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五十一回
書籍目錄
第四十九~五十一回

第四十九~五十一回


Bg g48

第四十九回 宇宙的大愛

  那天和朋友提起傳說中耶穌的「博愛」,他說他的體會 是「愛」,是上帝無處不在的愛。雖然我不常提宗教,因為有人認為上帝存在,有人認為不存在;有人認為上帝創造宇宙,有人認為宇宙創造上帝;有人認為上帝就是宇宙,有人認為上帝就是法;有人認為活著有靈魂,死後就沒有了,有人認為靈魂永生,有人認為靈魂不生不滅,永遠爭論不休,最後都是靠信念與某些體驗支撐,自成團體。然而他的說法卻讓我有了感觸,眼睛為之一亮,我想若將上帝換成宇宙,對大多數人而言,會較能感受其意義。而我們之所以覺得不快樂、孤單,可能就是不曾想過宇宙中有無處不在的愛。


  由於不曾想過,頻道沒打開,當然一輩子也收不到。即使就濃濃在身邊,也不會察覺的。甚且,一輩子都在收集負面訊息。在這充滿各式各樣訊息的環境中,人生觀決定了收訊息的方式,收訊息的方式強化了原有的觀念。所以打開眼睛吧!開始來尋找宇宙滿滿的愛,他就藏在萬事萬物中,開始學會感恩吧!開始接納萬物正在散發出的「愛的能量」,也就是「道德能量」。花開的喜悅,鳥鳴的呼喚,山的靜,水的動,雲的閒,天的藍……,接納滿滿的愛,自然就會付出愛。這可能就是快樂的泉源,很感謝這位朋友的提醒。我們所擁有的實在太多了,然而卻常常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缺少的那一點,並用放大鏡,或電子顯微鏡觀測,在這過程中,所有最重要的,卻在我們心的忽略下,悄悄地消失,當驚醒時,可能已無法挽回。


第五十回 無情的因果

  有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然而事實上,卻常發生善有惡報,惡無惡報之事。為什麼呢?其實,善惡只是人類籠統的看法,甚至是個人主觀的判斷,並無法完整說明因果的實相。說得更明白些,宇宙的現象,不論是有情或無情,都有一定的變化過程,一定的因會產生一定的果,都是科學的,物質有物質科學,心靈有心靈科學,都有一定的軌跡,所以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說都是無情的。然而人類看不到全部的因,也不了解物質與心靈的全部轉化過程,甚至對果的好壞也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就造成了許多的矛盾與不解。


  因果真的是很無情,它與八識田有最直接的關係,最深層的記憶不停的產生作用,不論你記不記得,不論你有意或無意,都得買單,概括承受。甚至可能與此生無關的也得領受,這該如何說呢?由於觀察到每個小孩出生的秉性皆不同,甚至在母親的肚子裡表現就不一樣,合理懷疑每個人的八識田中,可能都擁有特殊的印記,不管你喜歡與否,在人生的旅程上,總會在時空因緣到來時,顯露一番,也許是資 產,也許是負債,就看我們如何面對


  而且不只自己的八識田要買單,有時連他人的也要一併買單。舉個例子,我們常遭他人誤解而生氣,其實他人所收到的資訊,也就是他人八識田中識種所解讀的訊息,才算是我們真正送出去的,而不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因果就是這麼無情!所以我們該生氣的,應該是生氣自己對他人的無知無覺。


  因此,想要透澈無情的因果,首先就是不要怨天尤人,怪東怪西。所謂事出必有因,先接受事實並認定其為必然的結果,進而找出為我們所忽略的來龍去脈,讓每一次的矛盾化作更深一層智慧的增長,如此境界提昇後,當會覺得因果的無情漸漸減少。


第五十一回 有情的人生

  無情的因果該如何轉換呢?八識田的識種要如何成長呢?這就有賴有情的人生。頭腦的「思想能量」與心中的「情緒能量」是兩大主宰力量。其中思想能量(註:包含下意識能量)是由情緒能量支撐著,「知性」是由「感性」發展而成的,「念」是由「心」啟動的。


  因果雖是無情的,但決定因果的腦中識種卻能經由心中情緒來轉換。每一次的情緒啟動可決定取用識種的種類與比重,並進而影響其狀態,這也就是起心動念、入意、藏識的過程。因此情感是創造一切的根源,智慧是成就一切的經驗組合,兩者時時合一才能達到最大的通暢與喜悦。


  下面為運用「有情的人生」修整「無情的因果」之過程。

 初胚                 
 貪、嗔、痴。
 好吃、好穿、好淫、好賭、好禍、好貪、好一切雜事。
 酒色財氣名利情愛。
 喜怒哀樂愛惡欲。
 怒喜憂思悲恐驚:中醫言人有七情,過度皆能影響五臟而致病,如暴怒氣上而傷肝,過喜氣散而傷心,憂思氣結而傷脾,過悲氣耗而傷肺,恐則氣下而傷腎,驚則氣亂而傷心。

 進化               
 心中「原始感情能量」的散發擴大+頭腦與全身所累積的「知識、經驗、智慧」之洞察 = 宇宙法則、大愛、真善美、道德倫理、逍遙自在。
 簡而言之:愛+智慧=>道德(註:看似符合道德的思、言、行 ≠ 道德。最大最長遠的圓滿 = 道德。因為執著於頭腦中道德的思言行,可能與心中本質不一致,則每一次的思、言、行,將造成每一次反向情緒能量的餵養,有一天時空因緣到來時會爆發,產生無法抗拒的反覆,以重新達到平衡的周流,是以不等於道德。道德的根在無限的愛,道德的枝葉花果是愛的智慧運用。)


 經過人生「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等種種辛酸苦辣的過程,體會萬事萬物變化的過程與無常後,決定於無常中尋找恆常,最後學會與天地、宇宙合一的平衡、自在與受用。
見山是山(生活)
見山不是山(想要修行)
見山還是山(啊!原來生活就是修行阿!)

 成器               
 體証人生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智、仁、勇、和合」為快樂生存的靈糧,不再視其為強迫性的規範。
 致中和:喜怒哀樂不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感性與理性協調。
 體會宇宙中無所不在的能量,日日增長。
 學會「心中能量」與「頭腦能量」平衡運用的通暢與喜悅。 
 感受一體、公平、公正、清真、自然、無為、惻隱、慈悲、平等、博愛的輕鬆。 
 福德無窮、智慧無限、逍遙自在。
 宇宙法則、大愛、真善美、道德倫理。

  在這追逐競爭的世界裡,大家都已身心俱疲了。唯有重新點亮心燈,誠實地面對自己,愛自己,才能重新找到力量,並透過「有情的人生」,選擇離苦得樂,逐步提昇智慧,轉化「無情的因果」,創造大家皆贏的世界。我個人從小至今,總覺得生活中無奈的壓力持續不斷,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如此,我想真的該是我們認真面對自己,重新決定心態的時候了。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