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講 辜,音姑。○有罪叫做辜,凡賞賜一人做了榜樣,要勸眾人為善;刑罰一人做了榜樣,要戒眾人為惡。若賞到不義的人,縱惡養奸,遺害不淺;刑到無罪的人,含冤受屈,還報必來,豈可草草做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官,要養一方的元氣,訪問孝子順孫,義夫節婦,積陰德的人,設法賞他,要去民間的毒物,訪問一切害人倫、害風俗的,加他刑罰,並講鄉約,有記善簿,有記惡簿,有改過簿。
例證(一)
周朝晉文公,有個官位不高的官問他:「君對臣賜賞是怎樣的分別,為何每次獎賞,我都沒有?」公說:「輔助我以仁義,以德惠,這種臣,可得上賞。」又說:「輔助我行了一般性的政治,能使人民安定,這種臣,可得中賞,再來是為國家汗馬功勞之臣,可得中賞。若是盡力對我努力從事,沒有輔助我的缺點的臣,是三賞之後之賞,現在你就是該當最後的賞吧!」那人很歡喜,文公是位賞罰很分明的人君,官民都很尊敬。
例證(二)
李龜正,担任法官很久,但對每案都很慎重的審查,然後判罪。有一天,到了三井橋玩,從橋下冒出十餘人,都是頭脛很長,頭髮披散,哭叫他們是受冤枉的,由遠而進,逼著李,李龜正受驚了,回家後,就病倒牀,叫他兒子來議:「我告誡你,不要當法官,像我如此清廉、慎重,畏懼寃枉良民,結果亦寃枉人了,於今後悔也來不及。」果然沒有幾天,死了。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講 貪官污吏,受了姓張的財,便把姓李的放在牢監裏,他或恨極自盡,便是殺人,取財了,天報那有不速?。○對面看來,善人做官,地方上有財的,勸他樂善好施,多方優獎他。前賢說,富家救濟小民,己已有餘,補人不足,也是天道,也是國法。
講 傾,是陷害。位,是官位。用計陷害人,把他的官壞了,卻自己去做,何等巧算,只恐終歸失算。○對面看來,善人有官做,正好做事,正好救百姓。就是不得官做,也要安命,看得平淡;或大做善事,或著書傳世,都是功業。
例證(一)
劉鑰匙是放利息的專門家,凡債務人向他借錢後,劉都不會去討錢,等到債務人一天要還錢的時候,劉就拿出借款證來算,把利息加利息,利率提高,借錢人不能一時償清,他就不定期的再貸他,到債務人的財產差不多的時候,他便要收回母利,債務人破產而迫死的不少人,後來劉鑰匙死了,其中有個借錢人的兒子,剛生一犢牛,背上有劉鑰匙的姓名,債務家就好好養到大了,每天都盡量駛用,又常常鞭打的體無完膚。
例證(二)
宋,彌德超,看到樞密院,曹彬功多勳高,就想誣害他,便製造不實的案子,奏請皇帝處分曹彬的罪,果然曹彬罷官了,由德超補缺,當樞密院,不久間,趙普盡力為曹彬雪寃,皇帝才想起被德超所欺,把德超治罪,再恢復曹彬的官位,如此傾人家的地位,反傾自己的官,尚須服刑。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講 降,音祥。戮,音祿。○誅戮都是殺,凡有賊寇,用兵出征,是萬不得已的事,他若投誠降服了,又要殺他,大逆天理,百世受殃報的。○對面看來,善人做將,誓不妄殺一人,臨戰必要計出萬全;若投降的,務要憐憫他,開導他,安慰他,至誠感動他,使奸民化做循良。
講 貶,是驅逐。排,是擠下。正是正人。賢,是賢人。小人妒忌賢正,不能容他,害國害民,受報必慘,歷來無漏網的。○對面看來,善人做相,必要正本清源,依了小學上,二程夫子論學制的法,實心奉行,便使天下做官的,都是正人賢人了,大造國家的福。
