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4 第四天下午開示

從我的經驗法則來看,通常最多人參加的共修,是一些消災免難的法會,這類法會來的人很多,氣氛很殊勝。再來,大概是念佛的佛七。最後才是禪七或講經開示。也就是說,今日的學佛者,都是專挑軟柿子吃,都希望自己所參加的法會,最好是簡單、能快速消業障、又能讓自己快一點了生脫死成佛道的。所以,選擇念佛法門就對了啦!
念佛法門的確很保險,因為只要你發心發願並具足十念,臨終時就能被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這個法門雖然看似簡單,只是把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但要念得好,真的是很難啊!
我們看著農禪寺柱子上的這些標語,各位認為,哪一句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呢?各位有辦法「打得念頭死」嗎?再看這一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有體驗到自己的身心與佛是了無二別嗎?還有這一句「即念念佛,即念成佛」,一念就能相應成佛,這樣成佛夠快了吧?但我們自己的這一念,如何才能真正與佛相應呢?可能嘴巴在念佛,但心裡卻和佛一點兒關係也沾不上,這樣,即便念得再久,你也很難得到殊勝的利益。

迴向菩提:為自己立
定修行的心態和標準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以為念佛法門很簡單、很容易。其實,無論是經教上所說的道理,乃至於修行上真實的體驗,任何法門都得貫徹我們一輩子的生命來努力,才能夠透徹地瞭解掌握,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而「迴向菩提」就是要我們每位學佛的弟子,立定一個心態與標準。有了這個標準後,你的身心才能真正自我期許、自我勉勵、自我要求、自我鞭策,也才會在修行精進這條路上不斷地努力。否則,只要一離開佛堂、回到家後,受到世俗的種種紛擾,就連一句簡單的阿彌陀佛都不見得能念得好,這樣很難有所成就。
因此,我們絕對不能用輕忽的心或很隨便的態度來念佛,而是要奮起我們全部的精神力量來努力。所以古代的大德在開始精進念佛時,就發起真正的大願,為了解脫生死、出離煩惱而下苦功真實地努力。
因為每一位大德、每一位真切的念佛修行者,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生死是無常的、可怖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非常短暫,能夠用來修行的時間,是那麼、那麼的短!而且,即便有時間讓你修行,你的心能夠與聖號真正相應,以致於能真正放捨下自己身心的種種煩惱、障礙而直接真切地在一句佛號聲上來用功的時刻,又是更少、更少了。
相反地,看看我們平時身心行為上的種種習性,幾乎無時無刻都和生死業相互牽連,造了多少的生死業!但所修行的淨業,卻那麼地少!這樣修行,怎麼可能修得好呢?
所以,各位來參加佛七來加功用行時,如果不發大心、立大願、行大行,而只是輕忽地隨眾,要念佛就念佛、要拜佛就拜佛,沒有為了要了生死、成就道業來真正努力,雖然身心或許也會有點兒體驗和感受,但不過也僅止於此而已。用這樣的輕心念佛,而想有更深入的進展或想得到真正念佛的效益,是十分困難的。
有人念佛念了一輩子,你問他:「你是否體驗過淨念相繼、正念相繼、一心不亂?」,他的嘴巴馬上張得大大的,可能心裡就想:「師父所問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啊?什樣的情形啊?」不僅不清楚,甚至連想要體驗的念頭都不曾有過。可能他每天晚課也都念誦阿彌陀經,但卻從來不關心經典的內容到底在講些什麼。若是以這種心態、態度來念佛,就很難得力。
發菩提心,就是要我們自己有成佛的方向與目標,但立足點,要踏在現實的人生上,不可以忘失此刻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要珍惜現在如此短暫的機緣和歲月,趁著身心狀況還允許自己用功時,就要把握時間好好努力。
我度了一位弟子出家。這個弟子學佛很精進,到佛學院讀了五年回來常住,但回來不到一年,就得了癌症往生了。她不害怕癌症所帶來的病痛,但她遺憾的是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修行,所以無法修得更好,自己的身心也不能真正為佛教有一番作為。
我看著她遭受癌症折磨了一段很長、很苦的時間,但是她卻十分勇敢地承當。我從來不曾聽過她喊苦,甚至每次她都還對其他佛友說:「你們要精進哦!要努力哦!時光有限,不要像我這樣,等到想要修行的時候,已經太遲太晚了!」雖然她有很多的願心,也願意真正努力,可是死魔一到,什麼也做不了。
因此,當我看到有很多老菩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依舊很發心來到這裡學佛念佛,就感到真的很難得!真的很好!但是各位要從內心裡發出一個大願:我人生的日子不多了,我能夠用功的時間也不多了,我要真正的努力!不是等到臨終時,才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而是希望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就可以從自己的修行念佛裡,得到念佛三昧,確立自己絕對能夠往生西方的信心!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
修行,如果你能切切實實地去用功努力,你對自己身心的狀況和成就,一定清楚明白。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當佛陀的弟子證得阿羅漢時,往往就會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由此可見,修行絕對不是含含糊糊的。
