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龍樹以後興起的學派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二節 在藍毗尼園誕生的情況
第二章 佛陀教導的修證法門
第一節 聲聞行果——四諦法門
第三節 菩薩行的內容——六度法門
第三章 常隨佛學十大弟子
第四章 五大菩薩
第五章 佛滅後的印度佛教和東傳中國
第六章 禪宗史話
第七章 淨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
第八章 律宗初探
第四節 龍樹以後興起的學派

第四節 龍樹以後興起的學派


(一)無著、世親學派的興起

Bg A51

   到了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九百年的時候,北天竺富婁沙富國的婆羅門族,姓憍尸迦的兄弟共有三人。大哥叫無著,二弟叫世親,三弟是獅子覺。他們兄弟三人,都是跟從薩婆多部出家的。大哥無著長老,學的是小乘教法。他非常用功,不久就證到小乘空觀了。


   可是他的心裏總覺得小乘教法的道理,不夠徹底,因此無著長老,又進一步來轉學大乘教義,對於大乘菩薩道,有了精深的研究。從此以後,他就一心一意,積極弘揚大乘教法,化度眾生。二弟世親長老,開始時候,就信仰小乘教義。他對文學和小乘理論,非常精通,但是他心存偏見,利用文學的特長,編造了五百部論文,來譭謗大乘佛教。他還主張大乘教義,不是佛說等等論點。三弟獅子覺,也是信奉小乘的教法,他抱明哲保身的宗旨。雖然自己相信小乘,但是他沒有造論反對大乘。


   無著長老,信奉大乘瑜伽教義後,想到二弟世親,自己不相信大乘,而且更造了五百部論,來大力反對大乘,譭謗大乘。根據佛教因果規律來看,世親這樣譭謗大乘,將來一定要感招三途苦報。心裏深深感到不安,為他擔憂。這怎麼辦呢?無著長老,就想了一個方便權巧的辦法,假裝生了重病。派人到阿踰國去告訴世親說:大哥生了重病,非常危險,請你念兄弟手足之情,趕快來探望他,世親得到大哥病重的消息,馬上就來到丈夫國看大哥。


   兄弟見面,格外親切,一見大哥身體很健康,沒有什麼毛病,世親心裏想著,這是什麼緣故呢?正在懷疑之際,無著就對世親開門見山的說:我的重病,是因你而發生的。你這樣頑固的反對大乘,譭謗大乘教法。將來的結果,一定逃不出三途惡道。世親聽了無著一番懇切的勸導,激發了夙根,頓然驚覺過來,對於大哥說大乘教法,有了悟解,認識到自己過去執迷不悟偏於小乘,懊悔以前譭謗大乘的過錯。認識到今後趕快懸崖勒馬,傍岸收帆了。心裏再三躊躇不安,這怎麼辦呢?無著覺察到二弟,現在已有返迷歸悟,改弦易轍的打算,就對他說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過於悲傷。你從前反對大乘,這好像一個人在地上跌了一跤,現在也要從地上再爬起來,重新起步,努力前進!這不是更好嗎?


   從此以後,世親就積極宣揚大乘佛教。後來又編造五百部論來弘揚大乘,讚歎大乘教義。著有《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等。世親壽命很長,活得八十歲才圓寂。中國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曾經親近過瑜伽宗大德戒賢論師。從他那裏學了瑜伽教義。也就是法相宗。在《瑜伽師地論》裏,曾經談到世間出世間修證因果等種種差別之相。所以瑜伽宗,又稱為法相宗。瑜伽一派的學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得到信崇和傳承,人才輩出,大振宗風。這是瑜伽學派興盛時期。

