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講 這就是避過惡的法兒。凡要做一件事,必先要想一想,想得來是合道理的,便向前去做,這是趨吉關頭。想得來不合道理的,便落得不去做,這是避凶關頭。○篇中不履邪徑,到與人不追悔,便是是道;篇中非義而動,到殺龜打蛇,便是非道。
講 腳踏叫做履,邪徑是私僻小路,譬喻做苟且事的話頭。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要做得正經的;他看苟且的財色等事,猶如禽獸路頭,決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從這句到當立三百善,是太上勸人作善召福的事。
講 欺,是遮瞞。暗,是陰暗。室,是房室。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誠,絲毫不願欺人的;他或在房室陰暗處,沒人看見,遇著人財色等類,可以欺瞞人的,他看來鬼神一定曉得,難逃禍罰,決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二句從避過中抽出最緊要處戒人,是做善人的起頭。
例證(一)
昔時,有個八歲的小和尚,他就煉成羅漢神通,飛進王宮裡,王后見了這小和尚,很高興的伸手要去抱他,這和尚說:「不成,您不可近我身。」王后說:「小孩兒,你雖是和尚,只跟我兒子同樣大,抱你身,有什麼不好呢?」這和尚答她說:「每一項事的擴大,都從小起,一大遍的山野燎燒,也由一點如星的小火種起,一點點滴下來的水,仍能流走一大墩的山丘,事由小漸致大的,有智識的人,要避開人家的嫌疑,要消事物的欲念,都從「漸」起打消。」王后聽了合起掌。
例證(二)
何澄的醫術很好,有個孫某,病了好久,請何大夫數次,已經沒有醫藥費了,孫某的妻子,引何澄到密室說:「我丈夫病太久了,家裡的東西都典賣光了,我身自願換藥錢。」何澄説:「娘子,妳怎好如此説呢?妳放心,你們沒有藥錢,我也會醫好妳丈夫的病,我告訴妳,我若相汚妳的身,我不是永遠的小人嗎?同時娘子妳,亦失去大節,縱免人家責罵,上天的譴難是逃不過的。」何澄後來有一天夢到神説:「何大夫你行醫有陰功,而且不利用人家的困難,人家的急要,不亂婦節,上帝要賜汝一官,還有錢五萬貫。」果然不久,東宮病了,召何澄去醫,一藥就癒,便賜何官,錢,與夢相同。
積德累功。
講 善心純熟便是德,善事真實便是功,從少到多叫做積,從低增高叫做累。積德要像聚錢,漸漸添多;累功要像築牆,漸漸高大。善人家富,便要學竇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貧,也能筆舌勸人,精力辦事。發心要真要堅,用力要勤要久。前賢說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圓滿,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積累日子,便是圓滿處。若些須做一兩件善事,便要邀福,邀不動的。○這句包括下文眾善,是做善人的總要。
例證(一)
宋代,鎮江省的省長,葛繁,他每天都有做數項的好事,如此持續了四十年之久,有一天,朋友問他如何做好事,他指着他前面的座位的一個「踏子」說:「如此踏子,置不正,容易被觸到、傷足,我就給它矯正,有人口渴了,我給他一杯水,都是利人的,都是好事的,如此的事情,上至卿相(內閣大臣),下至庶民,都可做到,如此持行久了,便是利人的陰功了!」
例證(二)