每一個法門,只要自己用心地去修,必然可以進入三摩地,必然可以成就。只在於你是否有很真切的信心、願力,以及是否能真實地實踐。

只要夠認真,
一天就可以成就
其實,不只是念佛的法門需要信願行,任何一個法門也都需要信願行。尤其念佛法門的殊勝在於只要十念即可往生西方,所以我們要大信,要真切地相信阿彌陀佛有這樣的願力。只要我們自己願意,就可以去到西方淨土;相信自己只要具足十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而這樣的資格,我們皆已具足。
但如何在此生得到真正念佛的利益?尤其該如何念到《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呢?而一心不亂時的身心狀況,又是如何?如果你真的認真念佛,你應該會很想瞭解經文裡的這些說法和境界。
《阿彌陀經》裡並未記載非得等到臨終死後才能到達一心不亂,相對地,經典告訴我們「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意思是,只要你夠認真,一天就能夠有所成就。但如果你不夠認真,可能就得花上七天,或是更多的七天。
做為佛弟子,我們常常要警惕自己,學佛真的是為了成佛、了生死。尤其當我們年紀漸漸大了,所見所聞和經歷也多了,知道世間許多事物真的是如幻化一般,相較於年少輕狂、尚未懂事,總是想要追逐、得到或成就,現在,能得到的、也得到了,得不到的、可能也不必再痴心妄想了。對於人生所有的一切,是應該老實放下了,是真正地要在修行上用功努力的時候了!
真正用功時,你所能得利的並不只在消災免難。而是透過修行,真正得到法的受用。佛陀說:你們要見我嗎?如果你們能見到法,就能見到我。
我們天天在拜佛,我們拜的是什麼佛?各位知道嗎?阿富汗有全世界最古老的大佛,其莊嚴不能以言語形容!那個地點(巴米揚,Bamiyan),曾經是佛教最興盛的地方;那尊佛,也曾經受過無數人的頂禮膜拜,又曾經感動過許許多多的信眾。但,如今呢? 2001年3 月9 日,塔利班政權(或譯為神學院組織,Taliban)炸毀了這尊建造於西元五到六世紀、希臘式佛教藝術的大佛。聯合國與許多相關的國際組織,曾透過種種管道力勸,告訴他們這是世界的遺產,代表人類十分重要的文明,請他們不要破壞古蹟,但於事無補。
當時,全世界的國家都想盡辦法保留這個人類文化遺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表示不惜一切金錢代價願意立即購買大佛,並且獲得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175 家博物館的全力支持;日本的佛教徒願意付出7 億美金,請塔利班手下留情;包括印度、斯里蘭卡、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基斯坦、埃及、泰國、柬埔寨、俄羅斯、中國都出面呼籲停止炸佛行動,但得到的回應是:不行!這是魔!給我們再多的錢也不能留!
最近聽說又發現了一尊更大的臥佛(註:考古學家依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尋找臥佛,在2008 年9 月發佈尋獲臥佛)。我看到這個消息,心裡也沒有任何一點兒的高興,因為我很怕不知道哪一天,這尊佛也一樣被炸藥給炸了。
各位,被炸的那尊是不是佛?如果是佛,應該是不生不滅的,我們不必為他擔憂。但,它不是佛嗎?它所代表的是佛陀法身的莊嚴,是我們所有佛子身心依托崇敬的一個對象。雖然我們知道它不是佛、甚至也不能代表佛,但是我們藉著這個像來告訴自己,我們應該莊嚴自己,也提醒自己該用功努力,讓自己能夠像佛一樣成就。
如果我們不能在法上,真正地努力用功,就無法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念佛法門。西方淨土黃金鋪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以及種種的不可思議。但,這些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的心無法真正清淨,這些景象就算真的擺在你眼前,你也見不到!
希望在座的各位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無上的大道是我們人人要成就的,但不要只是掛在嘴上,而是要真正去實踐它、修持它。當你真有一分的修持時,你的身心必然就有一分的轉變,而且是很真實的,你一點也不會感覺它是虛假的。
只是這樣的轉變,可能得配合更多的努力和較長的時間,你才會有比較明顯感受。例如經過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後,你再回頭一看,就會發覺自己和幾年前有些不同了,可能心態上有些轉變,或是覺察、觀照的能力比較強了。
如果學佛不能達到如師父所說的提昇、淨化生命品質,那麼,你就只是掛著一個「佛教徒」的標籤而已。世間其他的宗教,即便是較為極端的回教徒,他們對自己的信仰、宗教,都是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去奉獻。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回教徒好像很暴力,但在彼此同樣是信奉回教的教友間,他們並不暴力,甚至他們經常可以拿出自己的財產施捨布施。我告訴大家,你們的錢絕對不能存到回教國家的銀行,因為他們的存款是沒有利息的!不僅沒有利息,依照他們的教義,有錢人還必須去周濟貧困的教友,如果你沒這麼做,就是違背神的旨意。
其實,任何的宗教,包括孔子所教導的儒學,哪一個思想教義不是在教我們要變化自己、提昇自己?因此,如果我們無法達到這樣的地步,我們的學佛一定是有所偏差、錯誤,那自己就得認真地檢點自己。

不要把我供在那裡!
