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自我
2008.10.15 第五天開示之四

首先感謝大家的配合跟發心。早上要求大家禁語,各位進步很多,沒有聽到很吵的喧鬧聲,包括大寮義工的講話聲,都明顯減少了。尤其剛才跟義工菩薩叮嚀之後,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更好。
希望大家要能夠掌握自己常常向外追逐攀緣的心。開口講話就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心、無法向內觀照用功,所以很容易去講話、想講話、喜歡跟人講話。一開口,你前面修行的功夫就丟失了,自己不能得力,也影響別人。
師父一再要求我們在修行期間要禁語,不論是禪七、佛七或是法會,都是如此。各位要知道,一個內心能夠常常保持寧靜清醒的人,才有自律能力,他才能夠有很強的向內觀照反省的力量,他才能夠在佛法修行上得力,心才會漸漸純熟,善根才會漸漸圓滿。每個人都有善根,可惜的是,大多數人沒有去成長自己的善根。

落入分別計較,
清淨心就不見了
我們念佛,就是以一句聖號攝心。認真、堅持以不攀緣的一句佛號聲攝心,向內更深地去觀照自己的一切。這才是學佛進化提升的過程,否則,怎麼提升品質?儒家在《大學》裡說,要做到誠意正心,才有辦法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內聖外王的修行努力,也是從每個人身心的進化提升做起,成佛更是如此!
我們常常說﹁心淨則國土淨﹂,如果你的念是清淨的,當下這一念就是佛,如果你做不到讓你的心清淨沒有妄想,那你跟佛還隔得很遠!雖然現在煩惱很深、業障也重,但能以一顆至誠的心,慚愧精進的心去努力,把這句佛號念好,一樣能讓我們達到心淨。
修行的過程並不簡單。不要以為只是一句佛號而已、有什麼困難的?要把這句佛號念到心裡、念到沒雜亂妄想、念到心能開朗、念到能見佛,真的很不簡單,各位必須要持續精進用功。古人說﹁業精於勤、荒於嬉﹂,佛法教導我們不可懈怠放逸 ── 指的是,身口意三業懶惰不肯精進在法上用功,或只是形式上應付,但是心沒有緣在法上用功。
對治懈怠放逸只有發大慚愧心、起大精進心,在佛七期間我們要以至誠的心,大勇猛的心來起大精進。每支香、從早到晚,你都要一直努力。如果你不能投入全部的身心力量,你的感受就只會很淺,如果你能用盡全部身心在佛號聲裡,你就能得到殊勝利益。不要怕苦、怕難、更不要怕方法用不上手。
如果你用不上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發的願不夠深,你的心沒有誠懇慚愧,你還不能對自己起大鞭策。其實,每個人一開始對法門可能都會感到陌生,用起來就比較困難,只要知道正確的方法、知道該如何用功,一再地重覆努力,一定可以慢慢熟悉。
古人說「業精於勤」,只要你一直勤快認真地修行,自然可以達成;如果一放逸,想到玩樂或顛倒妄想偷懶,所有的成績就荒廢了。在《孟子》裡提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老天要把重大責任交到這個人身上,一定要做種種考驗,讓他身心不能很快地得到享樂,要一再地折磨才能有所成就。
人的習氣,愈老愈重、愈老愈難改。我慢、貢高、自尊人格把自己團團圍住,被罵了、被指責了,自己就感到很為難,更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責難或意見。習氣太重了,就變成「你說你的、我聽我的、我做我的」,改進不了。
我在師公座下受教,師公很嚴格,從來不講道理,所謂「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他處處用盡心機來折磨我。當時我不瞭解,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樣的教誡就是要「消融自我」。小時候,我可能只是不敢抵抗,也可能只是臣服在威權裡,總之,就是去聽、就是去學。看起來,好像是在不講理之中學會了接受,好像是在逆來順受,但事實上,師公把我很多與生俱來的習氣、我慢、我見慢慢打消。
隨著時間的增加,每個人長大了,貢高我見也愈來愈強,常常都要跟別人講道理、論是非,而且認為 “我” 沒有過錯,如果有任何的過失或不如己意,一定都是別人的問題 ── 這樣一來,所有的問題都來了。
學佛的人不是鄉愿、也不是阿Q,而是自己生命經過修行體認後,學佛的人不會被這些是非境風所影響,而是處在安然的地步,自然就不會跟別人理論。並不是不知是非,而是不需要跟別人爭奪,這樣才能做到像六祖說的「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如果自己落入到分別計較,你的清淨心就不見了。
希望在座的各位,不管今後遇到的因緣是什麼,如果你能把這句佛號聲植根在你的生命裡,我相信任何境風都不會影響你。如果在無理之下,你都能心悅誠服的接受,那麼,在正理、真理之下,你更會五體投地的接受。
在修行期間,我給大家很多的鞭策和要求,大家可能都盡心在做了,但還不夠!我可能會給你們更多的責備要求,各位要學著去承擔,要從這些責備和要求裡面去放下身心的我見,學著以無我的心去接納一切,這才叫學佛!在一句佛號聲裡,消融掉自己身心的我慢我見;在一句佛號聲裡,與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來相應。有再大的障礙都擊不倒我們!
眼前剩的時間不多,我還沒有從你們身上看出發大心、至誠懇切地為生死道業所努力而表達出的身心狀況。從你們身上,我感受不到身心在法上的喜樂和力量。一個在道業上努力修行的人,他的身心經常會流露出在法上的力量,會展現出安詳慈悲和犧牲奉獻。
古人為聞一法,不惜犧牲生命。當時,為學一法,要經過千山萬水,祖師大德們為了求一句心安的法門,不知踏破多少雙芒鞋、走遍多少山和路,多少人在路上病死,遇到戰爭、蟲蟻野獸、或船上的風波,只為求一句法,讓自己能安心修行。
在座的各位,我們現在很容易得到法的指導,更該珍惜,要好好努力。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要你自己去創造,你自己才能應用。佛陀告訴我們,各位本有的覺性與佛陀無二無別,我們欠缺的是自己的努力開發,希望大家為法珍重,發心在道業上精進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