例證(一)
漢朝李廣,有猿臂善射之名氣,所以匈奴很怕他,別號稱飛將軍,然數次的奇功,都不能被皇帝封賜侯爵,心裡不滿,去問王朔說:「我李廣自從出戰匈奴,都在前線,都是最先打敗敵人的,並且每次出戰,都有李廣之份,反不及侯,反不及後輩,李廣獨不能受封,理由何在?」王朔說:「將軍,你不滿封賞嗎?你仔細想看,你有沒有錯誤?」李廣說:「我想沒有,只有一次,胡兵八百投降被我殺光,這算不能封侯的理由嗎?」王朔說:「對,投降人的罪,是莫大的,所以不得封侯。」後來,李廣也為出征失敗,在戰場自殺,李陵因降盧,家族被判誅。
例證(二)
元朝江陵初下的地方,一位廉希憲,當荆南省長,他下令,凡是捉到投降的兵,殺死投降人,其罪和殺平民一樣論罪,軍中所擄有病者醫治之,病癒者放他歸家,百姓有人質妻賣子者,治他重罪,希憲雖然是個武官兼文職的官,他對於殺人最不忍,因此他死後,被元皇帝加封「文正公」,他有六個兒子,俱是顯貴。
凌孤逼寡。
講 孤兒寡婦最可憐,全賴官長保護他,若凌逼之,便造業了。這九句最是做官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做官,極要惠卹貧苦的四窮,策畫他的衣食,使不餓殍,這先該做的,也不但到荒歲做的。
例證
方城的地方,有個姓鞏名固的人,他的鄰居有個姓周之人,周家是富有的,這周家突然起慘禍,相繼死亡,周家的男、女主人。所留下的,只有個老嫗和一個幼孫,家雖富,却無人可料理。因之,鞏固就對此老嫗說:「你們如此大財產,若無老練世事的人管理,財產將來是會被人侵佔去的,我們是鄰家之好,我不忍看你們業產,來被消滅,所以我再三思考的結果,你暫時 將所有業產,立契由我管理收成,待到你這孫兒長大,我就將契交還,如此一來,你家業產可保,生活免憂。」老嫗信為他所言皆對,深深感謝鞏固,就依言辦理了。
這個固,自得此筆業產管理權後,初期的一年間,確是照理行事,老嫗與她的孫兒,很平安而快樂,到了第二個年初,固就逼著這老嫗和幼孫,遷居遠地,經數年後,有一天,夢見一人責罵說:「鞏固,你想佔我的基業,逼我妻子和我幼孫,遠離家園,我已告訴陰府得勝,上帝准旨,在明年春,你合家俱會死亡。」鞏固夢醒,心裡就生起煩悶,慢慢地結成心頭病,雖盡醫治能事,果然到了翌年春,一命歸陰,再來是其妻,續則其子,不上半年,一家人死光了,這個周姓老嫗和少孫,再回周家,管理業產,始免飢餓。
棄法受賂。
講 法,是律法。賂,是財物。受了人的財,竟把法律任意增減,便是棄法了。
○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廉,廉則有守,不敢執法,也不敢枉法。
例證(一)
明朝,耿九疇,當任兩淮的運鹽主管官,極清廉,名揚國內,九疇常坐於水池傍,觀賞水景,有一童子坐近他說:「耿公,你的清,比水更清,到了天順年間,皇上褒揚廉官,所以召耿入朝,封御史之職。後來他之子,亦受了九疇之教訓,亦極清廉,升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子孫興旺。
例證(二)
