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節 閱讀即學習:經指導的學習和自我發現的學習之差異
書籍目錄
第一部:閱讀的重要性
第二部: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一節 書的結構和大綱:敍述整本書的大意
第二節 如何駕馭複雜的內容:擬大綱的技巧
第三節 撰寫和閱讀技巧相輔相成
第四節 找出作者的用意
第五節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
第 八 章 和作者達成協議
第一節 文字與術語
第二節 找出關鍵字眼
第三節 專門名詞和特殊的字彙
第四節 探索意義
第 九 章 判斷作者的旨趣
第一節 語句與命題
第二節 找出關鍵語句
第三節 找出命題
第四節 找出論證
第五節 找出解答
第六節 分析閱讀的第二個階段
第 十 章 公正的批評
第一節 受教是一種美德
第二節 修辭的角色
第三節 存疑的重要性
第四節 避免胡亂爭辯的重要性
第五節 爭論的化解
第 十一 章 對作者的贊同與反對
第一節 偏見與公正
第二節 判斷作者的觀點是否妥當
第三節 判斷作者的觀點是否完整
第四節 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
第 十二 章 輔助閱讀
第一節 相關經驗的重要
第二節  閱讀其它書籍
第三節 註釋和摘要的使用方法
第四節 使用參考書的方法
第五節 使用字典的方法
第六節 使用百科全書的方法
第三部:閱讀各種不同作品的門徑
第 十三 章 閱讀實用性作品的方法
第一節 兩種實用性作品
第二節 說服的角色
第三節 贊同實用性作品所須擔負的責任
第 十四 章 閱讀想像文學的方法
第一節 何以不閱讀想像文學
第二節 閱讀想像文學的一般規則
第 十五 章 閱讀小說、戲劇和詩的方法
第 一 節 閱讀小說的方法
第 二 節 閱讀史詩的重點
第 三 節 閱讀戲劇的方法
第 四 節 閱讀悲劇的重點
第 五 節 閱讀抒情詩的方法
第十六章 閱讀歷史的方法
第 一 節 歷史事實難以捉摸
第 二 節 歷史理論
第 三 節 歷史的普遍性
第 四 節 閱讀歷史作品所必須提出的問題
第 五 節 閱讀傳記和自傳的方法
第 六 節 閱讀當今事件的方法
第 七 節 閱讀文摘的重要性
第十七章 閱讀科學和數學的方法
第 一 節 瞭解科學的發展
第 二 節 如何閱讀古典的科學作品
第 三 節 面對數學問題
第 四 節 掌握科學作品中的數學問題
第 五 節 熱門科學的重點
第十八章 閱讀哲學的方法
第 一 節 哲學家所提出的問題
第 二 節 現代哲學和偉大的傳統
第 三 節 哲學的方法
第 四 節 哲學的表達方式
第 五 節 閱讀哲學的訣竅
第 六 節 自己做抉擇
第 七 節 神學的重點
第八 節 如何閱讀經典之作
第十九章 閱讀社會科學的方法
第 一 節 什麼是社會科學
第 二 節 閱讀社會科學的容易處
第 三 節 閱讀社會科學的困難處
第 四 節 閱讀社會科學的文獻
第四部 閱讀的最高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綜合閱讀
第 一 節 檢視閱讀:綜合閱讀中的角色
第 二 節 綜合閱讀的五個步驟
第 三 節 客觀的必要
第 四 節 綜合閱讀的練習實例:進步觀
第 五 節 綜合主題和使用的方法
第 六 節 構成綜合閱讀的原則
第 七 節 綜合閱讀摘要
第二十一章 閱讀和心智的成長
第 一 節 什麽是值得閱讀的好書
第 二 節 書的金字塔
第 三 節 生命和心智的成長
第 三 節 閱讀即學習:經指導的學習和自我發現的學習之差異

第 三 節 閱讀即學習:經指導的學習和自我發現的學習之差異

♀  ♂

   獲得更多的資訊是一種學習,藉此你才能瞭解你以前所不懂的。但是在這兩種學習之間,却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差異。
   所謂「知道」,只是指對某些事情有了最簡單、最表面的認識,而所謂理解則是指除了知道以外,還要對整件事情的前後有通盤的理解、認識:爲什麼會發生這件事、它和其他事情的牽連性、在什麼情況下觀點是相同的,而在什麼情況下又是相違背等等。