明朝,紹興府城,北方三十里的地方,是大海,每次的海潮、水漲,許多農田都淹沒,嘉靖年間,四川綿竹地方,一位湯篤齊公,當縣官後,便儘他的力量,建築海堤百餘里(海岸),造閘二十八洞,使海水不入,雨水可出,因此紹興以北三十里的地方,每年五穀豐收,農地不流害,人民都賴此,海岸安定,後來湯公轉任了,地方人送別他都哭泣,其聲達天空,並為他建祠廟紀念,湯公祠廟至今仍在,在三江的地方,受人祭拜不斷。
例證(三)
昔時,正統年間,鄧茂七叛亂,福建地方許多百姓,都參加他的賊黨,後來朝庭派出鄞縣,張都憲所屬的官兵,南下征討,張將軍用計策擒到賊首鄧茂七後,叫他交出賊黨的名籍,朝庭佈政司得籍後,便派謝都事,帶兵要殺 東路的賊黨,謝則向朝庭要求,凡是知錯,不附賊黨的人免殺,他就先派人到東路去,秘告了一般好人説,凡不是賊黨,門口插一枝小白旗,謝文命令軍兵,凡有白旗的家,不得進入妄殺,違命斬頭,因此東路的人,活了數萬人,以後謝得子名遷,考中狀元,升至宰輔,孫、丕也中探花。
例證(四)
蒲田,這個地方,有姓林的家,他先世的母親,很喜歡做善事,她常做「粉圓」請人家吃,久而有名,因此引來一仙人,變成一位修道人,每天都來向她要粉圓七、八碗。她每次都高高興興請他,三年如一日。有一天,道人 對她說:「我吃汝粉圓三年了,沒有東西報答妳恩情,很慚愧,只有一句話,希望妳信,就是妳房宅後面,有個地點,可以葬人,葬後第一代,就有九個人,可以考中官,以後每一代,都有許多人當官,一升的麻子數,後來這林善婆過世了,他的兒子,就依照這道人所講,葬他的母親,在那個地點,果然從第一代就照道人所講實現,以後代代旺盛,所以福建有句老話「無林不開榜」。
例證(五)
臺州,應尚書,他在四十歲的有一天,辦事情到山中,歸途,已經日落西山了,到了一個大家怕有鬼的地方,應尚書不懼,故意停脚不走,便聽一鬼(說:「好了,今晚洪婦,因她丈夫出外謀生,久無寄回銀兩,亦無家信,他的母親,要逼他的妻子改嫁,洪婦不肯,明天半夜上吊,我得有替身了。」應尚書回家後,翌天,賣出一塊田地,得銀四十兩,並偽造洪婦人的丈夫家書,連銀送到洪婦家,這婦人一開信,便認出非他丈夫所寫的,但是她小姑即說:「信假,銀不假。」便把信和銀收起,洪婦就免被逼改嫁,後來不上半個月,洪婦的丈夫回來了,夫婦得保平安。這邊的鬼說:「我那天剛歡喜找到替身鬼,想不到被那應秀才破壞,真是可惡。」另一鬼就說:「一同去跟他算帳嗎?」那鬼說:「算帳!我才不敢,他已經得到上帝命他當「陰尚書」,你敢嗎?」應尚書聽這話,更加做好事,後來不但他考中官,應尚書連他的子孫,都登科一個又一個都顯貴。
慈心於物。
講 慈心,是慈悲的心。這物字,是合天地間的人與萬物,總叫做物。凡有生氣的東西,都有仁;如桃仁,杏仁等類。人的仁,便是慈悲的心,初出胞時,就帶來的、這點胎元,斲削不得。善人時刻想胸中本善的趣味,認得純熟,一到待人接物,他便流露出來,時時有一片懇懇切切痛癢相關的意思。前賢說人,性氣清冷的,受福必薄,乃知慈心,正是胸頭的暖氣。
○這句是積德累功的本,做善人的根源。
例證(一)
漢朝,楊寶九歲的時候,看到一隻黃雀鳥,為鴟鴞所捕,墜落地上,不能飛走,受了一群螞蟻咬,楊寳把黃鳥救回家,放在籠裡,餵鳥飯,養到黃鳥羽毛再長了,已經康健了,楊寶把鳥放飛去,後來有一天,太陽西下時,來了一個黃衣的童子,對楊寳鞠躬的說:「楊恩人,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住在蓬萊仙島,過您這個地方,遭災,幸得您解救,今為感謝您的救命恩情,送您這四個玉環,這玉環是可給您子孫四代,都能如白玉的清白,當公位的官。」話說完了,人就不見,果然楊寶生楊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均當公侯,清白無比。
例證(二)
