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正定必至涅槃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他的佛國,一切天人大衆,皆住定聚。什麼叫定聚呢?經論中把衆生分為三聚,聚就是類。「正定」的一類,「不定」的一類,「邪定」的又一類。如《起信論》所判:十住菩薩以上為正定聚。十信菩薩為不定聚,可進可退故。凡夫為邪定聚,這個邪,不是邪魔外道,而是説未入菩提道,名之為邪。唯識宗則把有決定菩薩及二乘種性的衆生判屬為正定,没有三乘種性的衆生判屬為邪定,一類未有定性的三乘衆生判屬為不定。龍樹菩薩則説:修易行道,往生淨土,得不退轉菩薩,是為正定聚,不問三乘或人天。此願所説的,就是指此而言,凡往生者,皆是不退轉菩薩,故名住正定聚。又因為人人無量壽,永無四種退轉,所以説必定至於滅度。這個滅度,是指常樂我淨的佛果大涅槃,是究竟的獲得身心寂滅樂,菩提覺法樂。
又不離大悲,能分身塵剎,盡未來際,度化衆生。以上十一個願,是與大悲大慈大智相應,利他為多。所謂:不為自利先利人,是菩薩發心也。但須注意的:彌陀佛國的天人是不同此土天人的,後面經文有説:「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更要注意:第十願不起想念貪計身,即是無所得。以無所得故,能得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有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這與《心經》,完全同一意趣。一般學教的法師,重般若,輕淨土,甚至反對淨土,這又應該嗎?當知:反對淨土,即是否定淨心,既無淨心, 則三乘聖賢及佛果菩提皆無。淨心是所證,般若是能證,淨心既無,般若何用,以指為月,豈是智者。
十二、光明徧照十方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從這以下有五個願,是與大智及二利相應的願,也是與法藏菩薩所證悟的法身、淨心、實相,契合無間的願。法身淨心,竪窮横徧,空靈明淨。寂而常照,故為光明。照而常寂,故為壽命。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所以有成佛光明壽命無量的兩願,這屬自利,也兼利他;光明徧照十方念佛衆生,攝取不捨故。盡未來際,分身接引十方念佛衆生,往生淨土故。既得成佛,必有菩提眷屬,故有聲聞無數,壽命隨意,無不善名三個願,此屬利他。兩利具足,空有無礙,即是無上菩提心相。
佛的光明有二種:智光與身光。佛自受用報身,照真法界,這是智光。他受用報身,徧照聖衆,這是智光兼身光。應化身徧照佛國或遠或近,這是身光。身光又有二種:一是經常所顯,無放不放,這叫常光,又名圓光。一是放光,由白毫或頂上放光,放時才有,不放没有。這個願,名為光明徧照十方,是指身光、常光説,但亦兼智光,所以彌陀名號為無量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可是《彌陀疏鈔擷》說:「十方諸佛光明,至遠照二百萬世界,唯阿彌陀佛,照千萬世界,無有窮盡,故號無量光佛。」這個說法,彌陀就不能説是無量光了,因為只照千萬世界,那能説是無量。而且與這第十二願的願文也不符合。此願明白的說,最少要照百千億億諸佛國,那裡僅照千萬世界。再說,法藏菩薩既能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又一時親見,明了通達其各别因緣果報,那他成佛的光明,也必最低限度,能照此二百一十億佛土。況且本經後文,說到法藏菩薩成佛的果報,明明説:「彌陀光明,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剎,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那能說彌陀佛光,只照千萬世界呢?《觀經》也說:「彼佛(彌陀)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由此可知,《彌陀疏鈔擷》所説,與聖教相違,不可取信。有人說,彌陀光明徧照,我為什麼不見。這如前面所説,因為煩惱業障遮蔽,所以不見,不能怪彌陀不照你。又有人說,佛佛道同,為什麼彌陀光明第一呢?這要從兩方面去看。從諸佛所證真理看,是佛佛道同,没有差别。從諸佛因地發願,及所積集功德看,那就各有不同。如《般若經》說:「佛言,我於一切法無所執故,得常光一尋。」彌陀光明,却非一種願行功德所成就,而是四十八願,一一願又攝很多的行願,都修圓滿而成無量光,這是諸佛所沒有的。
十三、壽命同佛永久願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法身佛壽,無始無終。報身佛壽,有始無終。這是佛佛道同,皆名無量壽。法藏菩薩,發願所成佛身,要與諸佛的法報身相同,壽命是無量的無量。下至百千億億劫,這一句,是指所成的應化身壽命説,也要有量的無量,最少有百千億億劫那麽長,這是諸佛所没有的願。今如願成佛,所以别名無量壽佛。
上來無量光、壽兩願,都是依於衆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覺。因為衆生一念心性,即是無量光無量壽,與佛没有差别。所以法藏發願成佛的名號,為無量光無量壽,令衆生持彼佛名,同得光壽無量淨心,同佛無異。為什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心本是佛,因衆生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而衆生自迷自佛。故須念佛,即是作佛,才能證自心佛,成本來佛。再説,由無量光明,横徧十方來看衆生能得往生極樂,就如同生到十方佛世界,能見彌陀,即見十方諸佛。由於佛的應身壽命無量,往生的人,也必然同應身佛一樣,壽命無量,那就是一生補處,都決定一生成佛,不再經他生。法藏菩薩,發此兩願,不僅是自己要證得無量光壽的法身淨心;而且是用來利益衆生,攝化衆生最殊勝的方便,所以又有廿二、卅一、四十、四十五等願,這也可説超勝諸佛的。有如《彌陀要解》説:「離却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而離却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這是法藏菩薩發願的深意,我們要從此去體會,也要從此去悟入,才不負法藏的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