   說得更明白一點,知道和理解的不同,前者是指能夠將事情記下,後者則是能將事情加以分析、解釋。假如你將一位作者所說的記下,你就已經向他學習了一些知識了,如果他所說的是眞理,你甚至學到了有關世界的某些事物。不管你學到的是有關一本書,或有關這個世界的事物,假如你只是將他們記在腦海裏,那麼你所學到的只是一些資訊,並沒有獲得啟發。想要從書本上獲得任何啓發,你除了必須知道作者所說的內容外,你還要知道作者的用意,以及爲什麼他會這麼說。 

閱讀思考

   事實上,我們必須記得作者所說的,同時也要能知道他的用意。資訊當然也是獲得啓發的必要條件,但是只有資訊是不夠的。

  法國哲學家蒙田 (Montaigne)說:「初學者的無知,是因爲以前從沒有學過,而學者的無知則是學得太多。」前者的無知是因爲沒有學過,根本無法辨讀;而後者的無知則是唸得太多而導致錯誤。英國詩人亞歷山大・鮑伯(Alexander Pope)稱這種人爲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知識份子中多的是讀得太多,却不見得讀好的人,希臘人爲這種盲目的書呆子取了一個特別的名稱:玩弄一知半解之知識的學者。


  爲了避免「讀得多就是讀得好」的錯誤觀念,我們必須想出一套獨特的學習方法。

   從教育史上看,人們總是將學習分爲兩種,一種是經由教導的學習,另一種則是經由自我發現的學習。所謂教導的學習,是一個人以說或寫的方式來教導另一個人。但是沒有人教導,我們也一樣可以學習。否則,只憑老師將所學的教給學生,再由學生將同樣的知識轉敎別人,那麼知識的需求永遠是老套的循環,而沒有新的開始。因此,發現的學習是必要的;凡是經由探索、蒐集、研究、深思、熟慮而得的知識,不經由別人的教導,就是發現的學習。

   發現的學習是指沒有老師的指導,而教導的學習則必須藉助別人的協助。這是個人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採取的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人們常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爲發現的學習是主動的學習,而教導的學習則是被動的。其實,沒有任何一種學習是被動的,就如同沒有一種被動式的閱讀一樣。

   這種誤會很難避免。我們不妨稱教導的學習爲「有輔助的發現」,以便能更清楚的區分這兩種不同學習間的差異。即使不像心理學家般去深入探討專門的學習理論,我們也知道敎學是一種極爲特殊的藝術,我們可舉農業和醫學來比照,這也是極富特色的學習。醫生能夠替病人做很多事,但重要的是病人必須自己想痊癒,想使身體健康。農夫能替他的植物、動物做很多事,却無法左右他們長得多高、長得多好。同樣的道理,老師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但須 要學生本身渴望學習,知識才能在他的心中滋長。

   「教導的學習」和「發現的學習」,或者我們不如說「有輔助的學習」和「無輔助的學習」,這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在於學習的內容。「教導的學習」是有老師輔助的學習,藉着某些媒介來溝通,譬如:演講、書寫或口語討論等,其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聽和讀。這裏請注意讀和聽兩者的關係,如果不要特別強調這兩者溝通方式的不同,他們可以說是一種相同的藝術,卽被教導的藝術。而不藉助任何輔助的學習,方式通常是經由親身體驗自然或世界,而不以口語交談的方式學習,我們稱之爲沒有輔助的發現。如果將閱讀這名詞的範圍、意義擴大,那麼這種無輔助的學習 發現,無疑是一種閱讀自然或世界的藝術;而「教導的學習」則是讀書的藝術。

   而什是思考呢?思考是用我們的心靈去感受、學習攝取知識或理解知識。 以上所說的兩種學習,不論是發現的學習或教導的學習都需要思考。自我發現、研究的學習需要思考,而讀和聽的學習也一樣需要思考,只是思考的方式不同而已,因爲兩種學習的方式根本不同。

   很多人認爲研究及無輔助的學習比有輔助的學習,更需要思考,因爲他們覺得讀和聽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說閱讀資料性的文字或爲娛樂而閱讀,比從事某種研究,較不需要思考,這種說法還可以接受。因爲這類閱讀比較不是主動的閱讀。但如果一個人在閱讀時是想讀通、讀懂,說它完全不需要思考就錯了。

   思考只是學習過程的一部;思考之外,學習還要個人的常識、想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 不過,重要的還是要儘量強調思考的活動,而將經由教導的讀和聽減到最低程度。例如,很多人都認爲詩人必須用他的想像力來寫詩,而他們却可以不必用想像力來讀,其實不然。簡而言之,閱讀的藝術也包含無輔助學習所用的技巧:敏銳的觀察力、有效的記憶、豐富的想像力,當然還要訓練有素的分析能力及睿智的反應能力。

書籍分類