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結 語
第六章 結 語

第六章 結 語

《未曾有因緣經》中:「佛告波斯匿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法,一句一義,展轉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功德,無量無邊。」


Bg D20
Bg D21
Bg D22

  生活在人群中,想要過得幸福美滿,不能只求自己安樂。還須有一切眾生與我同體的觀念,尤其處此科技文明時代,資訊開發,交通便利,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已經縮短,可以說是「天涯若比鄰」,更顯人與人之間,生命日趨密切。幫助他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的福德;因此,對諸人群,應培養慈悲仁愛之心,不論什麼人需要協助,當盡自己之能力,給予物質之救濟,與精神之鼓勵,期望人人皆能過安定的生活,願與一切眾生共成佛道。


  當然,要幫助眾生,自己一定要先建立正見,充實資糧,如《未曾有因緣經》中,「佛告波斯匿王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從師聞法,一句一義,展轉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功德,無量無邊」。因此,除了誠摯聽經聞法,每天必須訂出時間,安排誦經、禮佛、拜懺等固定的功課,進而受戒持戒,淨化身心,纔能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以佛法之正見,接引眾生歸敬三寶,導入正行,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大家應知道,時間在我們面前,悄悄的溜走,絕不暫停。一生的大好時光,不容許我們蹉跎消散;因為,生命出現在這世間,不但老病接踵而至,死亡也是出現無常。經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到底能帶走什麼「業」呢?但看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行為,引用經濟學上的名詞,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機會成本」,投資在善業多或惡業多?若投資在善業多,就獲業之善果;反之,投資在惡業多,則必須接收惡業之惡果。「罪福隨人,如影隨形」,此言不虛。


  實在說,人的生命,由出生開始,就是每日趣向死亡。生死猶如形影,常是共為一體;一口氣不來,便是生的結束。在佛法的修學上,我們仍在世間,尚未往生極樂,或未解脫生死,我們就得善保人身,不離佛法。若失人身而離佛法,則可能會走入錯誤之路;是以必須把握今生得人身,又能來歸依三寶的殊勝因緣,必須好好發心,用功修學佛法,永遠趣向佛道,求取正覺的人生。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