秀水這個地方,有位姓賀名燦然,任刑部的幕僚官,不貪財,不偏私,辦理刑案極慎重,在法可許之下,都是從寬,在情可憫之下,亦是從恕,百姓無不感恩。有一年,山東、河南兩省,發生天災,五穀毀荒,百姓飢餓,其時的賀燦然,不顧其官位低,寫著報告書,請求朝廷賜公糧賑濟,並勸管庫官姚思仁,開公庫先行出糧濟急,因之兩縣人民,活千萬人,賀燦然有此見義勇為的精神,大受朝廷所嘉許,未及四十歲,官至吏部尚書。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講 受了財,棄了法,便把理直的算他曲,理曲的叫他直,曲直顛倒了。○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公,公則無欺,理直的雖是微賤必寬,理曲的雖是豪富不赦。
例證(一)
昔時有位張姓的人,任官於蜀國,這個官員,對於人民的訴訟案之處理,並不依據法理辦,是依據原告被告的行賄金額多少而辦事,只要賄金多,曲的理亦判為直,若是賄金少,任你直的理,亦是判為曲,人民深恨,後來為朝廷所查悉,證據昭昭之下,被判死刑,其子亦因不肖,所貪來之財產,終為其子在花街柳巷花空,最後身染花柳毒病,廿三歲的盛期,一命歸陰,一家亦由此而滅。
例證(二)
劉安民,是位縣吏,他做官清廉,持心公平,為縣民人人所尊敬,凡人民有訟事,都不直接向公衙訴,都先到劉公舘請評,劉公總對事直論,該直說直,言明可以訟,如曲則說明之是曲,說明訟必失。因劉公如此愛民,公正無偏,所以一縣之訟,便則減少,後來他二子,高考均及格,代代都興盛成望族,到現在亦是。
入輕為重。
講 受了財,棄了法,把並該輕的刑,用了重刑,不顧人性命了。○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慎,慎則不酷,與其殺了無罪的人,甯姑宥他,我自認了失刑的責備。
例證(一)
李若水,担任淮南司理,時有劫賊五人,因賊案敗露,被官所捉坐獄,說他們曾和個僧人,參加李自成的賊黨,後來這五個賊人就殺死,這個僧人才被官所捉,僧則叫寃枉,說明他並未參加賊黨,若水對此案,本可從輕處理之,但若水乃堅決,指僧之語不可信,判死罪。僧死後月餘,獄卒李能無故大聲叫著說:「和尚,和尚,不干我事呀!」又說:「是司理驅使我們做的。」言訖遂死,翌日,推司劉元亦死,又再一天,李若水亦暴死,終於全 體官衙內之大小官員,都死盡了。
例證(二)
後漢的年代,郭宏,是學習法律學,後任太守寇(判官),監獄無犯人有卅年,郭宏的用法,公平又寬恕,民無怨情,百姓稱郭為東海公,年至九十五歲才去世。其子名躬,亦是續父業,學法律,後拜廷尉的官職,猶是執法仍照其父之宗旨,以公平、寬恕為主,如辦到他的職權範圍內,不能寬恕的案,他便修寫奏章,請求朝廷特別恩典,如此之案,辦過四十一件,即應判死罪而使之免死,他對於舊法條,有所不合時宜,或過酷烈者,都建議修改,採取寬恕罰刑,對法界貢獻不少,後來他的後代子孫,皆是法官,均貴顯無比,人丁亦旺盛。
見殺加怒。
講 遇那該殺的人,臨刑時節,不加哀憐,反加嗔怒。這五句,最是刑官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做刑官最仁,仁則好生,未殺時節,要救他生,將殺時節,要卹他死,平日總把教化做第一事,不得已用刑,務要欽恤,謹守呂叔簡刑戒八章。
○感應篇的召福召禍,尤莫大於做官的人,蓋做官的做出善來,關係極大。做出惡來,關係尤極大。又或有心作善,而蒙蔽在下,無意為惡,而帶累甚多,一不小心,暗裏頭便造了孽。文昌帝君說:顯官子弟多不振,勢宦之家多破殘。這多字最確實,在這樣的較多,若不精明果決,立定主意,做好官,那得有好結局。前賢說,做官要通下情為急,不要太自貴重,與民隔絕,要視民如家人,視民事如家事。昔周文襄公,常操一小舟,隨處虛心訪問,實心從善,便能做出許多好事來。又要搜羅昔賢的美政,斟酌施行,保護民間的元氣。