(二)密教的流行

   佛滅度後經過一千六百年的最後三百年中間,密宗的產生,最初,就是龍樹菩薩在印度南方開了鐵塔,由金剛薩埵傳授與他的密訣,也就是金剛界、胎藏界西部的密法。密宗又叫做瑜伽。瑜伽二個字,就是相應和軌則的意思,如火車軌道,我們修行密法,一定要按照瑜伽所說的軌則去做,才能夠得相應的效果。中國的玄奘法師,到印度之後,曾參拜過龍樹論師的弟子龍智上師。中國的義淨法師,到了印度,正當密宗興旺時代,他為了仰慕瑜伽密法,曾經參加入壇。秉受灌頂密法。唐代開元四年由善無畏尊者來到長安把印度密法傳入我國。密宗的修持方法,也是從淺到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作部:著重於結立壇場,修設各種供養等等事宜,這是剎帝利才容易做到的。
   第二行部:是以念誦咒語為主的修法,對於結壇修供比較簡單樸素。這是適合婆羅門知識份子一類人的修法。
   第三是瑜伽部:就是以手結印、心觀想、口誦咒為主要修法。對於結壇供養等事,只要一般就可以,不舉辦也可以,這是吠舍商人和工農人的修法。


   第四無上瑜伽部:這個部又分做三個方面,一、瑪哈(大),二、阿努(隨),三、阿底(拯),也稱父部、母部、無二部。這三種瑜伽,是旃陀羅殺豬屠夫等人的修法。我們認為這四種瑜伽的修持意義,都有它的內在互相聯繫的道理,前三者。作部、行部、瑜伽部,都具有無上瑜伽部的精神,互相融合而進入無差別境界。這樣看來瑜伽密教是當時印度四個種族的信仰教徒都能修持的。


   瑜伽密宗在印度興盛時期有三百年之久,後來由於其他國家各種教派的侵襲,和印度婆羅門教的復興,所以使佛教的密宗和其他教派,就逐漸走上衰微的道路。密宗也先後傳到西藏等地。印度的佛教在佛滅度一千六百年之後,就日趨於消亡而無聞於天竺了。到了十三世紀以後,幾乎完全消滅。到了十九世紀以後,佛教又從斯里蘭卡傳入印度,才逐漸的復興起來。最近尼泊爾王國也正在從事用印地安文的字母,記錄和印行了巴厘文經律論三藏的工作。近幾年以來,佛教在歐美各國,也成立了許多佛教團體,從事於研究和宣傳的活動。

(三)巴利語系和梵語系佛教

   巴利語是佛在摩竭陀國一帶地方使用的大眾語,是一種通俗的語言。佛在各地講經說法時,就是用這種語言。可是這種通俗的巴厘語,在印度早已不通用了。現在靠佛教的經典才把它保存下來,巴利意譯為經典。古代印度的風俗習慣,把各種經典或書籍,用口傳的方式,背頌下來,而不重視用書寫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的。直到西元五世紀摩竭陀國一位大德高僧,覺音法師到錫蘭去,重新用錫蘭的僧伽羅文才把巴利文的佛教經律論三藏經典,全部記錄下來。


   而原來的巴利文字母,是已經不存在了。梵語就是古印度的一種文雅的語言。印度人自稱是梵天的後裔,所以他們的語言,叫做梵語,也就是梵天之語。他們的文字稱為梵文。佛教所講在欲界以上有色界十八梵天,有一個大梵天王。梵者淨也,意為潔淨。而北傳佛教的經典,就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可是也有一小部分從巴利文翻譯過來。


   印度佛教的流傳,形成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二個語系。在西元前三百年的時候,由於阿育王信仰佛教,他派遣傳教師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從印度向各個地區廣泛地傳播。後來在西元二百年的時候,在迦膩色迦王的大力支持下,佛教更加向外發展。南傳佛教就是從印度傳到緬甸、柬埔寨、斯里蘭卡、老撾、泰國和我們中國的雲南省傣族、崩龍族、布朗族等許多民族地區。這都是屬於巴利文系統的上座部的佛教,又稱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就是從古印度傳到中國、朝鮮、日本、越南、以及我國的西藏、蒙族、土族、羌族、固裕族、蒙古和蘇聯等地區,都屬於梵文系統的大乘佛教。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小乘巴利文佛教早期傳入漢地,又稱北傳佛教。

書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