡有四隻幼燕鳥,呢喃待母燕哺,睡不着,生氣起來,用蒺藜(有毒的草果)喂小燕鳥,四隻幼鳥吃後,胸部裂開而而死,後來周昴,連生了四個男孩子都啞巴。


 例證(四) 
  張霖,討厭蛙鱼的鳴叫,用加熱的石灰加水,把蛙魚都熱死,想不到第三天,他自己燒熱水,爐暴破,熬湯四噴,竟被熱湯燙死,和鮭魚同樣死於熱水。


 例證(五) 
  朝,李林甫當宰相,非常奸險,害死善良官民,多得算不清,到他福盡運敗的時候,在夢裡看見一鬼,拿著鋸鐵牙鈎,滿身都長毛,兩眼如電光,舉手向李林甫數打,三天後,甫的七孔流血而死,並且皇帝下旨,削他所有官職,並將棺木砍破,斬尸,子孫趕到嶺南去。到了朝,淳熙年代初,漢州大地震,壓死一個女人,這女人的身上有朱色的字,寫「李林甫不忠,陰賊良善,三世為娼,七世為牛後,永久墮生水族」。小人賊害君子,一時笑嘻嘻,到終就如此。


 例證(六) 
  國,有一位大官范宣,他八歲的時候,被刀子切傷手指,哭得很利害,有位人問他:「切傷並不大,何以哭這樣,太痛嗎?」答他說:「並非傷痛,是哭對不起我父母,我全身膚髮都由父母親來的,今傷我指,就同傷我父母指,所以哭。」後來,公官到一品,可見對父母的行孝,上天的愛護如此。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講 先生,是師。俗語說,一拜為師,終身為父,敢於輕慢,大失弟子之道。
   ○對面看來,善人敬重先生,內外一樣,始終不倦,像待父兄一般。

 講 叛,是反背。所事,自己該服事的,如衙役事官府,兵丁事主將,及一應在下的事上,都是不能效忠,便是叛。這四句最是逆倫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忠順所書,安樂相保,患難與共,像待君長一般。


 例證(一) 
  代,明帝的老師桓榮對老師很誠敬,皇帝到太常府玩,設備老師位子,請跟他東面坐,設桌几,會見百官,當場皇帝親拜老師。


 例證(二) 
  朝,岳武穆的老師周同,他有力量可以挽弓三百斤,周同死後,岳武穆朔、望,一定到師的墓前祭拜大哭後,拿起老師所贈的三百斤弓,發出三枝箭才回。


 例證(三) 
  王有基,是位訓導的老師,他對每一個學生,都盡他力量,把所要教的天、地、君、親、師,並列教到學生了解,他常對人說:「教學生不是計算代價,一個學生的將來,所發生的榮辱,就是教師的榮辱,所以他對受教的學生,就是盡其所能。」後來教師,生一位文康公,官拜一品,大家都說,是他勤於職務的賞報也!


 例證(四) 
  三國時,呂布是個很勇猛的將軍,他起先是扶助丁原,很忠職,後來被董卓所買收,殺死丁原,扶了董卓,兩人結成父子之親,但是為了王允昭蟬為美人,父子鬧翻了,董卓終為呂布殺死,後來的呂布,敗於曹操的軍隊,被捉到了,曹操愛他的勇猛,想要留著用,為劉備所驚告,終被曹操命令縊死(用繩子絞死),背職之報也。

 誑諸無識謗諸同學

 講 誑,是哄騙。無識,是沒識見,不曉事理的。因他沒識見,便哄騙他,使他誤信害事,竟要弄假成真的。○對面看來,善人生平無一言欺人,況無識的,尤要每事細細講明道理,使他趨吉避凶。


 講 謗,是誹謗。同學,是朋友,情如兄弟,有過失不妨面說,若背後誹謗,敗他名聲,豈不是險薄心腸。○對面看來,善人生平不談人一過,況同學的,尤要每事曲曲周旋衛護,勸他遷善改過。


 例證(一) 
  劉合峯說:「他的家鄉有一事實,就是有三個年青人,同要渡江,其中有一個比較他倆愚直,三個人到江邊,看到所要渡的小舟,在江中漂著,他倆就叫這愚直的,跳下江中拖來小舟,這人果照他們所講,脫去外衫,游到江 中拖舟到江邊,上岸來說,他要去大便,他倆看他走入草欉裡蹲下,他倆便把舟開,說:「天快黑了,沒有時間可等你了。」這愚直的青年大便後,眼晴光光看,看他倆到江中了,正要哭的時候,看江流起浪,一浪高一浪,他倆的小舟,終被浪冲翻了,兩人都死於江流,身屍都不知去向,愚直的年青人,却得無事,萬事是天安排的,人要害人天不肯的。


