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口中念出金剛寶劍
書籍目錄
第十三章 口中念出金剛寶劍

第十三章 口中念出金剛寶劍

2008.10.15 第五天開示之一


Bg f18

  本來我認為這次佛七,我說得已經夠多了,所以就不再多說了。既然大家不嫌棄,就繼續跟大家說明。除了明天晚上我說明的時間會多一些,並且會留一點兒時間讓大家問問題之外,從現在開始,我會在每支香念完第一陣地鐘,打完五分鐘後,視需要隨機為大家說明。


  我剛才跟當家師和總護果建法師討論,明天開始會稍微有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希望對大家有更大的利益。明天開始,每次的拜佛或懺摩之前,我可能會講五或十分鐘。雖然同樣是拜佛懺摩,但經過幾天後,要配合各位的身心狀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而不是一成不變,這樣進步不大。


  這次是我第一次回來農禪寺跟我師兄弟做配合,難免在溝通上會有比較不順暢的地方,有時候比較難做得好,剛才有段時間跟當家師和果建法師討論後,取得了很好的共識。


  雖然這次佛七所剩的時間不多,但是﹁好酒沉甕底﹂,倒吃甘蔗愈吃愈甜,何況經過那麼多天的用功,大家的身心漸漸地都有很好的相應。修行不是只在這幾天,只要你知道如何用功、在哪一點該如何切入,那麼,無論你是在家裡或下次有機會再參與時,你就知道如何去用功。


Bg f19

  只要談到修行,就跟講經說法照本宣科不同。修行是要配合每個學員在不同時段的身心狀況給予適當教導,這樣,學員就能在當下得力。我本來建議要讓大家有小參的時間,把這幾天在修行裡身心反應和疑問和主七法師分享,瞭解自己身心的變化是否正確,以及下一步該怎麼去用功。但這次佛七我們的時間可能不夠,所以沒有安排。

  實際修行時,一定要具足正知見,還要有善知識在旁邊點醒,你才能真實得力。我一直覺得師父在我當年修行時給我很多指導,讓我很受用。我在佛學院、在其它道場的佛七禪七,都未曾有過像師父給我的指導,所以沒有大受益,因為這些地方多半只照大陸叢林的禪堂的規矩進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到了後來變得只有形式沒有內在的生命,在那邊就像冷水泡石頭。雖然會泡得較光亮一點兒,也會泡得安靜一點兒,但很難得到深刻的體驗。

  念佛,要念得像禪宗說的金剛寶劍一樣。一句佛號出來時,佛號聲的力量要能像烈火燒掉所有的煩惱,像金剛寶劍斬除煩惱,要有這樣的威力,你的念佛才能達到念佛效果。否則一面在念、腦子裡一面在上演自導自演的電影,偶爾回過神來繼續念佛,第一、二、三天如此,到了第七天出堂了還是老樣子!妄想停不掉,如何用功?

  這時候,必須靠大眾的力量,從共同修習的法門裡,營造共同修行出來的生死道業氣氛,每個人都要感受到這種生死道業的氣氛,絕對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每個人臉上都掛著青春的微笑,整個心都很浮躁,完全沒有從念佛得力。一眼,我就看穿了!

  要是以前,我早就香板供養、罵人罵不停了。但畢竟這是第一次,所以用不上。因為比較不了解,現在還在摸索配合,如果下次還有機會的話,保證讓你們~你們不要聽了嚇到,其實不會苦啦!

  你來這裡念佛,念到腰酸背痛,最後還是一團苦出去,這樣就可惜了。如果用功上手知道方法,雖然在前面幾天很苦,但到了後面幾天,業障消除了,力量就來了。你耳邊聽的佛號聲像天樂一樣美,跟孔子說的紹樂繞樑三日一樣。念佛就是要這樣,要念到耳朵自然流露阿彌陀佛的聖號。

  我中午休息不到幾分鐘就跳起來了,因為我耳朵裡跑出很響的佛號聲,我以為我睡過頭了,沒聽到打板聲音,我想:慘了!第一支香開始了!急急忙忙趕著下樓,結果一看,才十二點多而已,耳朵自然有佛號聲流動,心沒有其它雜念妄想。

  念佛如果能下苦功,在很短的時間內,你就能得到念佛的利益,其它的苦跟煩惱,例如壞脾氣或改不掉的習氣,一句阿彌陀佛就﹁推呷金金︵台語,擦得光光亮亮,在這裡意指處理好了、沒問題了︶﹂,自己自然就改變了。很奇怪,真的就有那種效應!一句佛號聲是無上的阿伽陀藥,可以治我們的病。愚痴的變成聰明;沒慈悲心的,吃了變慈悲心;沒有耐煩心的,吃了就變很耐煩。

  你要真實去感受。雖然沒有真實感受,也仍有效,但是效用很淺。我希望農禪寺所有在師父座下學習的修行人,不論修禪或修淨土,都要跟別人不一樣,我們的身心要從修行裡來作主,這樣才是師父盼望我們做的人!

  否則,進到佛堂來沒有任何體驗,別人看你念佛沒進步,反問你一句:「你自己都這樣了、還教我念什麼?」你只能無言以對。所以,我希望各位把握這次佛七最後的時間,加功用行,自己要有確實的體驗感受,當你身心相應到一個地步,不必你開口說,別人都會覺得你這個人學佛後不同了,變了一個人,要趕快向你學習了,這才是真實利益。

  淨土法門的確很殊勝,但為什麼你參加了法會念佛很久了,卻沒有很深刻的體驗?這是因為自己方法不對,一直停留在很簡單、很粗淺的聲音上,再不然就是停著在佛號聲的安住裡,進不了下一步。這樣,是不可能得到持名念佛的殊勝利益的!

  當自己能以一句大聲佛號斷除瞌睡昏沉,甚至用大聲快速聲音斷除妄想以後,每天都這樣念就不對了,要更進一步!當不妄想、不昏沉時,該用什麼方法來念、就要運用當下的方法,一點、一點,每天都要隨著大眾用功情形給予不同的指導,絕對沒有一個法是一成不變的。至於前、中、後不同的階段應該如何進行連貫,這就要靠主法的法師來帶領。

  我很感恩師父的教導,自己也曾在法門上得到念佛殊勝的利益,光是我身體,就得到很大轉變。原來醫師判定我的腦瘤一定要開刀,可是我念佛後有感應,腦瘤不再擴大,讓我活到現在。你說,念佛有沒有感應?有!

  念佛的感應不是來自外求,而是來自內心跟佛相應去懺悔、去修行。經典告訴我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所以我們要把修行中和佛感應的身心體驗,落實到生活中,即便是少分、少量,也要一一去進行,這才叫念佛。不是只有在佛堂裡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沒有感動,念得像念佛機一樣,沒有性靈生命的改變跟覺醒,只是自我麻醉!難怪共產主義要批「宗教是人民的麻醉藥」。

  很多人親近宗教的目的,是要得到精神的安慰依托、暫時的逃避,讓自己不那麼苦。佛教的修行不是如此,不是自我麻醉也不是逃避,而要啟發內在真實的慧命。我們念佛,就是要從阿彌陀佛這句聖號裡,達到這個理想。
  時間雖然不多,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要打妄想。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