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對治六妙門
書籍目錄
卷一、六妙門初講
卷二、六妙門續講
第五相攝六妙門
第六通別六妙門
第七旋轉六妙門
第八觀心六妙門
第九圓觀六妙門
第十證相六妙門
卷三、六妙門(原文)
卷四、六妙門析論
六妙法門的對治
修學六妙法門的根機
第四對治六妙門

第四對治六妙門



   對治的六妙門是用在對治我們比較大的煩惱。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煩惱,所以要懂得怎樣用六妙法門去對治它。在所有的止觀裡面,對治的部分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這說明了我們在修禪時,都會有這種現象出現。除了惡根顯現要對治外,也要對治魔事(魔有內在魔和外在魔),還有我們本身的毛病。惡根顯現時,便要去對治煩 惱;對治魔事的時候,重點放在鬼神魔或天魔。

對治

對治應靈活

   對治是看需求而去應用的,它不是死板的。例如用在多貪的眾生中,我們可以用不淨觀,但是有時也可以用慈悲觀對治。基本上,應用時都有一定的方法,但這應用的方 法都要跟《六妙門》所應用的方法有關。

   《六妙門》把要對治的對象分為三種,即是報障、煩惱障、業障三種障礙,對治的方法跟我們用功有不一樣的地方。譬如多貪的眾生用不淨觀去對治,多瞋的眾生用慈悲觀,多癡的眾生用因緣觀,多散的眾生用數息觀,我慢的眾生用界分別觀,這都是可以應用的方法。

   這三障在我們修禪的過程中會出現,合起來就是我們輪迴的現象。「煩惱」障就是惑,也就是無明。因無明我們才造「業」,造了業我們就去受「報」(苦),受了苦我們又再起「煩惱」,起煩惱我們又再造「業」,就這樣一直轉下去。

   所謂障就是障礙,我們在承受一個業或果報的時候,它會形成一種障礙,障礙我們修行。修聞佛法有八種障礙,使得我們無法修行。三惡道就是苦的果報,生在長壽天會減少修行的機會,做了一件好事,也有可能會障礙我們學佛。那都是業障,不過惡業對我們的障礙比較明顯。有人在承受惡報的時候還是可以修行,因為逆緣會激發他向上的心。

(一)報障

   報障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分別覺觀心,心散動而且攀緣諸境,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攀緣心。覺觀心就是尋伺、思考,也是一種分析的力量。這種心如果在很細的時候去應用 它,它就能夠分析真理。如果在開始用功,心還是很亂的時候去應用它,我們就會攀緣,不能收攝心。這種情形一出現,我們就要用數息觀去對治。

   第二種是業報顯現,它有兩種現象,即是亦昏亦散。昏是無記心,暗是睡眠,散是心浮越逸(這裡所講的散跟我們所講的攀緣不一樣)。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都不能用功,只能用隨息去對治它。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然後隨著它進、出,一時一刻都不放下這個呼吸。

   第三種是心急氣粗,心散流動。這是一種散心,也是我們氣調得不好的緣故。這個時候,對治的方法是把心集中在一點上面,或是觀手掌、拇指交接的地方,也可用觀鼻息;慢慢去調它,調到它很細。如果氣很粗又急,就要寬身放息。首先放鬆身體,然後做幾個按摩運動或深呼吸;過後再調和身心的氣,把心集中起來,那就是用止的方法。

(二)煩惱障

   煩惱障是指貪、瞋、癡種種煩惱。貪欲起來,可用不淨觀對治,不淨觀有九想觀、初背捨、二勝處。不淨觀又可分為觀外在、觀內在、觀一切不淨三種。而瞋心一起就要用慈悲觀,愚癡邪見起的時候就用 “還門”。

   上面所講的都是應用一些觀門去對治。用 “還門” 就是返照心,返照十二因緣,返照四聖諦。愚癡現象出現是因為我們在修學佛法時,正確觀念還沒掌握好,學了一些非正道的方法。所以我們在用功時,邪見會起,邪見一起,我們就要趕快對治它。

(三)業障

   接下來是障道業而有的業障,它可用淨觀對治。這個淨,就是念佛。在大乘佛教,五門禪(停心觀)把界分別觀改成念佛觀,這和淨土法門的念佛不一樣。念佛觀在原始佛教已有應用,佛陀曾教導他的弟子在恐懼時要用念佛觀。他不是念佛號,而是憶念著佛,想佛的莊嚴相,念佛的功德、智慧和光明。

   在這裡所講的念佛有三種,一種是念世尊或其他佛所顯現的好相,一種是念報身佛。報身佛有兩種,一是自受用的報身,一是他受用的報身。自受用的報身是證到佛果,自享用的涅槃報身。他受用報身是為菩薩說法的報身,初地菩薩有初地菩薩的金剛身,二地菩薩有二地菩薩的大身。所講的這些凡夫都無法見到,都是一種觀想而已。三是念法身。實際上法身根本沒有形像,法身就是法性,一切法都有法性,所以一切法都能顯現佛性。

   這裡都是一些淨門的方法,淨就是觀本淨,本性清淨,不生不滅。觀這些,能對治障礙我們修行的業障。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