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我在哪裡?
第六十三回 感覺就是創造
第六十四回 圓滿的旅程

第六十二回 我在哪裡?
我就在我身上嗎?如果以能量看世界,顯然不是。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與你有聯繫。與你認識的人腦海中都會留下關於你的記憶,這些記憶,也就是識種,它會一直產生作用的,會一直影響著你。甚至與你不認識的人或萬事萬物,都可能時時刻刻透過靈體相映照。
如此看來,每一個靈體確實都是小宇宙,皆含有全宇宙的資訊,不管你有覺還是無覺。任何一個人的改變皆會影響全宇宙,而宇宙中的任何改變,也會影響到每一個人,這就是萬物一體的根本道理。所以,當一個人放鬆,讓自己回歸於和諧穩定的能量循環系統,就是在除去他對宇宙中每一個靈體所造成的障礙。意即淨化自己,就是幫助每一位眾生。
而當一個人運用愛與智慧,與大宇宙同工,時時對身上所串連全宇宙訊息,傳達出堅定的心態,採取行動時,就會促進宇宙中每一個靈體的提昇。意即進化自己,也是在幫助每一個眾生,而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消業與成長。因此,若一個人能真正關心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快樂時,透過內外的相連,自然會關心他人,如此整個宇宙將呈現更和諧、更美好的境界。

第六十三回 感覺就是創造
面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不同的感受啟動不同的識種,並強化該識,進而投射出能量,鞏固該事件的某些特性,因此感覺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此外,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其實僅是我們對真實世界的部分抽取而已,而抽取過程常是下意識的,不知不覺的。所以我們所感受的外在世界,其實是內在識種群的投射,可看成是內在世界的鏡子,包括身體也是內在世界的投影,或說得更直接些,我們每日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其實是內在世界,不是真實的外在世界。
也就是,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自己感受出來的,也是自己參與創造出來的。有云:「我們每天面對許多人、事、物,其實只是面對一個人,就是自己。」因此當我們不滿意所在的世界,可作意行為去改變外在世界,也可以改變或擴大感受範圍,讓世界看起來不一樣。後者雖然只是感受而已,但在能量層面,或稱無形界,某種程度可能真的正在改變世界。
由此可見,人性擁有「無限的可能」,也擁有「無限的不可能,就看你的心如何拿捏,而你又下了多少功夫,不論是有警覺的染還是無警覺的染,而且不論你滿意與否,人性將無時無刻吸收與散發其曾經累積的獨特能量,而所有的起心動念則是改變的契機,儘管改變是緩慢的,但大海不也是一滴一滴水聚成的。
因此,為了當一個快樂的人,我們需要時時感受當下時空中,正在醞釀的情緒,並時時藉由大道一家、共存共榮的關照,轉換出新的感受方式,藉以演化出良善的識種及性體。此舉雖然看似無作為,卻能讓人感受到比肢體語言更深一層之心靈語言的撼動力,並進而創造出離苦得樂的情境。也就是建立在EQ(情商)上的 IQ(智商),將能創造出真正的逍遙自在。
第六十四回 圓滿的旅程
最後來回顧一下我們的旅程,以玻璃球來比喻。每一個誕生的靈體本來都是一模一樣的透明玻璃球,能讓光透澈也能映照一切無礙,沒有「我」的感覺。然後被撒入了花花世界,各個全身沾滿了各種色彩,此時每一個靈體在他隨機誕生的有色世界裡,從被動的染色演化成主動的追求,創造了「我」的覺知,並盡情的體驗、認識、學習,直到有一天沾的色彩太厚太髒亂了,純潔的天光無法進出時,能量萎縮了,空虛無力了,這時他想盡方法,窮畢生所學,努力揮灑,結果仍是越塗越亂,只有絕望了。
他開始覺悟到,別無選擇,只能放下一切,因而逐漸洗清了顏色,無意間他發現內在有個力量慢慢浮現,與宇宙相輝映,希望再起,於是他培育出了一層防護罩,一層永遠透著光,且和宇宙相通的防護罩,接著學會在防護罩外圍,隨環境適當地搭配、穿戴各色各樣的衣服與眼鏡。進而隨著能量罩的長大,自然發展到學會與宇宙合而為一,享受寰宇的能量,並逐漸變成可伸縮的光球,自然散發能量,如陽光、空氣、水、寰宇同享,過著另一種燦爛的人生。
而這時他知道,一切都是循環,我們每個靈體都曾記起無限次,也曾忘記無限次,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值得驕傲處,也沒有值得自卑處,今天你提醒他,明天他提醒你,提醒靈體再創造出那自在的光球,如是而已。而所有的沉迷與提醒就構成了宇宙千言萬語也說不盡的文章。這應該就是靈體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