得此二法,孳孳行善,則受福一分,便可積福十分。要曉得,身居民上,聽我號令,要做好官,甚是不難,只要念頭動,舌頭動,筆頭動,便可造出無量的善事,分明是上天付了修福的一座寶山,萬不可空回的。至於做鄉紳的,該積善,原與做官的相去不遠。前賢說,鄉紳正該在里黨中,倡舉一應濟人利物的事,上通官長,下領富戶,密密積福,使富貴綿綿不絕,豈不是大有智慧的人。譬如點一燈,油盡了,火光便滅,若豫先常常添油,火光便常常明亮,這是一樣道理。總看世界上人,不外智愚二字,做聖賢的,是大智,其次如竇禹鈞、袁了凡、俞淨意等,作善召福,也是智者。其下庸庸碌碌,便跳不出愚字了。他若作惡召禍,極是大愚,自己斬絕了七尺的根子。奉勸做官、做鄉紳的,奉行感應篇,是修福的要訣。
例證
羊道生,任職邵陵王的參軍,他之兄名海珍,任職溠州刺史,道生有一天請假到槎州看兄,兄弟臨別之時,送行途中,看一個大漢被縛於樹,望道生而哭泣,向生說:「請救生命。」道生問:「你犯何罪?」答曰:「逃叛」。道生怒曰:「逃叛是最可惡的。」言後,抽出佩刀挖其眼珠吞之,須臾道生兄海珍至,囑令手下兵,斬殺這個大漢,道生隨則感覺所吞的眼珠,鯁吞不下喉,且在喉中漸漸漲大,道生叫苦了,吐不出、吞不下,終則喉塞,雖用馬車急送醫,途中一命嗚呼。
知過不改。知善不爲。
講 過,是無心的過失,比惡略輕。愚人每不見自己的過失,若既明明知道,又不肯改,便是有意故犯的惡了。
○對面看來,善人日日發憤改過,凡口過、身過、心過,辦到毫厘,絕弗自恕,如芒刺在肉,速要剔出,如毒蛇咬指,速要斬除,漸漸打掃得心頭清淨,纔動了便覺,纔覺了便無。
講 善如積德累功,到與人不追悔,都是凡人根器薄,服氣薄,竟有明曉是善,又被私意阻了,惡習錮了,終不肯做出善來。然究竟他的知,知得不透徹的。
○對面看來,善人知得徹底,凡一切身外的事,與我終不相干涉,惟善是身內的至寶,生時不能帶一物來,只帶得善來;死時不能帶一物去,只帶得善去。這個貴,勝他世間的貴;這個富,勝他世間的富。知得這裏滋味,那怕個赴湯蹈火?所以做的時節,勿避遲疑,勿辭勞怨,勿存私意,勿吝財物。
例證
宋朝,曾子固與王荆公知交,有一天,王荆問固說:「安石的文章及其辦事能力,似不讓楊雄之賢,你的看法如何?」固答說:「以臣之感覺,安石雖賢,並有勇,但太吝也。」王曰:「安石之吝,是為貧也。」固曰:「臣所指安石之吝,是他吝於改過耳。」王安石是個王佐之財,因吝於改過,後至殺身之禍,並且流宗,萬世被罵也。
自罪引他。壅塞方術。
講 引,是扳扯。自做的罪惡,倒要扳扯別人,希圖脫卸。這三句,最是自欺的惡。○對面看來,善人只有他罪自引,設或他犯了死罪,我引來,只削功名,便要慷慨救他了。如周必大做監獄官,衙役失火,燒了民房,必大自認,甯革職免他死刑,後來必大,仍做到宰相。
講 方術,如醫卜星相等類,都是謀生的業。壅塞,是故意阻撓,使他不得通行。○對面看來,善人把不害人的方術,留心薦揚,使他衣食有賴;他如邪師、庸醫、燒丹、房術等類,不在此例,因他要害人性命,又該嚴禁的。
例證(一)
趙業和賈奕是鄰居,賈以殺牛為樂,賈死到冥府,冥官責罰其殺牛,賈說,他之所以殺牛者,是因趙業所指使,冥王怒,遂則命令冥鬼拿來趙業,業至冥府,矢口不認,但賈則鐵口咬定,冥官則令鬼吏,帶到一大鏡前,在丈餘的大鏡面前,映出賈舞利刀欲殺牛,趙不忍看,掩門而出,賈至此時始不再強指趙之罪,冥王大怒,一面放趙回陽,一面竟加刑罰著賈奕了。
例證(二)