 例證(二) 
  朝,姜撫這個人,異想天開,穿戴道士的衣冠,到京師,以為沒人認識他,就誑說他數百歲,還能健康,如七十多歲人,他有長生不老的法術,可渡世人,當時的皇帝玄宗,很相信他,對另加恩待,這個風聲傳開了,來了一個大學士名荆巖,他拜訪姜撫,問他:「你究竟那一朝代的人呢?」姜說:「朝人。」問他:「有沒有當過官?」姜說:「曾任西涼州節度使。」巖就怒聲嚷他說:「誑妄,你上欺皇上,下惑世人,朝在江南,何處叫西涼州,只有四平四安四征四鎮鎮守將軍,何處有節度使?」姜撫無話可答,很慚,一面怕皇帝責罪,當晚偷出城外,被凍死於野地。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講 訐音結。
   ○虛,是無的做有。誣,是假的做真。詐,是奸巧欺人。偽,是裝飾自好。攻,是顯然爭鬥。訐,是說人陰私。這幾樣如在泛交,尚且不可,何況自己的宗族親戚。這四句,最是滅情義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存心,守一真字,待人守一恕字,生平無爭榮奪利的事,況在宗親,慶弔有禮,周恤有情,照管保護,視同一家。


 例證 
  薛敷,是個專門虛構事實,撰狀告的人飾詞無理為有理,用這方法,他也成個富有的人,後來他知道自己的罪,因此設醮壇要對天地謝罪,道士開始念經後,伏地代薛請罪,起說:「上帝已經批在你家的疏文上,就是家產付火,家人付水司。」果然道士走後第二天,薛敷的家起火,三更半夜的火, 家人要逃無門,果然人人跳入宅前的池塘而死,一夜裡人財全空。

 剛强不仁狠戾自用。

 講 氣質剛暴強忍,又喪了本心慈愛的德,殘忍刻薄,斲削太盡,把本來面目滅絕了。
   ○對面看來,善人的剛強,只為自己改過用,如心裏念頭不好,及酒色財氣等類,務要剛強力能改得,若待人接物,只要溫厚慈和,便是仁愛。


 講 氣質兇狠乖戾,又要用自己的見識,放膽去亂做。這二句,最是使氣任性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心最虛,氣最和,凡做民間受益的事,必要依了前賢方法,又要多請教明理的人,人情土俗,斟酌萬安纔可做。


 例證 
  包拯龍圖閣學士,加封孝蕭包公之性格,很剛強不屈,但對僚屬有所提議之事,經過多方面的分析後,僚屬的建議合理了,就是採用部下的建議,決不強持自己的意見,所以大家都很服從。人生持了剛強的志念,而遇到事情或物,要能判別仁或不仁,執仁剛強不已,才能算智勇。

 是非不當,向背乖宜。

 講 人做惡事,倒說他是;人做善事,倒說他非,是非便不允當了。惡人該遠避的,倒要心向他;善人該親近的,倒要反背他,向背便不合宜了,最是狂妄顛倒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是非明白,所以好善事,惡,惡事,向背合宜,所以親善人,遠惡人。


 例證(一) 
  朝,蔡京當任宰相之職,乘元祐元符之末期,主張宰殺司馬光等人,侍臣蘇軾等人,文臣程頤等人,武臣王獻可等人,計有百二十人,指他們是奸黨,請皇帝下旨書,用石頭刻這些人的名字,立在端禮門,並公佈到各省縣百姓知道了,大家都不平,時間過不久,這石牌被雷擊碎,後來,自己做的壞事,終被皇帝治罪處死。


 例證(二) 
  朝,劉宗肅,常論文說話,幫助十相侍,做害忠良,王安石當面罵「向背乖宜」,有一天,皇帝王安石司農寺,討論國事,王安石公說:「臣的義務要忠直,如背就是邪佞,該守是義,如背就是私利,所尊宗者君、父,所反對者權奸,如此做,真的受罪,是自己運命所該的,但我不助十相侍,來妨害天下百姓,請求皇上勿忘臣這些話,傍邊的人,都為安石公吐舌,可是安石公自不顧利害,主張正義,後來被任命宰相。

 虐下取功。諂上希旨。

 講 暴虐小民,只要貪取自己的功賞,如興大工大役,不顧民間疾痛,只取完結的功;比錢糧,不顧水旱災荒,只取足額的功;緝強盜,不顧真假虛實,只取全獲的功。這種裏頭,殺害極多,最是殘民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看得一己的官爵極輕,百姓的身家極重;故每事要加恩惠。凡傷民力民財民命的事,情願罷職,決不忍做。


 講 諂,是奉承。希,是揣合。旨,是意思。在下的用巧計,奉承在上的,便是揣合上的意思,期望得寵。這裏頭大有殘害的事做出來,最是欺君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曉得君德,關天下的安危,寵眷只片時的榮辱;故每事思進忠言,若長君逢君的惡,情願罷職決不敢做。


