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
儼若客。渙若冰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圓暘法師 第十章概述
古之善為士者、這善為士者就是最好的學道人。你想做最好的學道人,就要跟以下這些學習。讀書自心要融入,在講「人」要把自己融入其境,這就是我,我要來學道。那我要怎麼做?它告訴你,
微妙玄通、就是你要注意細節,要細心,處處要注意很多細的地方。然後這細的地方在哪裡?就是在你那很微妙的心,要注意心的細處之後就可通達所有道理。
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它深不可識就在你的心一生出念就沒有辦法找到,所以要很細膩來參自己的心,參它的微妙處在哪裡。夫惟不可識,因為它很難,我們這心很難去感受到認識它。
故強為之容。容:就是形容。因為很難拿出它來,所以硬把它形容。強就是硬,無中生有。譬如說我剛才講那「本師」,這就是形容。因為我們的心很微妙,沒有辦法,所以才要用很多的形容來告訴你,讓你去找到自己的心。所以我們的心很細膩,是不容易察覺到的。
豫若冬涉川。像在冬天要過一條河,因為冬天河川上有一層薄冰,你走在上面要很輕的步伐不要太重,太重那冰一裂開會掉到河裡,會很冷,你就要很謹慎。豫:就是很謹慎的意思。
猶若畏四鄰。要低調就好像很怕去碰觸到週遭的一切,這個四鄰可以講週遭的一切。意思就是你要注意到你週遭的狀況,要小心,不要去碰觸到,你一碰觸到就會跟人家有摩擦。
儼若客。儼:嚴肅。你要很嚴肅的,像作客一樣客氣,你要客客氣氣的不要太跋扈,找你的心要很客氣的,很柔軟的。
渙若冰將釋。渙:鬆散的意思。要像冰將融解的時候慢慢的,在融解時你看不出來,但事實上是在緩慢之中融解,宣化上人說:佛像水,眾生像冰,就是這個樣,我們要有智慧,讓心的執着「冰」融化為「水」就是佛。
敦兮、其若樸。敦就是敦厚,敦厚就是正直,不要有彎曲心,還要很樸素的,原本的樣子就不要有太多外在的華麗。所以過去很多祖師說:學道就怕裝潢,裝潢就是修飾,我就不做裝潢業了(之前的工作室內設計師),呵呵……事實上裝潢就是假的,木條板子隔著,裡面是水泥土,所以裝潢就是做假。學道最怕裝潢,保持原來的樣子,要很樸素。
曠兮、就是胸懷開朗,就是你的心胸很寬廣。
其若谷。就是像山谷、空谷一樣謙卑、謙虛,才可以容得下,讓我們的心胸要很開闊虛懷的意思。
渾兮、其若濁。渾就是渾融的意思。其若濁,我們的心由於妄想識智渾融了真心,讓你好像混濁了,事實上這幾句話也可以說是和光同塵的反面。和光同塵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就是佛跟佛的關係,比如說:這日光燈和那日光燈兩燈的光可以互相合混在一起,不會互相排斥。但是人都會互相排斥,我最厲害你都不行,這就是渾濁,要你的光也亮,人家的光也亮互相不排斥的這就不渾濁。
要是沒有光,一切我們都無法看到的,我們都無法看到的,我們眼睛是來自於光你才看得到東西,而不是你眼睛看得到,是因為有光你才看得到,才看的清楚。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就是誰。要是誰可讓心能夠靜下來,就像那混濁的水就可以清澈了。靜之徐清:一杯混濁的泥水,你把它放在那裡,讓泥砂沈澱下來就是這個意思。你的心因為有太多執著妄想,就像一杯混濁的泥水。我們學道為什麼要戒定慧?就是讓你的心靜下來,你原來那真心才可以呈現出來,這裡就告訴你,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可以互通的。
孰能安以久之徐生。誰可以讓你的心安住在一個地方,久之就會現出來。這久之,用心經一句話就可以講得清楚,行深般若波羅蜜那「行深」就是安以久之,你那真心就現出來,那個般若智慧就現出來。這徐生就是重生的意思,讓你的本心能夠現出來。
保此道者不欲盈。要保此道者你要怎麼做呢?要「不欲盈」,就是不滿的意思;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就是教你不要滿,不要自滿,要謙卑。所以告訴我們要越學越要「藏」,把自己的聰明智慧藏起來。不要來這裡學一學到外面去跟人家論,不要;要藏起來,他講他的。當然,有善根有因緣想要來聽,我們都歡迎。
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不自滿,所以就能敝不新成。敝就是舊的意思。因為舊的東西用起來比較平常心。不新成,就是新的東西往往一磨損就沒有光澤,沒有光澤就很快失去新鮮感。意思告訴我們還是平常心能夠持久就好。有時候我們買一台新車,就顧得像生命一樣,要是被刮傷或 ··· 就很煩惱。結果你不知道時間一到也會老舊,那層烤漆的光也會汰換掉。反而開了兩三年之後那車開起來就比較自然,不會老是想要顧那台車,指不自滿心就能平常,有那個意思。
憨山大師註文(橘紅色字)
圓暘法師 白話講解大師註文
此言聖人體道深玄,故形神俱妙。人能靜定虛心,則故有常存也。聖人體會到我們在追求道的深奥。這宇宙的秘密我也可以用這語句來講。這「道」就是宇宙的秘密,你把宇宙的秘密找出來,那你就了了!
