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書籍典藏
書籍分類
上一篇
目錄
目錄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
1️⃣ 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2️⃣ 五蘊與緣起
3️⃣ 五蘊無我
第二講、五蘊論與廣五蘊論
1️⃣ 一本十支之學
2️⃣ 五蘊與百法
3️⃣ 詮釋五蘊論的廣五蘊論
第三講、云何色蘊
1️⃣ 色蘊的界說
2️⃣ 四大種是什麼
3️⃣ 四大種所造色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3️⃣ 五蘊皆空
第五講、受蘊與想蘊
1️⃣ 受與想——感受與概念
2️⃣ 受與想何以立為二蘊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第六講、行蘊中的相應行法
1️⃣ 心相應行法
2️⃣ 遍行心所
3️⃣ 別境心所
第七講、相應行中的善與煩惱心所
1️⃣ 善心所
2️⃣ 根本煩惱心所
3️⃣ 慢、疑、惡見心所
下一篇
返回本書目錄
返回書籍列表
關於佛說
索取結緣品
書籍分類
佛說
》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書籍目錄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
1️⃣ 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2️⃣ 五蘊與緣起
3️⃣ 五蘊無我
第二講、五蘊論與廣五蘊論
1️⃣ 一本十支之學
2️⃣ 五蘊與百法
3️⃣ 詮釋五蘊論的廣五蘊論
第三講、云何色蘊
1️⃣ 色蘊的界說
2️⃣ 四大種是什麼
3️⃣ 四大種所造色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3️⃣ 五蘊皆空
第五講、受蘊與想蘊
1️⃣ 受與想——感受與概念
2️⃣ 受與想何以立為二蘊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第六講、行蘊中的相應行法
1️⃣ 心相應行法
2️⃣ 遍行心所
3️⃣ 別境心所
第七講、相應行中的善與煩惱心所
1️⃣ 善心所
2️⃣ 根本煩惱心所
3️⃣ 慢、疑、惡見心所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
1️⃣ 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1️⃣ 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2️⃣ 五蘊與緣起
2️⃣ 五蘊與緣起
3️⃣ 五蘊無我
3️⃣ 五蘊無我
第二講、五蘊論與廣五蘊論
第二講、五蘊論與廣五蘊論
1️⃣ 一本十支之學
1️⃣ 一本十支之學
2️⃣ 五蘊與百法
2️⃣ 五蘊與百法
3️⃣ 詮釋五蘊論的廣五蘊論
3️⃣ 詮釋五蘊論的廣五蘊論
第三講、云何色蘊
第三講、云何色蘊
1️⃣ 色蘊的界說
1️⃣ 色蘊的界說
2️⃣ 四大種是什麼
2️⃣ 四大種是什麼
3️⃣ 四大種所造色
3️⃣ 四大種所造色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3️⃣ 五蘊皆空
3️⃣ 五蘊皆空
第五講、受蘊與想蘊
第五講、受蘊與想蘊
1️⃣ 受與想——感受與概念
1️⃣ 受與想——感受與概念
2️⃣ 受與想何以立為二蘊
2️⃣ 受與想何以立為二蘊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第六講、行蘊中的相應行法
第六講、行蘊中的相應行法
1️⃣ 心相應行法
1️⃣ 心相應行法
2️⃣ 遍行心所
2️⃣ 遍行心所
3️⃣ 別境心所
3️⃣ 別境心所
第七講、相應行中的善與煩惱心所
第七講、相應行中的善與煩惱心所
1️⃣ 善心所
1️⃣ 善心所
2️⃣ 根本煩惱心所
2️⃣ 根本煩惱心所
3️⃣ 慢、疑、惡見心所
3️⃣ 慢、疑、惡見心所
佛說
》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3️⃣ 五蘊皆空
上一篇
返回本書目錄
返回書籍列表
下一篇
書籍分類
佛學基本
佛學定課
入門學佛
佛學概述
六道業因
生死當下
經典法傳
經文本
經文解說
懺文本
懺文解說.儀軌
法要慧得
淨土法門
般若.禪智解
奢摩.止觀
中觀.唯識
南傳佛教
藏傳佛教
實修見真
念佛求生淨土
靜 → 禪修
佛.道.儒集
與『佛』有緣
中國『儒』思
無為之『道』
健康護道
康健食譜
保健有寶
治病經.方.心得
閱讀世間
心.識.苦.集
「世間方法」論
前人今兒
講不完故事
第一講、五蘊聚合說
1️⃣ 五蘊是構成世間的基本質料
2️⃣ 五蘊與緣起
3️⃣ 五蘊無我
第二講、五蘊論與廣五蘊論
1️⃣ 一本十支之學
2️⃣ 五蘊與百法
3️⃣ 詮釋五蘊論的廣五蘊論
第三講、云何色蘊
1️⃣ 色蘊的界說
2️⃣ 四大種是什麼
3️⃣ 四大種所造色
第四講、四大與極微
1️⃣ 地水火風是極微性
2️⃣ 極微學說與原子理論
3️⃣ 五蘊皆空
第五講、受蘊與想蘊
1️⃣ 受與想——感受與概念
2️⃣ 受與想何以立為二蘊
3️⃣ 受與想是生死因
第六講、行蘊中的相應行法
1️⃣ 心相應行法
2️⃣ 遍行心所
3️⃣ 別境心所
第七講、相應行中的善與煩惱心所
1️⃣ 善心所
2️⃣ 根本煩惱心所
3️⃣ 慢、疑、惡見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