 例證(一) 
  唐玄宗,是個侈用的皇帝,並且左右的財庫,都要積立多量的財金,以便他的取用,戶部員外郎王錤,他知道上意,對老百姓盡了加稅的能事庫積立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皇帝隨時之用,皇帝也以此為國家是富有的,認定王錤是好臣,把他升官,後來又一步升高達到戶部侍郎京兆尹,因此國內外人都很嗟怨,不久間,因他弟弟王鐸的貪污案,被皇帝命令自殺。 


 例證(二) 
  王韶,建議開熙河,殺死人很多,積立功勞,升任樞密使,還是常殺 死來投降的邊外的外族人頭,給了他的同鄉人,拿人頭冒功勞,得升官爵。到了晚年,自己悔了,問了許多長輩人,大多數人都說:「執行王法殺人,好像舟的壓死螺蚌,自是無心。」祗有一位,姓景純說:「但怕打不過自己心。」又說:「若打得過,自不必問也。」王韶聽了這話,更加恐懼,後來背上發一瘡,在瘡爛痛苦的時候,大叫許多無頭鬼,無手足鬼,向他索命,後背爛瘡透前胸,成個洞時才死,他的長子也吐血而死,次子、三子都犯罪斬首,一家終於滅亡。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講 感,是想他好處。受人恩惠,不思報德,日久並忘記了,這是忘恩負義,禽獸不如,只可比他中山狼。○對面看來,善人把善報天地,把忠報君王,把孝報父母,把義報師長,報答了四恩;人的恩,也要一飯不敢忘。


 講 休,是罷休。有種人,別人略有不到的處,便要懷恨,這是極薄。不要說起,就是顯受人辱,明被人欺,若使時時在心,報必過當,冤孽不可解了。這二句最是交道中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度量寬,福量大,除了君父兄弟的大仇,其餘概不計較,頓時消釋,養得心地清,生平報德不報怨。


 例證 
  朝時,史無畏張從真為親友,無畏貧,從真時常都助他衣衫、伙食,還給他的資本金做貿易,數年後,成個富有的人。有一天,從真不幸,所有的家財都被火燒光,從真去找無畏,這無畏竟忘了從前恩情,不做答恩而幫助,從真對老天嗟歎而已,想不到這個嗟歎天空,忽然聚集黑雲,雷雨交加,雷電竟把無畏打死,變成一隻牛身,身上有朱色的字,寫著「負心史無畏」。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講 蔑,音滅。○百姓,都是上天的赤子,故叫做天民。輕蔑,是作賤他。有一種的官,平日重交富貴,輕棄微賤,不思量訪問民情赤子的痛苦,不見不聞,恁他輕蔑了多少性命,禍報也必慘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官,第一重在愛氏,凍餓的民,要代天設法養他,愚蒙的民,要代天設法教他,莠民要他合天道,奸民要他免天譴,總要忘了身家,切實做出一個好官來。


 講 擾亂,是攪亂。國政是國家事務。好作聰明的,極誤事,把舊規改做新法,便要攪擾生亂,害了多少蒼生。○對面看來,善人做官只守常法,然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守法中,便有許多惠民實際做出來,就是略有變通,也不妨,總要想到有利無弊。


 例證(一) 
  朝,鄭清臣,個性是壞的,他担任槐里的首長,對人民欺負,不愛惜人民,到了轉任的時候,槐里的百姓,盡出排站於路邊大罵,鄭清臣很不甘心,就對皇帝奏說,被槐里百姓大罵,要求以民侮官長的罪,宋真宗皇帝說:「你當里令,不得民心,臨別被唾罵,由此可知,你的政績好壞,你還敢怨民,想要朕下旨治民罪嗎?」真宗生氣,把清臣判坐牢並解除官。


 例證(二) 
  大歷二年,秋期的稻子,被淫雨損害,渭南縣劉澡說,他的縣稻穀沒有損害,皇帝感覺很奇怪,派人到渭南縣一看,損害三千多頃的稻穀,皇帝歎說:「縣令是縣民的父母官,應該不損亦要說損,他竟損而說不損,是位無仁愛之官。」遂下旨解去他的官。


 例證(三) 
  朝,李沆當宰相的時候,馬亮李沆說:「人家講公是個無口匏。」(匏瓜壳切為半盛水用器)李沆說:「我對政事是沒有特別才幹,但是,中外所報來的利害案件或法令,凡是太舖張、太激昂的事情,一切我不採納,都 是擾亂國政的,我把定這宗旨,報答國家的恩情,現在我們國家,法律定了太多,有如蔴纖,假如照它一一作到,人民無人可安寧。縱使實行起來,能得一時間的好處,但是終歸擾亂,所以我不幹耶。」李沆長壽九十,無病而終,子孫強盛。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