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八~四十一 大願講解
書籍目錄
甲一、懸談
乙五、知經力用
乙七、翻譯及弘傳
丙一、譯人及譯本
丙二、宏傳
甲二、正釋
乙一、序分
丙一、證信序
丁二、聲聞菩薩會集
戊一、聲聞衆
戊二、菩薩眾
己二、歎德
庚三、歎三祇修證
辛二、廣歎
丙二、發起序
丁三、世尊歎許說
戊二、讚歎如來
乙二、正宗分
丙一、上求
丁一、勝緣
丁二、勝行
戊一、法藏因地
戊二、至心精進 
戊三、發大誓願
己三、立誓勉求
戊四、積功累德
己二、別明積功累德
庚二、修莊嚴法身行
辛六、福慧雙修
辛七、離惡修善
十、依正殊勝
壬二、正報殊勝
丁三、勝果
戊一、法藏成佛
己一、所成佛身
戊二、國土寶嚴
己一、先明彼土所有
己二、次明彼土所無
戊三、光明無量
己一、釋尊讚歎
己二、見聞獲益
己四、重明聞光利益
戊四、壽命無量 
戊五、聖衆無量
戊六、七寶諸樹
己一、明樹體相
戊七、道場寶樹
己一、明道樹體量莊嚴
戊八、樂聲演法
戊九、堂舍樓觀
戊十、七寶浴池
己五、明池水功用
戊十一、衣食自然
戊十二、顔貌端正
戊十三、總歎莊嚴
戊十四、華光出佛
丙二、下化 〔下卷〕
丁一、會五乘同歸一乘 
戊一、三輩往生
己一、佛國攝生總示
己二、正明三輩往生
庚二、别明上輩
庚三、别明中輩
庚四、别明下輩
戊二、十方稱歎
己一、長行
己二、偈頌
庚三、頌諸佛稱歎
辛一、諸佛共歎
辛二、頌釋尊獨歎
丁二、較勝劣勸修往生
戊一、補處菩薩 
戊四、菩薩修持
己二、自行修
戊五、菩薩功德
己二、别歎
庚三、四智具足
己三、喻歎
己四、合法
戊六、勸進往生
庚三、擧癡過
辛一、擧癡相
辛二、明癡過
壬二、别明
三、勉離惡修善勸進往生
庚一、略勉徵問
戊七、勸修十善
己一、略擧五惡 
己二、詳釋十惡,勸修十善
庚一、殺生惡
辛二、明殺報
庚二、偷盜惡
辛三、明盜報 
庚三、邪淫惡
庚四、口業四惡 
辛二、明口惡報
庚五、意業衆惡 
己三、結說五惡
庚二、結說惡報
戊八、重重誨勉
己三、示佛悲懷
丁三、見彌陀示當明信 
丁四、說疑城誡勿生疑 
丁五、示化益十方往生
戊一、先明此土菩薩往生
乙三、流通分
丙一、歎經勸學
丙二、彰說利益 
丁二、得果益 
第卅八~四十一 大願講解

第卅八~四十一 大願講解


卅八、妙服自然在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讀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卅九、受樂同於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生在極樂世界的人天大衆,真是有大福報,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生活所需乃至無量衆寶,都是自然而有,毋須經營費力。就這一點,令多少人響往,歡喜念佛,發願往生。為什麼?人生總為衣食忙呀!如唐詩:「锄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又如羅狀元的詩說:「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睜眼看大千世界,誰不如此。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人説:兩次世界大戰,不為別的,都為爭取麵包,這話很有道理。人不僅為衣食勞碌終生,也為求取生活所需,而喪身失命,做出很多罪業。法藏菩薩大慈與樂,因此發願,先給他佛國的大衆,有衣食自然的快樂,使你在清淨 自在的環境中,好用功辦道。所得衣服,不是華麗的服裝,而是與了脫生死相應,為諸佛所讚歎許可的妙服,這名為袈裟,也叫做壞色服,解脱服,是三乘聖賢僧的福田 衣。自然在身,就如同此土佛世時的善來比丘,只要佛説一聲善來比丘,袈裟便自然在身,即得證果了生死。不過彼土毋須佛説,更妙的,應法妙服,能隨各人的身體大小高低,不長不短,不寬不緊。又不用人工剪裁縫紉,染色洗淨,始終保持新潔。
   其他飲食,臥具,所處宮殿,一切用品,或供佛的華香等,莫不妙不可言,自然化生,隨念即至,用畢化去,毫無罣礙。如《心經》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接著有受樂同於漏盡比丘的願。什麼叫漏盡比丘呢?這是阿羅漢的别名。因已斷盡三界見思煩惱,超出三界,了脱分段生死,具有非世可比的涅槃寂靜樂,解脱離繫樂,三明六通自在樂。四大皆空,五蘊無我的絕待樂。這兩願,有先後的因果關係。如《本經》後文所説:「於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繫,隨意自在,無所適莫。」因為極樂天人,都是蓮華化生,清淨無垢,又都無我我所,無染著心,在這麽好的環境,所以能得如漏盡比丘的種種快樂。諸位想想,這不是法藏菩薩的大願成就,衆生到那裡去找。今日有緣,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怎可錯過此生,不好好念佛,願生西方呢!

四十、隨意見諸佛國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覩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八願中,所有説到極樂的天人或菩薩,其實都是一樣。彼國衆生,皆正定聚,就是皆同一類的不退轉菩薩。因為有大智慧,又得彌陀本願加持,更有不可思議的淨土,所以能在彼國,隨意見到十方無量佛土。在那裡去見,就在極樂的七寶行樹中見。如同《華嚴》所説:芥子納須彌,於一毫端現寶王剎,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善財入彌勒樓閣,亦於墻上柱上見十方世界。此乃性具性量,法爾如是。所見佛土,猶如明鏡,覩其面像。這就是《八識規矩頌》所說:「大圓無垢同時發,循照微塵國土中。」八識轉為四智,大圓鏡智有如明鏡無垢,照天照地,照遠照近,無所不見,無所不知,佛果大涅槃的境界,就是如此。所以我常説,極樂世界即是大涅槃境界。

四十一、聞名諸根具足願

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諸根,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經論中所說命根等二十種根,也不是草根樹根的根。這個願,是令他方國土的菩薩,獲得現生,乃至生生世世,直至成佛,都能六根具足,不會生為盲聾喑啞,四肢殘缺,癲狂白癡,醜陋不堪。因為除了三惡道,就要算人中的這一類衆生,最為痛苦,最堪憐愍。法藏發願:只要你是菩薩,聞到彌陀佛名,雖然不信,但也不謗。雖然没有稱念彌陀,發願往生極樂,但已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即是修難行道的菩薩,就能得到我法藏大願加持,六根完具的利益。因為六根完具,是修道必須的條件。如果六根殘缺,要想做一個出家人,都不可以,如何能做續佛慧命,負擔如來家業的菩薩。從這一點,可知佛菩薩的大願,都是出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同於其他宗教,黨同伐異,信我者得救,不信下地獄,懲罰你。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