知道、聽聞了種種理論後,貴在真實的實踐。所以,你念佛要能真的念到心裡去,並且要能常常感受到佛菩薩的慈悲恩德,甚至常常觀想佛菩薩慈悲的聖容。這不是要各位用觀想來修行,但偶爾用這種方法來配合,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你可以想想:佛這麼慈悲、這麼莊嚴,為什麼自己卻長成這模樣?佛的慈悲、莊嚴與殊勝,究竟是從何而來?經典告訴我們,佛陀的相好莊嚴是從修行得來的。佛陀不是只靠著一生的努力就得到這般的成就,而是經過多生累劫一再地努力,才能有這樣的成績。
我們看到佛菩薩,就應該要檢點自己、勉勵自己。你能有這樣的心態,並實際地去實行,才是真正地在學佛。否則,見,如同不見;聽,如同不聽。沒有一種真正從內心而發的感動,也沒有把自己很粗、很剛強的心柔化、軟化,而變得細心、溫和。如果一個學佛的人,處處欠缺了這樣的體驗和歷練,那他的學佛,了不起只是一種文字上的佛法認知。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要從自己的生命裡,真正體現到佛法的受用,然後真正顯出一種佛陀慈悲、愛和關懷的力量。這不是別人可以給我們的,是要我們以自己的生命力量在法上用功後,才能體現、成就的。
《觀世音菩薩圓通章》告訴我們,如果不斷地以耳根圓通法門修行,修到最後除了能夠進入三摩地、得成就之外,還能獲得兩種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意思是,能見到諸佛菩薩,也能感受到佛菩薩本有的慈力。亦即從你的生命裡,就能湧現出如諸佛菩薩般的慈悲、智慧與力量。
不要害怕自己沒有那麼宏大的力量和能力,也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害怕自己總不如別人,不要有這麼多的害怕。只要你確確實實地修行,十方諸佛那種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就能在你身上顯現。這是經典告訴我們的。透過生命的實踐,我們縱然無法馬上得到如十方諸佛廣大的力量,但至少也能少分受用、少分感受。只要我們很腳踏實地地修,一點一滴地相應,一點一滴增長,力量就會慢慢增加。
第二種殊勝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意思是,我們永遠能和六道眾生一同對佛菩薩懷著一種企盼、期待,以及如子憶母般的眷戀悲戀之心。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已經永遠離不開佛陀的眷顧,時時刻刻都能沐浴在佛菩薩的慈恩慈光裡。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並沒有捨離一切眾生,而是與六道一切眾生同一悲仰。
所以,你不必害怕你不會度眾生,也不必害怕自己的慈悲心無法生起,只要你確確實實修到那個地步,那種力量就會湧現出來了。
淨土的法門是非常殊勝的,其殊勝處不只在於只要十念我們臨終時就能究竟往生西方,更是在於:只要我們此生依此淨土法門一門深入,身心必然都能得到無盡的力量與受用。
這次佛七共修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用功。從明天起,早上和下午我就不為大家說明了,都改成念佛。為什麼呢?因為講得再多,都不如好好念佛、實際實踐。該講的,我都說了,只欠缺各位實際的行動。
只是我希望,如果常住允許,可以安排類似禪七時的小參(學員單獨向主七法師請益的時間),對自己身心的狀況有所疑問,或是對修行方法不甚瞭解的人,都可以來問我,這樣是最好的。如果無法特地撥出小參時間,我建議在繞佛完、大家坐下來時,有問題想問的人就舉手,護七義工可以幫忙把問題記下來,然後大家再輪流進去問。
另外我還有一個建議。休息室裡有很多很好吃的點心,但每次只供養我,我很不好意思。我的這些師兄弟法師們也都很辛苦,我希望他們能進去休息一下,也讓我有機會對這些師兄弟說聲道謝,也能跟他們聊一聊。最重要的是,如果師兄弟們在佛法上、尤其是對念佛法門,有什麼不懂之處,我希望能藉著這短短的一、二十分鐘,盡我的力量稍做解釋。平常我很少機會和我的師兄弟們見面,所以希望藉著這樣的因緣,交流一下。
不過這只是建議,我不知道常住會怎麼決定。但我是希望,最好能把我當做牛馬來使用,而不要把我供在那裡。俗話說:「吃不到三年青菜,就被放在桌上供人拜!」我不希望我只是個主七法師,一切只照著規矩走;而是希望能盡我的時間和力量,能盡量地為大家說明和指導。好,謝謝諸位,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