翟乾祐,在世時,以考召著名(召鬼神),每想雲安一邑,江河的險地,共有十五處,過江之人,大都冒險,所以翟想召灘神,填平險處,以利渡江河之人,乃作法召來十四處的灘神,相議之下,決定填平之,獨一灘的女神未到,待到翌日,女神獨到説:「我峨冠大神,對於爾所主張事,我不能讚成,所以我未應召,我認為舟楫過江,雖曰險難,其害並不會比之沿江數百農田戶無水灌,無稻可收,無桑可採之害為大,灘險雖免,小民衣食如何?」又說:「太上之意,必不能同意如此做,我之未應令,乃畏獲罪於天。」翟乾祐聽到女神的言說,始悟着要緊的問題,隨則通知來會十四灘神,勿填灘。
訕謗聖賢。
講 訕,山,去聲。○訕謗,是譏誚。先聖先賢,敢於毀謗,是無忌憚的小人。○對面看來,善人便是聖賢的徒,對這聖經賢傳,必恭必敬,就像聖賢在我面前,親受他的教訓;他說仁,便要想我的仁;他說義,便要想我的義,聖賢無非講善,最要依了他做出來。
例證(一)
明朝時代,有個李卓吾,喜歡毀謗古聖賢,有一次,和二人說談古人,有一人說:「天若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他就說:「然則羲皇以下,不是有火燃燭而行耶。」後又談孟子、程子、朱子等賢人,被譏笑竟甚,後來李卓吾犯了其他的罪,死於監獄中。
例證(二)
明,戚繼光,素持金剛經,有一天的晚上,夢見一個死亡了的兵卒,說:「求繼光公慈悲,給我誦一卷,使我在冥界得福。」繼光晨起後,照那亡卒的要求,誦了一卷,那天晚上又夢見那亡卒說:「公您給我的恩,我永遠記在心頭,但是只得半卷,因為其中多雜「不用」兩個字。」繼光才想起,當他誦經的時候,婢女送茶餅來,公揮手却之,口頭雖然沒有說出「不用」兩 個字,心裡有了兩個字,次日繼光閉戶誦經了,晚上,又夢見亡卒,來拜謝繼光公,說他已經獲超度。誦經一念之雜,就不生効果,怎可戲侮聖賢呢?
侵凌道德。
講 道德,是有道有德的人,不思尊敬他,倒要去侵損凌虐。這三句最是尖刻狂悖的惡。○對面看來,善人曉得道德的人,不可多得,幸而遇著,受益無窮,故深信了,便不疑他,與他莫逆相交,講道論德,做個改過遷善的幫手。
例證(一)
國清禪師,在一個地方說法,受了地方的官員,縛於樹打二十杖,這官員是夜,便夢見其父親,泣哭著罵說:「汝亦敢辱打禪師,汝打二十杖,我就受冥王打二十鐵鞭,而削汝官了。」
例證(一)
淳于這個地方,有位姓崇名德的讀書人,在未上廿歲,便考中秀士,但缺守善德,凡遇到有守德的同學,崇德故意加以侮辱詆毀,有一天的晚上,夢見一天神說:「汝百計侵凌道德,今天奉令要奪你智慧。」說完後,拿起一刀,對準崇德一砍,昏倒了,驚醒後,從此就變成愚笨了,活幾年後就死了。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
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講 蟄,音執。填,音田。○飛的禽,走的獸,也是性命,那可射殺他,趕捉他。寒天開掘,蟄蟲定要僵死,夜裏窺探,宿鳥未免駭亂;那可發掘他,驚動他。穴是穿土打洞。巢,是鳥窠。那可填塞他,倒壞他。胎,是胞。卵,是蛋。物雖未生,內有生氣,那可傷他破他。這四句最是殺害物命的惡。
○對面看來,善人看天地間,凡有血氣的,就像在自己身上的血氣,他痛我也痛,他慘我也慘,聯牢在一個身子一般。看人,固是這樣;看物,也是這樣。就是一蛾一蟻,也要動這惻隱的心;何況大的多的,尤要到處救護。所以做官的,務要嚴禁宰殺耕牛,粘網飛鳥,及鳥鎗射彈等惡習。
例證(一)