明代有位沈萬三,見人持青蛙數百要殺吃,沈則把蛙買光了,帶去池塘放生,不久有一天,他再走過這池塘邊,看到一大群的青蛙,環圍一個瓦盆,這瓦盆是沒壞的,因此萬三把它拿回家當洗臉用,晚上洗臉後,遺下一個戒指在盆內,翌早,想出戒指在盆裡,一看盆,滿盆戒指,沈萬三驚異了,以銀試出銀是「聚寶盆」,終於富可敵國。
忠。孝。友悌。
講 這忠字,不但殺身殉難,即平日做官,盡心盡職,也叫是忠。莫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蒼生的,也都沒有好結局。可見爾俸爾祿,原負不得這個字的。凡宰相到個百姓,都有該盡的忠在。然下民性命攸關,縣令作縣,尤不可不忠的。上天立個民牧,要他養的付托,那可辜負。善人讀書時節,便真切發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勢大行善事,自能清慎。率屬勤訪民隱,仿美政於程宋,問良模於時彥,不循情面,不受財賄,旌善懲兇,興利除害,倡鄉約,重農桑,訓士理學,教民勤儉。
催徵務思善法,刑獄每盡仁心,革刁風,察奸吏,水旱早勘,速報災荒,設法賑濟,鰥寡孤獨,責養有人,圩岸溝渠,勸修有效,嚴禁溺女、掠賣、賭博、煙花、迎神、做戲、淫書、宰牛等惡事。倡行社會、同善會、育嬰、義學、義塚、夏藥局、冬粥廠、刊書局、棲流所等善事,正如學羅寶山一般。
講 孝,是萬善的頭。前賢說忤逆子媳,便是禽獸。天報最準的,然這點良心,個個都有,只消一喚便醒。若有人將二十四孝故事,提點提點,人便感動孝心了;只怕曉得這個字的,因因循循,過了時候,霎時間父母大期盡了,要報親恩,再無日了,這是流淚不盡的。古人說孝,必連思字,不思做不出孝的。善人每日思量父母,生我萬般辛苦,說不盡的,便要做出報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親恩未報,父母年紀將衰,是要急急做出報親的孝來了。
每日思量報親,究竟在何事,便要勤本業,省浮費,得父母酒肉無闕,手裏有錢;,又要和顏悅色,逆來順受,做出養親悅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養親悅親,也算不得盡孝,便要愛惜精神,不敢斲傷,不敢犯法,又要種德報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來了。又每日思量當初孝子,有代父受刑,刀斧不避的;有萬里尋親,性命不顧的;即使遭了最苦境界,也要做出孝順來的。一言一動,總要思量著父母,方才叫做是孝思。他如父母老的、病的、鰥寡的、貧窮的,這是極苦,子媳更要竭力盡孝。
講 兄去愛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連足也痛,足病連手也痛。今人兄弟不睦,若內有一個賢明,甘自吃虧,就可和好。前賢說舜能化象,其機括只在不見象的不是。又說骨肉間,只該講情,不該講理,執了理,便傷情,傷情便不是理。又說兄不愛弟,做弟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敬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愛弟道理。
善人讓些財帛,耐些衝撞,旁言弗聽,宿怨弗留,化導利濟,先從此做,不論賢愚繼庶,兄弟間一團和氣。至誠相愛,他或不順,只認我的差,不認他的差。功過格說,財物不論爾我,終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姪的困厄,准三百過。就是同高曾的近族,從祖宗看來,也是一脈,都不可不卹的。○五倫單說三樣,為人能盡了,孝悌,則和好夫婦,信交朋友,自能明白了,這是善人的盡倫。
例證(一)