用現代的語彙來講,就是宇宙的秘密,因為這靈靈覺覺的靈,你平常不感覺到它的作用,事實上形神俱妙。我們這身體是經過父母的精血接觸與我們的心識而形成的體,你說妙不妙?也會呼吸,也有血,有一切的作用,你說它妙不妙?就因為我們只注重這外相,而沒有把裡面這促使身體動的靈重視,我們忘了它的存在。所以學佛就要把這個找出來,要怎麼把它找出來?要能夠靜跟定,還要虛心,心不要有妄想執著,這樣子就可以把它找出來。所以故有常存,它就永遠在虛空裡面,它是永恆常存在的。
莊子謂嗜欲深者天機淺。莊子自己再強調一次,他說:你想要去了解它的深處,事實上是天機淺露,反而是在最淺的地方才會察覺,不需要把它弄得神神秘秘的,你的吃、喝、拉、撒、睡就已經是佛法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就是心法!
佛法就是很微細的心理學,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你想東想西的這心靈!那佛法?還有一個是佛法,哪一個不是佛法?
蓋今世俗之人,一般粗俗的人他因為沒有辦法去體會到,「哦」,原來心的造作是跟我們最貼切的!」。只是他被身體外相迷惑了。
以利欲熏心。為了名利把你的心給蒙蔽了,你忘了去找你的本心。
故形氣穢濁麤鄙,固執而不化,不得微妙玄通。所以你被名利薰心的時候,你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俗不可耐的,而且固執而不化。我一直說為什麼富貴學道難?因為你有太多的享受,怎麼會想要學道?沒有辦法嘛!所以你固執而不化,就得不到玄通,你就得不到心細處的作用。
故天機淺露,極為易見,所有一切行為動作就是你心帶出來的,你以為那個身體?我們天天二十四小時跟它接觸的,你很有信心在講的,你以為道是什麼?很微妙玄通。事實上它是很容易見得到的,是你沒有用心去體會。
殆非有道氣象。皆是不善為士也。殆就是盡的意思。殆非,不是有學道人的氣氛跟環境,可以這麼說。就是不善學道之人,你要是在名利上用功的話,就沒有辦法。
老子因謂古之善為士者,不淺露易見。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為不可識,最難形容。特強為之形容耳。然形容其行動也。豫若冬涉川。因為很難講,不容易淺說見地,老子在這裡就點出來,過去這些祖師大德,要把這法講清楚也不容易,那你又沒有辦法去體會,所以老子才會在這裡面把它形容出來,再強調一次形容出來。這聖人早先的動作是怎樣,就像我們在冬天的時候要過河川,要很嚴謹的,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要很細的,你不要很粗糙的,那你才有辦法找到你的心,要很細的,讓你的心能夠很細微。
猶若畏四鄰。猶豫,行不進貌。冬涉川,謂不敢遽進。畏四鄰,謂不敢妄動。猶就是猶豫;遲滯。我們在前進的時候,又要顧及週遭的環境,四鄰,講環境也可以,講環境更容易明白。所以我們對週遭的環境很細的觀察,就不會妄動啊!尤其你到一處陌生的環境,一定要先觀察。
比如說過去我經常自己一個人出國,到一處陌生的環境一定要先了解,不要很粗氣的,這都是一種經驗的獲得,先瞭解週遭的環境。
此乃從容不迫之意。你對週遭環境不了解,但沒有妄動,讓人家看起來就是很有自信。從容不迫:很有自信。可以把你的處境暫立在不敗之地。要先瞭解自己處在那個環境的身份跟地位,這樣比較有容身之地,這些都是需要智慧的。這就是我們的威儀,我們到一個地方從容不迫很有自信,人家就感覺你有威儀很有自信,所以威儀也是很重要的。
其威儀也,儼若客。儼,謂肅然可觀。一個人讓人家感覺有威嚴,人家就會尊敬他。所以威儀也要讓人感覺很客氣謙下的。
通常人會出問題都是因為太親密才會出問題,因為一親密就不客氣,你是我先生,你是我太太,那就會有問題,要是尊重、客客氣氣的,自己的人也要留一點空間,就不會有太多的問題。過去曾有一句話說「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是朋友但是淡淡的就好,保持距離以測安全,處處都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若客,謂謙退不敢直前。要謙退,舉一個例子:天卿,我請她當助教,她真的就要當起助教來,她不會謙退,不認為說她也是來學習的。第一次上課就犯了這個毛病,真的要當助教,我用這樣比喻你就容易聽得懂。人家給你一個方便介紹,就真的要當助教了,人要謙退的,你要說沒有,我也是一起來跟大家學習的,不要一副來就想當助教,來就東看看西看看還說:「我這樣教不對」,一副助教的樣子,我拿天卿的實例來講。
其氣也,渙若冰將釋。這「氣」,就是人表現出來的氣質風範等等,就是要很謙退的。所以我們要像那個冰塊要溶掉時,慢慢的,不要一下子就冒然做了,你不知人家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這世間有太多的不清楚,所以必須要慢一點才可以看得清楚所處的環境是真的還是假的,人家挖窟窿給你跳,你也不知道,一下子跳進去了,死無葬身之地,要把所有的事情放慢一點脚步。
莊子謂暖然似春。又云冰解凍釋。謂其氣融和,使可親愛之意。莊子說:暖然就是要很温和的,然就是很柔的,因為我們愈溫和愈柔,讓人家的感覺那個態度才不會有上下,不會有上下就不會被境帶著走,人家稍微褒獎你時,因為你的性溫和,不會一次昇很高,等一下摔下來,才不會死翹翹,所以讓自己的心溫和,對人家的毀譽、稱讚、得失、利衰,你的心才按奈得住,你的心能和下來;人家給你的八風不會一下子就落到境界裡面,那就會生出智慧來,一切才看得透徹。
必須要把心調柔、調平這很重要,事情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每一個人的心境都不同,所處的環境也不同,唯有自己的心去參,讓自己能夠長養出這種心性。…… 接下內文,請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