吳榮庭,好羅捉飛禽,每一網數百隻,以籠盛之,然後以竹簽貫穿頭腦,五、六隻一串,用稻稈燒鳥毛,然後携到市中求售。吳榮庭所殺之鳥不可計算,後染其疾,遍體生粗皮麟,皺如樹皮,癢得不可睡眠,必須取稻稈以燎才止皮癢,每在頭痛,每令人以竹擊之,如此之折磨,經三年才死,死時全身腐爛,臭不可聞。
例證(二)
漢光武的時代,洪農郡這個地方,出了很多老虎,郡太守命令人民,開了許多陷阱,(土坑上面蓋草),又造了許多弓弩,以治老虎,老虎墬落陷阱果然很多,然虎患更利害,後來太守換劉昆,說:「虎患者暴政所致也。」把所有的陷阱都填平,同時把弓弩都燒光,對人民行仁政、恤民,不及一個月,老虎都隱到深山裡了,劉昆不治虎,虎自去,乃他一念仁心,遂能格暴虎,後來劉昆官至相位,不久辭官回鄉,持齋修佛行。
例證(三)
有位獵人,姓張名九,有一天入山打獵,見一猿子,他便捉歸來,猿母聽到孩子叫聲,就跟聲到獵人家,張九捉猿子縛在樹上,猿母看到了,跪於張九前,頻頻搏顙哀乞(點頭要求)不能言,張九始終不放,且打猿母,猿母不走,蹲下大悲而死。張家自這猿母死後,不及半年,全家遭瘟疫死光。
例證(四)
古時候,有位姓李名奚子,是個居住山上的老媼,每次遇到天降大雪的時候,許多鳥兒不可棲身樹枝,便飛集李家屋子來避雪,奚子不但不捉鳥,並且用穀子,給大群鳥吃,如此之景,年年都有的。上帝得到地神的奏聞,為賞李奚子,賜她五百歲之長壽。
例證(五)
昔時,有位和尚,他煉到六神通,對他的寺內一個小沙彌說:「你再七天就會死,你最好回去你家。」這小沙彌就如其說,回家去了,在途中,看到流水將淹灌一螞蟻穴,他脫去身上衲衣,取土來壅止水,不令水入蟻穴,然後回家等死,七天到了,都沒有感覺身上有異樣,到第八天,他就再來寺,這大和尚一看了,就感覺奇怪,他便「入定」一觀,才知道這小和尚,歸途立陰功,上天賜延十二年壽期,這小和尚得此十二年的壽期,努力修持,終成正果。
例證(六)
薊州,薛氏有個小兒,喜歡升木探鵲巢取卵或是取雛,最後的一次,他要取的巢,已經有一條蛇在巢裡,小兒一看大驚張開口,這蛇順他張口,穿進兒口中,兒墬於樹邊水塘,人急來救起,抽出蛇,蛇口咬兒心出來,結果薛氏兒死,蛇也亦被人打死。
例證(七)
宋朝時,有一姓朱之人,喜歡覆巢,尤其是蜂巢,他看到一定覆掉,有時候,高而不及,他便設梯而取,他後來連生兩個孩子,穀道被塞,不能吃東西而死,終於絕後滅族。
願人有失。毁人成功。
講 願是心裏期望,期望人有過失,便可借此毀謗,全是一團忌刻心腸。○對面看來,善人只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世界上好人多,好事多,自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了。常常如此,便無劫運,每日焚香祝天,只得這個念頭。
講 毀,是敗。功,是安國的功,濟世的功。及一藝一事成功,設心險惡的,恐怕他名利兼收,便要百計毀敗。這二句,最是昧心害人的惡。○對面看來,善人看人的功,猶如己功;未成時節,幫助他成;將成時節,獎勸他成;既成時節,稱頌他成,渾身是公,毫無半點妒念。
例證(一)
明朝,有位官員曾銑,任職三邊的總督,曾見河岸被水冲壞,百姓無安居之靠,上書朝廷,請准修復,其時的宰相嚴嵩,明知此項奏案,是為民為國,他却故意曲解,譖誣曾銑,是種藉詞,浪費國庫,勞民傷財之議,反以罪加曾銑,後來嚴嵩惡病而死,其子世蕃,終被朝廷所梟斬。
例證(二)
宋代,宣其英,性奸險,鄰人造屋將成,其英不歡喜,利用夜間,持銳利的斧,伐斷鄰屋的柱脚,在這伐柱的時候,樑柱忽然墜下,壓死他,毀人而自毀也。