唐朝,郭子儀,安史叛亂,他戰勝了亂賊,收回南北兩京,功勳都在諸位將官之上,當時皇帝太宗,被太監所誤,把郭子儀放在一邊,不派命任務給他,時間過的太久,郭的部下都不滿朝庭時,又有土蕃侵界擾亂皇京,皇帝一聽,震怕就跑,到陝州去,當時的大將李光弼等人,都恨這些太監的專橫他們雖然有大兵,知道皇城被佔,但都不發兵來救,只有郭子儀,召募二十騎,集合起來,再糾合數位大將,把旗幟高掛,戰鼓振打。
利用夜間,燃火很寬,以使土蕃聽到到郭的名,又看到諸大將的旗,又看光寬厚,駭怕,認為萬馬千軍,不戰就逃走,後來賊寇又起數十萬衆來討戰,諸位大將都按時迎戰,只有郭子儀單騎,帶著自己的二十多騎,就把土蕃數十萬軍嚇跑,請回皇帝返宮,皇帝才任用郭子儀握軍權,並把那些害國的太監,程元振、魚朝恩等殺掉,並回復二十四個好官的職位,國家才平順,封賞郭子儀「汾陽王」,八個男兒,七個女婿,都做大官,扶持唐朝的旺盛。
例證(二)
宋時,趙居先,父母年九十餘,性嚴格,居先夫妻常被責罵,但他夫婦却奉侍誠懇,事事都從順,並且每天都焚香,祈求他父母的安康,還裝戲彩,以使老父母歡喜,使父母年老了還得娛樂,上帝知道,居先夫婦如此專心孝敬父母,特別贈他七個男兒,三個女婿,都做官,並賜他夫婦都成仙果。
例證(三)
漢朝時代,有個薛包,讀書很認真,行為也很好,可是為了被繼母所憎恨,將薛包趕出家門,包日夜都在家宅四邊哭泣,並為鄰家做事維生活,早晚則偷偷地回家整理家宅,不甘兩個小弟和父母的辛勞,起先繼母仍然不許他回家,但包仍舊効勞,日子過年餘,父母了解了,知道包是為行孝悌,便叫他回家共同生活,幾年後父母都死掉了,他兩個弟弟要求分開財產,薛包雖再三要求兩弟,都沒効果,終在分產的時候,包分奴婢都選要老弱,說:「他們跟我一起久了,什麽都懂。」家具東西,都拿那些舊壞的,說:「舊壞我會修理。」田園都分荒蕪的,說:「這些是我少時所常耕的田,我離不得它。」分產後,不過兩年,他的兩弟,一為賭,一為酒色,都破產。薛包又把財產做三份,分給他兩個繼母所生的弟弟,這種美行,終於傳到皇帝的耳裡,便賜薛包「待中」的官職,並賜穀千石,但薛包為祀父母,不受官職。
例證(四)
漢許武少孤,有兩個不滿八歲的幼弟,許武白天耕地,晚上讀書,兩弟雖然沒有力可耕地,他仍叫兩弟看,晚上讀書,亦教兩弟跟唸,並為兩弟說明禮儀,兩弟漸漸長大了,有時候不聽教,許武跪於母親的靈牌前,哭對父母請罪,說他無德可教兩弟,要父母親有靈,啟發兩弟,一跪就跪到兩弟哭來請罪才起,如此的苦心,從沒有怨嗟,到了三十歲,還不想娶妻,鄰人勸他應該娶妻室了,他說恐怕不得其婦,兄弟鬧壞感情,這樣的悌愛風聲,被地方上的官員所欽佩,薦他當官,果然得皇帝的徵召,當「議郎」官職,後便先讓兩弟結婚,自己才娶妻,兄弟仍舊親和,他兩弟也均當官。
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講 正,是端正。化,是教化。善人端正了自己,又要去勸化別人,勸化人共存善心,共作善事,這是功德最大的。然化人的時節,務要真真切切,好顏好語,想一個法兒,去感化他的,不是說了幾句,憑他聽不聽便罷了。若又刻施善書、或格言、或因果、或歌、或圖,善愈廣大了。○這句是善人向善的度量。
講 矜,是哀憐。恤,是週濟。孤,是無父的兒。寡,是無夫的婦。凡鰥寡孤獨,算做四窮,施恩最要先的。然細看來孤寡更慘,貧窮的孤寡,實是性命難保的。善人培植人的孤兒,務要盡力教養,成就他終身的事業。善人保護人的寡婦,務要盡力周給,成就他一生的貞節,這是關係陰騭不小;就是冥冥中,他的父,他的夫,也是感戴不盡的。
講 敬,是尊禮。懷,是撫恤。老,是衰的。幼,是弱的。況貧苦的老幼,支撐不來,成立不來,最是難存活的。善人從孝養父母的心,推到他人的老,也有一段尊禮的情分。善人從恩愛己子的心,推到他人的幼,也有一般撫恤的真情。凡養老堂、育嬰社,仁人最該並舉的。○ 這二句,是善人仁民的急務。
