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6 第六天開示之二

如果我們很至誠地五體投地的頂禮,自己會在至誠的頂禮之中,感受到殊勝的利益。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禮佛?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折服我們身心自我的驕慢。自我的驕慢是與生俱來的習氣,加上後天的薰習,如果你的學識地位財富比別人更高時,你內在所存在的我慢、我比別人更有成就的心,就會愈堅固、愈強大。
這樣的人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利益。雖然,他可能會接受﹁佛學﹂,會覺得佛法還不錯、佛法的道理能夠幫助人生,但這僅止於對佛法產生喜愛或認知,他對於三寶並沒有從內心去降伏我慢、我見,他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和知見。所以,他可能是個學佛的人,但是他學的是佛教的理論知識。
真正做一個學佛的弟子,是能放下身心的一切,在任何場地、時間,無論是見到聖賢或凡愚,心都不起分別,心都以同樣的尊重、同樣的敬服、同樣的關懷等,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一切眾生,那才叫做真正得到拜佛的殊勝受益。
只要心中存有一絲比人家了不起、自許自滿自高的心,你的身段就不會柔軟,內心就不會謙虛。縱然有時候表面看起來很有禮貌,甚至態度很謙卑,但事實上,內心可能並沒有降伏自己。
所以,學佛拜佛,貴在自己如何面對木雕石塑、面對匠人所雕的沒有生命現象的造像,你都能對它至誠地恭敬禮拜,你都能對它五體投地的禮拜。
既然能對木雕石塑至誠禮拜,為什麼對一切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眾生,我們卻吝於從身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關懷和禮敬?有時候,我們對眾生非但不禮敬,我們所表達出來的行為充滿著分別計較、貢高我慢,甚至還更為顛倒!
佛陀告訴我們,對一切的眾生,佛都稱他們是未來佛,都是我們成佛修行的過程之中,必須禮敬的對象。但我們卻以自己的身份價值來衡量別人,自以為高高在上,我們內心對佛的真實禮敬並沒有真正建立,而是建立在分別心之上。看到木雕石塑的東西叫做佛,寫個佛字就叫佛。不懂漢字的人,知道那是佛嗎?佛教徒為什麼尊敬它?因為你知道它代表佛的聖德慈悲,但,難道一切眾生不是代表佛的聖德慈悲嗎?為什麼在你眼中,他就不如你?否則,為什麼我們處處表現出自己的我慢自高?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禮佛,是為了降伏其心。一旦有了我見,其它的障礙分別就都建立了,也就產生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壽者見」是指很長的一段時間,你都維持這樣的觀念,例如認為人家不如你。希望從此刻開始拜佛、禮佛後,要學習著,從我們的身上、態度上、心上表達對一切眾生的禮敬,無論對方貧賤富貴,乃至愚癡或種種殘缺,我們都要生起恭敬禮敬的心。這樣的拜佛,才是無分別的。
所以,不要只是在口頭上說,凡夫跟佛是平等的。在你的心裡,真的平等嗎?石頭做的、木頭刻的、紙印的、手寫的,只要有「佛」你就覺得該恭敬,可是活生生的人,我們卻不去恭敬、不會去禮敬,不是很好笑嗎?學佛,就是要從修行裡改正習氣。
希望各位在禮拜的時候,不只是觀想成就莊嚴聖德清淨的佛,更應該觀想環顧周遭一切,此時此刻,你自己以及身邊的人,你都要很深刻、很真實的去感受他們就是佛,是現前的佛,是當來的佛,是我們要成就道業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