危人自安。減人自益。
講 擠人在危險地位,不顧他死活,只要自己安穩,這樣使乖,卻難為天理。○對面看來,善人如汲黯、范純仁輩,發倉救饑,都不及動本起奏,何等安人自危。就是居常時節,逸的讓人,勞的我做,易的讓人,難的我做,也與危人自安的相反。
講 人當財貨交關,剋減了別人的,只圖自己的利益,這等奸巧,後來連性命送的。○對面看來,善人減己救人,家裏頭,必要封鎖一隻櫃臺,上鑿一小洞,每日用錢時節,便要思量惜福行善,庶幾壽命延長,凡吃著雜用等費,酌量減省,把錢投在裏頭,作月內做善事的補湊,或用蓋桶亦可。
例證
明朝,崇禎初期,有二個學文兼學武的年青人,一名姓顔名見通,一名湯木生,是年正值朝廷先要考取武眾人,顏、湯二人素友善,他倆在考前,顏就央託縣令,湯則央託司李,湯明知司李比較縣令高一級,自信他必能錄取,所以在投考前,湯便說:「我倆二人,是要好的朋友,應該同甘同苦,才是合誼,對於我倆此次的投考,如能同受錄取,我們各出五十金酬謝,受我們央託的官,如不幸只錄取一人,我們各出的五十金,止酬一人,顏生一聽同意,各出五十金以紅紙封之,保存於顏家,到了考後放榜,湯木生名落孫山至鬱成病,酬金又是由顔保管,又不好意思食言,祗是悶悶不樂,終至鬱成病,醫治半年久。
以惡易好。以私廢公。
講 惡,是不好的物。凡遇貨物,把自己不堪的,暗裏頭換了人好的,奸巧同上。○對面看來,善人看破外物無常,美惡不消計較,如薛包與眾弟分財,田屋只取荒破的,奴僕只取老衰的,器物只取壞敗的;那知後來,惡的倒在,好的倒不在,倒要用惡的東西,凡與人打交關,也要這樣去看。
講 廢,是不用。憑了自己的私心,把公道卻不用,極犯天怒。這四句,最是欺心利己的惡。○對面看來,善人覺種種私意是內病,種種私情是外病。公字,使是對病的良藥,生平最要掃去了私,一概秉公,內是冰心,外是鐵面,財帛情面,奪我不動,天道好公,人心願公,公了便安穩。
例證(一)
洛陽縣令孔翊,設一口火爐在庭前,他吩咐掌文書的官員說:「縣令與百姓最接近,宦官多拜託,從之則民受害,不從者,未免得罪,所以凡來央託之信,就是未開封便投火。」縣民有事,秉公直斷,絕無私偏,縣民無不感載,後來孔翊之子十九歲,便考中進士。
例證(二)
仰思忠是個精通堪輿的人,他為一顯要的官員擇地,果然擇到甚佳的地穴,在要點出穴的時候,突然大雨,因此不能點出,約定明天點穴,是夜,仰思忠就夢見神說:「此顯官當過考試官,貪過三個應考人的金寶,上天已注定陰禍,你指出吉穴,使他脫禍,是違天意。」仰思忠醒後,藉故歸去不點,後來顯官另請堪輿師,就點到爭地,構成訴訟,顯官終則貧落,所爭之地也不能用。
竊人之能,蔽人之善。
講 竊,是偷他人的技能,偷來認在自己身上,極是無恥。蔽,是遮掩。人有好處,卻去遮掩了他,極壞心術。○對面看來,善人常要請教人的能,習學人的善,所以越要表揚,越要稱讚,設或有人竊己的能,蔽己的善,又要恕他,恬然不以為怪。
例證
周朝,梁山帝崩,晉國君召大夫官伯宗入朝,伯宗在途中逢遇輦,輦是位學者,伯宗問:「請問,你聽到沒有,梁山帝崩,壅河不流。」輦則答:「有」伯宗又說:「壅河不流,有何解法,請賜教。」輦答:「君率羣臣,到靈前哭祭就好了。」伯宗將此語,向晉君報告,晉君則問:「你何以知道這個事呢?」伯宗則答說:「我自己知道吧!」這些事情傳到孔子那邊,孔子說:「伯宗一定會無後代。」或者請解釋曰:「攘人之善」,後來伯宗果然被人所殺,官位逐絕,後代失傳,一言不善,其罪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