例證(一)
宋時,司馬溫公,做人忠厚,做事正直,海內海外,都知道他的為人,公奉差事,居住洛陽,當時的洛陽,風俗不好,但自公到任後,大家都慢慢地效他,聽他的話,把壞風俗變好,甚至做生意的人,當官的人,都不敢厚利,都不敢受賄,因畏廉恥,後代的人,也引溫公的行為,以戒自己。
例證(二)
唐朝的天下被武則天纂奪後,有個時候,武則天想立她的姪兒武三思為太子,以繼她的皇位,這案還沒定前,有一天召狄仁傑入宮問,狄仁傑盡忠唐室,他不怕權勢,堂堂對太后說:「文皇帝辛辛苦苦然後有大唐天下,想傳給子孫,大帝臨終,將兩個孩子委託陛下(武則天),妳現在想把天下移給他族,難道姑姪比母子親嗎?立子是千秋萬年,享受太廟之敬,立姪,則從古代,還沒有聽到,姑可以祭太廟嗎?」(皇族的祖宗廟 ),還勸武后立盧陵王為太子,化周為唐,後來封梁國公,都是正己化人的。
例證(三)
宋代,張孝基,是他同郡一個富翁的女婿,這富翁只有一個男孩子,不學好,天天跟流氓在一起,不幹好事,終被他的父親趕出,富翁到老了,臨終之時,叫孝基說:「我的財產全部給你。」講完了別世,孝基便把所得財產管理很好,後來富翁這唯一的兒子,流落成個乞丐,孝基知道後,可憐她孤單,便找他回來問:「你能不能灌水入田?」他答:「會,只要給我飯吃」再後來又問:「你能管倉庫嗎?」他說:「灌田就好,我不敢想管庫。」孝基就把倉庫交他管了,看他一段時間後,確定這壞孩子改變成個可靠的年青人,孝基就把富翁所送的財產全部還這孩子,基死後,他有個友人到嵩山玩,在路上看到許多旗旌兵馬,擁護一位朝廷大官,那人偷偷一看,原來是孝基,他便揖個禮問孝基說:「上帝是以我還財產不欺孤單,命我來當山神吧!」話完不見。
例證(四)
宋趙康靖公,七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沒改嫁,一心教養母,後來成大官,趙公便請朝廷嘉封他的母親,當時的宰相說:「定期封賜不遠,稍等吧!」趙公說:「我母親八十二歲了,朝夕不能保,願她這時候,享個光榮。」宰相終於允許。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講 昆蟲,是蟲的總名。善人曉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鳥獸魚鱉等性命,不消說起,本分該救護他的了,就是細小的蟲豸,無情的草木,也不敢傷害的。○這是善人愛物的盡頭。
例證(一)
明代,長洲的地方,韓世能,世居於墓地傍鄰,通墓地有條數里的路,世能的祖父,每天早上持帚,把這條路邊的螺螄掃入路下水溝,以免被捉魚的人,捉去飼大魚,他如此的憐惜昆蟲生命,連續十幾年,至壽終,慶隆丁卯年,世能已經四十歲,參加鄉試,他的父親名宗道,想起父親救生辛勞,現在儉積十金,應該買些放生,以効父親的慈悲,想到這裡,上街上去買一隻大龜和一隻大赤鲤,携到江裡放了,那天的晚上,便夢一神爺對他說:「你今天用十金,買來的龜、鯉,都是神的,你父子有此好生大德,神龜、神經都會報恩,要助你兒子考中官,將來升到一品當翰林,後來,世能果然照宗道所夢,官至大使派駐朝鮮,封一品官。
例證(二)
杭州有一吳姓婦人,素性很凶,每次看到厨房、竈上螞蟻,便用火燒死,被她所燒死的螞蟻,難計有多少,有時候,還用石灰,散佈於蚯蚓出入的地方,這吳氏剛生第一個孩子,還在幼嬰時,吳氏把孩子放在床上出去做事,不多久回來,看牀上一團黑黑,駭驚一看,是一大堆的螞蟻,把她的幼兒咬死了,吳婦一時痛哭過度,暈死於牀上了。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講 憫,是憂愁。樂,是喜愛。凶狠人做事,暗暗走向死路上去。善人不是空空憂他,要百計勸化他改悔,改悔了,我憂方寬。善良人做事,明明走向生路上來,善人不是空空樂他,要百計鼓興他成就,成就了,我樂更暢。宜,是應該的意思。這一字直貫下十六句,今人但知有己,不知有人,坐此病痛,便看來件件不是我分應該的,所以磨滅了一生善根。
例證
張慶是一個管監獄的官員,很有修養的獄官,不論庭餘,都親自洗滌,親自掃除,不命受獄人做,常常對部下說:「坐牢的人,犯了法律,是萬不得已的,我們當管監人,不能給予同情者,於人道是講不過的。」張慶時常跟犯人談他們的罪,應從那裡訴,才免受枉,對於犯人的飲食、臥具,都留意清潔,注意伙食,藥湯也注意供應,每月初一、十五,便講法華經給犯人聽,勸有罪的人自認、自悔,無罪被誣的人,力陳上司釋放,他如此的憫人之心和樂人之善,得上天賞他,八十二歲長壽,無病而終,並且六個孩子均在當官,家門光榮,盡人羨慕。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講 人有緊要需用,叫做急。人有禍難將死,叫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己的危。慷慨解囊,從寬付鏹,樂此不倦,毫無吝色,猶恐遲了一步,不及救濟。只因他原是大有福德的人,故能撞著這般善緣,做得這般善事,事關陰騭,報應最奇,所以說個君子,贏得為君子。
每見財多福薄的人,看人急難,漠不關心,重己財似山,輕人命如毛,上天看來,便是最凶狠人了。為此水火盜賊,疾病橫災,以及子孫賭蕩等報,必遭一二,破散家財。況且財寬養子,這句古話最確。刻薄人家,理無久富,且短壽絕嗣。屢看屢驗,空為子孫做了蛇蠍,反敗害了子孫,一生勞碌,盡付東流。然富利迷心竅時節,甘中的毒,那得醒悟,三教中處處說道,積財不肯散施,必有奇禍,豈是哄騙。
例證(一)
宋朝的時候,有個許叔微,常對神明祈求考試得中,有一天夢見神對他說:「汝想考試得中,須要憑汝的陰德,許叔微醒後,自想,家裡沒有錢,從何做陰功呢?想來想去,就是學醫最好,造陰德,自是日夜勤讀醫藥之書,經二十年後,果然醫術頗好,施貧濟困,芳名遠播,後來果然考中朝廷命官為當時上下所敬重。
例證(二)
宋朝時,王曾要去參加考試,向京師,在路上借個人家休息,聽鄰家母女兩人,哭得利害,詢問結果,才知道因家欠了債務,須要賣女來還債,王則到這家問了,果然不錯,王則説:「妳的女兒我買,我先付給妳錢,妳明天就去還債付錢好了,三天後來娶妳女兒,母女接了銀不哭了,可是等到第四天,還看不到王生來,一連等了五天,才有一個人拿來一封信,說王生的錢是要助他母女,女兒可另找對象嫁人。
後來王曾連中三科的第一名,被皇帝封賜「沂國公」。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人。
講 善人見人運氣好有得意處,就如自己得意一般,見人運氣不好有失意處,就如自己失意一般。○這八句是善人,人我一體,毫無間隔的意。
例證
薛瑗,他當燕國的宰相,不能平心,每看到別人得好事,他就忌姑,知道人家失敗事,就很高興,做一輩子的大官,從沒有推薦一個好官上昇,有子三個,除老大的體格正常外,次的兩個都殘廢多病,可是老大到廿歲時,就結交壞人,犯國法,關死於獄中,後來瑗知道自己的道德不修才後悔,立誓力行好事,最後才保一個健康的孩子繼後代。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講 炫,音眩。○凡技藝拙,做事陋,都叫做短;技藝高,處事當,都叫做長。彰是顯說。炫,是誇口。善人真個寬厚,故愛惜人的聲名真箇謙虛,故淹沒己的才幹。○這二句說才幹,善人獨能抬高他人,放低自己的意。
例證
田霽,是文學頗高的讀書人,但就恃他的才學,常當衆評論古代聖人、賢人,如何地方不對,如何主張不當,甚至當時的人士,也被他譏論得難聽,除他以外,沒有賢人、聖人,結果卅歲就死了,死後到陰府,被陰官判他每日三條蛇、兩條蜈蚣,出入他的七孔(眼、耳、鼻、口)滿一年,才轉生為女人身,在轉生之前,給他妻夢了以上的事。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講 遏:音餓,是阻住。揚,是表獎。惡的不阻遏,漸漸橫行,人將受其毒害了,故善人有多方糾正的力。善事不表揚,漸漸淹滅,人將沒有榜樣了,故善人有多方褒獎的功。○這是善人撐持世道的意。
講 推,是推讓。善人與人交財,每事克己,或兄弟分產,或朋友分財,總要把多的讓他,自己只取少的。蓋待人的道理,要從厚,故讓多;自待的道理,要從薄,故取少,是分內應該這樣的。○這句說財帛,善人獨能讓人便宜,甘自吃虧的意。
例證(一)
虞朝,姚大舜,在年少的時候,在河濱網魚,看到村裡的年青人,都爭先恐後的入深水地方下網,老弱的人只好在淺灘,大舜看了,知道淺灘是網不到魚,他就把自己的好位子讓老弱去網,同時也勸同伴讓老人家,不讓的人亦有,大舜就把肯讓的人,向村裡人介紹宣揚,後來全村的年青人,就不再跟老弱人爭深處位,這就是「揚人之善,遏人之惡,可以勸人之善也」。
例證(二)
慈溪的地方,有兩個教師,是要好朋友,甲師敎的學館,禮金年九兩銀,乙師敎的館,只有六兩銀,兩位在一起,甲說:「這樣來,我到年終,不必憂慮過年錢了。」乙說:「老兄家裡,只有兄嫂,九金尚然很夠用呢!但是我家還有父母親,人多一個,錢少三金,真是難過啊!」甲說:「對對!沒想到此!好,我的館就讓你去敎和收禮吧!」
甲、乙換館了,甲到乙館,看到睡牀的下面一張舊字條,拾起來一看,是外科的醫藥方,推想必是乙所遺的,拾起,到了年終,準備返家的時候,看見兩位身體強壯的僕人,來得很愴慌的問:「這個地方,不是有個外科醫生嗎?因為我主人。自閩要去山東辦公事,忽然背部生背瘡,痛得要死。已經三天,人家說這兒有位外科醫生。」甲敎師聽了,巧合在牀下拾起來的字條所載的病,他便說:「這裡的外科醫生沒在,但你主人的病,我有一方可治此病,你可試試看吧!」是用艾葉炙瘡的,病人是官員,得甲敎師的治療,一次見効,痛苦解除,官員大喜拿出百金,報酬甲敎師,不受,談出讓館的事後,那位官員,越加讚譽,一定要他收金。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講 凡受人欺侮,到不堪情狀處,叫做辱。善人的度量,學得來最寬宏的,故雖處不該受的辱,旁人未免不平,他看來甚是平淡,只責備自己的德薄功淺,不能感動得人:這個辱,是我應該有的。從此閉門靜想,愈要積德,豈有一毫的怨恨。
講 凡登科做官,及一應榮華,都叫做寵。善人的心,刻刻敬畏的,故雖處該受的寵,親戚未免得意,他看來大可危懼,只怕自己的德薄功淺,不能保守得來這個寵:不是我該有的。從此趁這勢力,大積功德,豈敢有一日的懈怠。○這二句說遇合,善人獨能,惡則相忘,善則思報的意。
例證(一)
江陰的地方,有位老翁姓夏,他有一天跟人客下棋,忽然來個身體很強壯的大漢,大聲叫著說:「我只欠汝兩銀子,為何叫你家人,天天逼我呢?」夏翁還未答他,這大漢就大罵,終於把翁的棋盤打翻,夏翁笑著說:「汝是不是希望兩銀免償還呢?」拿起筆寫一張免還條給他,那大漢接到字條說聲謝,跑開了,同奕的人客,欽佩夏翁的盛德,翁說:「此人沒有理智,行為太狼,他一定有何等靠因,我恐怕閙出意外的事故,所以寬免他!」
果然,當天的晚上,僕人就對夏翁報說,那大漢死於厠所,經過細問之後,才知道那人欠債太多,要一死了之,故意要找夏翁麻煩,以給家人可有對夏翁敲財的機會,但為夏翁的寬量,不忍加害,所以趕回家,想用糞清解毒,可是藥性大發,死於廁所,夏翁聽了,拜謝天地,地方人又敬服夏翁的忍耐,這項忍耐,就須平時練來的,夏翁這種涵養,就是守富的要訣,忍辱是人人的保安符吧!
例證(二)
宋朝盧多遜,初被宋皇帝任命參政,生活方式漸漸地走上侈奢,他的父親聽到這消息,就到他差所,對多遜說:「我們的祖先,三代當朝廷的官,每代都以儉樸傳家,才有今天的。你現在得了皇上之重,你就忘了家教,行富貴人家的奢侈生活,一定要改的,才上不愧對皇帝,下不愧對祖先,須知做官所吃用的錢,是百姓的血汗。」但多遜不納嚴父所敎,後來罷官且坐牢了。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講 施恩是加惠與人,是把財物授人。善人把恩惠加了人,斷無望他報答的私心,把財物授了人,斷無轉念懊悔的吝心,只因他看得錢財事輕,救濟事重,故自然無了這般念頭。錢財人看得最重的,何故善人看得輕?是眾人愚,善人獨智的緣故。今試細講這種道理:惻隱的心,是天地生人人種子,重了財,不肯救濟,這點靈根漸消、漸滅,便賣絕了生生世世的人種子了,一也。財聚了必有散日,猶如人生了,必有死日,今日做救濟事,酌量散施,原不虧本的,不要等天來散,等後人來散,散出禍來,二也。
薄德人當不起財的,豈但不享,試看石崇積財不捨的禍,好不慘痛,三也。世間赤貧的多,我獨稍稍享些家業,已叨天地的福庇,做些善事,上答天恩,庶幾望個久長,四也。天不足在西北,地不足在東南,天地尚且有缺陷,況人那得有全福的,我享了財的福,或缺了壽,或缺了後嗣,未來事,暗如漆,還要修補修補的好,五也。教子孫做善人,是起家的本,若論財只消溫飽便足,何苦財多業重,毒害子孫。愚的多財,定做歹事傾家;賢的多財,也要利令智昏,漸生驕奢。況且子孫命該富,雖無立錐,他也能富;命不該富,雖積金如山,也要蕩然,六也。
這是錢財該輕的道理,救濟人,都不肯切心的,何故善人看得重,也是眾人愚,善人獨智的緣故。今試細講這種道理:凡人生來的福有限,享一分便減一分,積來的福無限,密密做利濟事去,則受福一分,便可積福十分,一也。世間好事,第一救難恤貧,舒翁全人夫婦,捨二年的束修,張繡活人妻子,捨十年苦積的錢。常想難捨處能捨,則解囊時節,愈覺輕便,二也。日行救濟事,性情舒暢,血氣和平,夢裏清靜,有說不盡的風光,說不盡的安慰,三也。竇氏濟人,增壽三紀,並受無限福祿。范文正,曾做記一篇的,深信天道,絲毫不疑,四也。
孳孳為善,不但享這百福,並善是帶得去的,善根綿綿,享用不盡,五也。喜把善書看,喜與善友談,善中滋味愈長,意興愈濃,久久積累,便是神仙的境界,六也。這是救濟該重的道理,凡此十二條,愚人夢夢,善人了了,所以慷慨捨財無私心,無吝心,終身不變,就像貪名貪利的一般,這二句再提濟急救危事,是善人到樂善不倦地位了。
例證
隋代,有位李士謙,字子豹,少時候,父親就死,他對母親很孝順,十二歲的時候,就被魏廣平王請去担任開府參軍,李士謙家裡很富有,每年貸人家的粟穀數千石,有一年,地方粟穀歉收,他召集了欠穀戶,拿出借條燒掉到春期,他再拿出很多的穀種子,分給貧農去下種,又對許多無飯吃的人,分給了米穀,因此雖然飢荒,有他的施濟,活人很多,大家到歲末,都集來他的家,對李家頌陰德,李公說:「陰功好像耳鳴的,不應該記它,陰功是不給人家知道的,你們既來頌我陰功,怎有陰功可頌呢?」有一天的晚上他夢見一位錦衣的天神,對李公說:「上帝嘉你陰德,要你李家繁榮盛大。」後來果然李母百歲長壽,他夫妻皆八十多歲,五男五女,五男均登科,家財更富可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